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喝水本是普通的日常行为,但如今,喝水被披上保健的外衣、从简单的“多喝热水”“一天要喝8杯水”“不要喝千滚水、隔夜水”,到复杂的磁化水、弱碱水,“最佳饮水时间表”……令人眼花缭乱。通过喝水强身健体、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真的有效吗?喝水有这么多玄机吗?
人们最常听的关于喝水的建议就是“每天要喝8杯水”,不单广告、公众号不遗余力地宣传,一些健康营养类书籍也有提及。学术界该建议最早源于哈佛大学公共健康学院营养学教授Fredrick J. Stare,他通过研究发现,普通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6~8杯8盎司的水,但不局限于单纯的饮用水,蔬菜、水果、牛奶、啤酒等形式的水分皆可。
该研究成果在后期传播中被局限、简化为“每天要喝8杯水”。对此,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营养科、保健部副主任医师彭武江表示,“每天要喝8杯水”建议是一条“伪命题”,因为杯子的大小没有定论,8杯水的饮水量也大不相同。
彭武江表示,成年人每天所需水量为2000~2500毫升,不能依靠“多少杯”来衡量,它一方面与工作种类、生活方式、气候温度相关,如在夏季高温中的室外劳动者饮水量自然偏大;另一方面与身体疾病相关,如患有急性肾炎的患者因减少饮水,减少泌尿系统的负担,而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的患者,或腹泻、中暑的患者建议增多饮水量。
热门网络养生指南中常常强调早上起床空腹喝第一杯水的重要性,或柠檬水美白排毒,或淡盐水减脂降压,或蜂蜜水润肠通便。进入一天的学习工作中,也有相应的最佳补水时间段,称可以起到提神醒脑,帮助消化等作用。
对于早上一杯特定物质泡水的“神奇效果”,彭武江表示,更多依赖患者的自我感觉、心理作用,而非实际疗效。比如柠檬维生素C含量较高,但雪梨、猕猴桃等水果同样含有较多维生素C,柠檬被推崇泡水的原因与其口感较难单独食用有一定关系,并非是柠檬泡水有奇效。
早上第一杯虽没有特殊保健作用,但睡前少饮水、不饮水对于容易水肿、起夜的患者有一定意义。
对于正确的喝水时间,彭武江指出,“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口渴时意味着身体产生需要摄入较大量水分的警告,因此建议2~3小时补水一次较好,但不必强求定时定点喝水。如果感到口渴,补水时尽量小口慢饮,否则在饥渴状态下大量物质快速进入身体,容易造成胃肠负担。
根据磁化水的相关宣传,它源于普通水在磁化器内,在磁场作用下,水体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赋予水保健作用。在这样的宣传下,磁化水杯、磁化水器受到追捧。
碱性水有助健康则源于美国人Robert Young的“酸碱体质理论”:人的体质有酸碱性之分,偏酸性的体质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疾病,因此人们必须保证身体的碱性环境,可以通过食用或注射碱性的食物、物质调解体质。
二者的说法皆与商业利益相关,没有相关科学研究可以证明其效果。近日,Robert Young还在法庭上承认“酸碱体质理论”是骗局,赔偿相关癌症患者约7亿元人民币;而我国卫生部早在2005年即发文规定“涉水产品不得宣传有保健作用”,因此患者无需执着于保健水、功能水等产品,过分迷信商业宣传。
孩子出生后,家长通常格外担心水源的安全与健康,给孩子饮用纯净水、矿泉水是许多家长的选择。有一部分家长将矿泉水排在最高序列,认为矿泉水比纯净水增加了矿物质,对于孩子生长发育更健康。
彭武江表示,从自然水源到自来水出厂,要经过国家要求的百余项检测,自来水在出厂时的安全较有保障。而纯净水、矿泉水等使用商品水的检测标准,检测项目不一定比自来水更多、更全。一些家长担心自来水在流通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部分小区能做到每月或每季度进行水质监测,防止二次污染,因此家长可以放心给孩子饮用烧开的自来水。
此外,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微乎其微,各类矿物质、微量元素通过合理膳食能更快捷、更有效地补充。矿泉水经过减毒、灭菌等处理,保留了一定量的矿物质,从统计学意义上而言,相对于纯净水、自来水更有利于健康,但在实际生活的意义上,目前尚未有效证明它们有显著区别。
饮用水是无毒的,但如果人体饮用水的总量远高于排水量,则可能导致“水中毒”现象,又称为稀释性低钠血症。
轻度的水中毒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晕眼花,虚弱无力,身体疲劳,心跳加快,食欲减退等症状。当身体健康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时间饮水过量,彭武江建议停止水分摄入,同时可以食用香蕉缓解身体不适,因为香蕉中含有较多钾离子,可以帮助维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严重的患者则要就医治疗,防止身体产生损伤。
给宝宝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是家长的重要任务,但彭武江表示,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6个月内不需额外饮水。因为母乳中已经含有足够的水分,额外补水反而会干扰母乳喂养。
采用人工喂养的宝宝需要喝水,帮助奶粉的消化吸收。但家长需要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调整补水量,过多水分对于消化功能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而言是负担而非营养。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当“喝水”披上保健外衣 你也被忽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