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论语·为政》(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论语·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论语·为政》(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论语·述而》(7·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人不倦——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论语·述而》(7·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举一反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论语·述而》(7·8):“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论语·述而》(7·22):“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善而从——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论语·述而》(7·22):“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逝者如斯——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论语·子罕》(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耻下问 不以向学问比自己差的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论语·公治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发愤忘食 用功学习,努力工作,忘记了吃饭。《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爰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女,同“汝”,你;爰,何。)后泛用以形容十分勤奋。3 诲人不倦 诲:教导。教人时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4举一反三 比喻从懂得的一点,类推而知道其他的,形容善于类推,能触类旁通。语本《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5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反复复地体会这句话。语本《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 6 温故知新 温:温习;故;旧的。温习已学过的东西,又有新的体会。《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现在有时比喻吸取历史经验,给认识当前情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