中医“治未病”四大瓶颈待突破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推广治未病作为普及中医药服务的重要途径,被寄予厚望。

  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公立中医院开始设立治未病科,医疗机构正在经历由重治疗向防治并重转变的过程。但对于实现最终的目标,从具体的实践来看,孙光荣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他看来,目前有四方面的瓶颈亟待突破。

  一是当前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治未病科室的逐步普及,已经让中医治未病的服务网络初步建成。“但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基层医疗机构等多未提供治未病服务,国家基本公卫项目也仅对老年人和儿童开展了一年两次中医调养服务。”在孙光荣看来,这样的“缺陷”,影响了治未病服务的可得性。

  二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记者了解到,当前中医养生从业人员虽多,但中医养生保健专业人才培养未成体系,高层次人才和实用型技能人才短缺。

  据悉,中医养生专业课程原本只在部分院校的硕士阶段开设,一直到2017年,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办的全国首批中医养生学新专业获批,这一专业才正式进入本科教育,此后,江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院校也相继开设了此专业,但人才梯队的培养仍需时间。

  三是监管职责并不明确。社会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是当前承载治未病职能的重要力量,但记者也注意到,现在一些美容院、洗浴等休闲场所,都在打着“中医养生”的招牌招揽生意。

  孙光荣表示,这类机构在工商部门登记时既无基本条件标准,又无相应注册序列,更无专业要求,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因为是新业态,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没有对这类机构的监管作出明确规定,客观上存在监管空白。”

  四是科普宣传不到位。数量众多的养生机构,反映出当前民众对于养生的巨大需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不少人对于中医养生保健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医“治未病”四大瓶颈待突破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