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要了命打着中医保健旗号的“权健乱象”该如何治疗?

  七岁女童服用权健所谓抗癌药物最终措施治疗良机,失去生命。令人唏嘘不已的新闻牵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集团的黑幕。昨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会议提出,整治打着中医旗号的养生保健服务乱象,保障群众健康。养生变成要命,“权健乱象”该如何监管、整顿?怎样让老白姓青睐的中医技术在治未病领域发挥更好作用?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专家。

  中医治未病,多年来被证实有良好疗效,市场反应好、百姓接受程度高;不过以“中医为旗号”的保健市场良莠不齐、从业人员缺乏统一资质与入行门槛,是长期存在的问题。

  早在2005年国家中管局便曾发文明确:各类保健机构不允许以中医为旗号进行中医诊疗行为。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孙武权告诉记者,市场上保健机构内的保健按摩师,一度有资格认证。过去,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免费培训保健按摩师,发放资格认证并解决就业岗位。然而,“保健按摩师”证书于2017年9月取消,根据当年的《关于公布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的通知》里,保健按摩师不在其中。专家直言,“虽然以往认证的保健按摩师与专业按摩推拿不在一个层次,好歹是一种判断能力的依据。取消证书后续未能及时跟进,导致从业人员鱼龙混杂。”

  现有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各类注册保健机构140余万家、相关企业300余万家、相关从业人员高达3700余万人;今年我国保健机构已达300余万家,相关企业已达500余万家,从业人员更是不计其数。记者同时了解到,目前,针灸推拿等中医技术有学术专业委员会,仅限于学院派专家学者交流;论及保健行业市场入行门槛,却无所依据。

  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张怀琼说,人员缺乏资质认证之时,保健行为也难界定,“虽然中医保健在治未病领域有特色,但其实很多保健机构已在‘治病’而不是‘治未病’。” 此次权健集团涉及的从事所谓“火疗”医疗行为,便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

  记者查阅,2014年国家中管局、原国家卫计委曾发文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中有关中医监督问题,尤其强调,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药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高危险性技术方法。孙武权直言,“颈椎病、腰椎病等其实属于疾病范畴,在保健领域却被含糊为‘未病’。”前两年,外地保健机构导致一名小儿按摩致死,便是血的教训。事实上,打着中医旗号的保健机构进行医疗行为,在具体监管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难。监管可能只能“管到面上”,至于从业人员到底从事怎样的手法操作,很难监管到位。

  专家举例,以最常见的脊柱保养、脊柱按摩为例,很多市民误以为手法按摩操作没什么大讲究,其实并不然。在美国,脊骨神经医学(Chiropractic)必须由取得证书的人方可操作,缺乏资质者一些固定手法动作不得操作,否则将被视为违法行医,“相形之下,我国从业人员资质领域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为保健市场埋下极大隐患。”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鼓励社会资本办保健机构,初衷是好的,但监管必须及时跟上。中医适宜技术应用于“治未病”,目前看来“墙内开花墙外香”,正规医疗机构内技术到位,却因要求严格束缚过多,许多项目开展受限。例如,医疗机构内“中医养生茶”无法单列服务收费项目,奈何只能作罢。百姓有需求、市场有回应,保健市场恰好利用了这一点“水涨船高”,“社会资本终究是逐利的, 这也为不法商家创造了机会。”

  一边是缺乏资质门槛的市场,一边则是百姓急剧上涨的健康需求,其中形成的“监管真空地带”,孳生出不顾消费者利益牟利的保健机构。业内人士建议,卫生监督部门以监督行医机构为主、市场监管局则对非法行医难以取证,“保健市场界定于医疗与非医疗之间的模糊地带,保健品疗效等宣传广告监管则又属工商部门,涉及到多个部门的领域,联合监管执法最为见效。”此外,针对保健服务项目,无论医疗机构、保健机构还是养生机构,均应统一服务操作流程与标准,最终实现“同台良性竞争”。

  张怀琼最后透露,目前上海市卫健委正组织中医专家专项调研相关政策与技术问题,并将进一步规范中医保健市场,让传统中医为人民健康做出更多贡献。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养生”要了命打着中医保健旗号的“权健乱象”该如何治疗?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