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清镖师》到《天地公心》,王秀琴以两部长篇小说,在山西文坛争得一席之地。无论从时代风貌、胸襟视野,还是人物塑造、精神情怀,王秀琴新近创作完成的《天地公心》,都堪称山西当代文坛的一部精品力作。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明代算学大师王文素的人生传奇。王文素祖籍山西汾阳,后因饥荒移民到河北饶阳,淡泊功名婚姻,热衷算学研究,最后终于写出《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成为一代算学大师。可惜天妒英才,这样的算学奇书,却由于种种原因,在当时没有付梓出版,导致一代算学大师在数百年的时光中湮没无闻。
从审美角度来说,《天地公心》创作的成功,在于它的动静结合,冷热交融,在于它的人、物互衬,彼此呼应,在于它的以世俗写超拔,在于它的魔幻现实主义气息和批判现实主义的雄浑交响。何以见得?王秀琴采取把田螺、玉珠这两粒石子、两股劲风裹入小说的叙事策略,有效化解了矛盾,增强了小说的阅读魅力。本地人身份的老田、茶神仙、老古等饶阳人物的主动“攻击挑衅”,也凸显了外地移民王林一家胆小甚微、谨慎从事的生存智慧。
好的作品需要从俗世中来,到灵魂里去。王秀琴在《天地公心》这部小说中,恨不得把《红楼梦》《金瓶梅》中关于世俗生活的叙事方法化为己有。她试图剥开现实生活混沌、琐碎、冗杂的果核,揭示算学王国深邃瑰丽的机制纹理和一代算学大师拒绝庸常、特立独行的自由精神。她把王文素这个一心欲与算学相遨游、远离人间烟火的算学天才狠狠地拽回世俗的泥沼,让他在人间俗世中摸爬滚打,沾染污泥的气息,然后高傲地凛凛一抖,用自己追怀高远的清洁精神,构建一方新的天地。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王秀琴有意识地将王文素这个不通世务的算学天才摁入柴米油盐、婚丧嫁娶的世俗庸常生活当中,这种“没有困难也要创造困难”、结结实实“接地气”的狠劲儿写法在全国作家中也并不多见。文学之所以蛊惑迷人,在于它所可能提供的叙事的无限可能。在王文素的周围,几乎所有的人都打着世俗的算盘,这样,王文素的三次科考失利以及对算学、婚姻和爱情的态度,就显得有点离经叛道。正是在这种“不走寻常路”的人生选择中,算学奇才王文素走出了自己超凡脱俗的精彩人生。
任何一项制度的成立和推行,决不是孤立的,它必须和同时其他几项制度相配合,必然会受到其他几项制度的牵动和影响。循此推说,任何一个时期的各项制度,必然会互相配合、互相牵动影响,而形成一整套。从明至清,国家通过黄册和鱼鳞册进行赋役管理,前者登记户口,后者登记田亩。然而,一项制度成立之初皆有现实基础,随着时代变迁,庙堂和民间都在通过各种人为手段,把清晰的账务算成一笔糊涂账。
王文素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中,不愿随波逐流,既不阿谀逢迎于官场,又不违心迁就于所谓的“民意”,沉浸算学王国,秉承天地公心,算盘中拨打出刚正人心和天地正气。看似愚钝泯顽的王文素静观红尘,不为流俗委曲求全,按照自己的人生法则看待庸常人生、对待爱情婚姻,坚守公正诚信的算学法则,不自欺,亦不欺人。这种把学术当做事业和命根子的崇高情怀和凛然不可侵的正气,正是当下的稀缺品质。每个人都是算盘上的珠子,它貌似可以随意拨动,但在井然有序的运作中,却可以弹奏出严丝合缝、科学严谨的命运华章。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王文素这位明代算学天才身上,有着精深的体现。在这种意义上说,王秀琴的《天地公心》不仅仅是叙述一段人生传奇和学问生涯,更是书写一种高尚品格和不屈情怀。
从历史资料记载来看,历史上的王文素有很多谜至今尚未解开。比如为何在汾阳王氏族谱中苍茫如雪、一片空白?比如他的爱情婚姻状况,至今也是迷雾笼罩……正因为不为人知,才给作家创作提供了想象空间,当然也带来了束缚——想象与真实之间的焦虑与平衡。在《天地公心》这部历史人物小说中,王秀琴细腻精致的心理描写,成为充实“空白”的灵丹妙药。大段的心理描写避实就虚,某种程度上淡化了王文素的人生经历,强化了人物性格,而且用现代人的方式生发解读,容易与读者形成共鸣。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剥开俗世果核寻找自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