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者少喝土茯苓汤

  说到“回南天”,大家都会想到墙壁、地板等纷纷“冒汗”,要买干燥剂等除湿气。市营养学会秘书长、营养师骆金铃提醒,其实春季尤其是“回南天”期间市民也要注意助身体赶走湿气。

  最简单的说法,“湿”即是滞留体内的多余水分。至于“湿”从何来?在中医学理论中,寒凉食物吃多了,会影响脾胃。由于“脾主运化”,即掌管食物营养的转“化”及“运”输,如果脾脏运作有阻滞,体内的多余水分就不能全部排清。骆金铃介绍,“湿”气最影响的就是脾胃,故此湿气重者容易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胸闷腹胀、渴不欲饮,大便稀薄或便秘等症状,亦可能出现全身或局部的水湿淤积,如水肿、脚气、白带多、湿疹等现象。

  骆金铃介绍,春季天气多属潮湿,内外夹攻,人体就较易“湿重”。具体表现为倦怠、手重脚重、食欲下降。“由于湿气停滞于体内,故症状多为身体沉重、四肢困倦、乏力或头重等。如果湿气延伸至关节,便会出现疼痛或活动不便等风湿症状。”市民可以通过看舌苔来判断体内湿气如何。“如果舌苔厚且白,说明体内寒湿,建议早上喝点红糖姜水;如果舌苔厚且黄,说明体内湿热,可用玉竹沙参百合煲水喝。”

  要如何帮助身体对抗湿气呢?骆金铃介绍,此时节市民不要过量吃生冷瓜果,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肥甘厚腻及暴食。在烹饪生菜、大白菜、苦瓜等凉性蔬菜时,最好加入葱、姜,以降低其寒凉性质。“可适量选用莲子、薏米、赤小豆、白扁豆、玉米须、土茯苓等健脾利湿之品煮粥或煲汤食用。”骆金铃还说,吃姜也是化解体内湿气的一种好方法,适用于寒湿的人。生姜有解表化湿功效,可将其带皮切下五六片,放入滚开的水中,待几分钟后就可饮用了。如果觉得生姜水味道难以下咽,还可加入一些红糖调味,对于畏寒痛经的人尤其有好处。

  不少市民都懂得此时节用土茯苓煲汤祛湿,不过骆金铃提醒,土茯苓祛湿效果较好,但有点凉,不宜给脾胃虚弱的老幼服用,但可适当选用茯苓。家中有3至6岁孩子的家长可用10克玉米须、1个苹果、8克茯苓、6克白术煲水给孩子喝。此外也可用赤小豆30克、薏米仁15克、白扁豆20克煲鲫鱼汤。

  4 武火煲沸后,再加入生鱼滚后,改为文火煲约1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盐、油便可。

  功效:赤小豆是广东民间常用的煲汤料之一,有健脾去湿,消肿解毒的作用,而生鱼能补脾利水。

  功效:鲮鱼、猪肉富含蛋白质,与淮山、葛根及豆类搭配煲汤,不仅有利于提升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吸收效果,更有利于健脾祛湿、补中益气。

  3 煮沸瓦煲里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转中小火煲一个小时,下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荷叶有升发阳气之效,加上健脾祛湿的薏米、扁豆,能改善因天气潮湿而令人感到疲倦乏力与不爽的感觉。

  2 将所有材料一起放进煲中,加入清水,用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一个半小时,放少许盐便可食用。

  功效:木棉花性平、祛湿,口感香滑;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等功效,玉竹可滋阴润燥。此汤不仅醇香清润可口,春天常饮可清热祛湿,且男女老少皆宜。

  都说春乏秋困,在这温暖潮湿的“回南天”,难见阳光身影,不少人都会觉得提不起精神,心情也如同阴沉的天气般低落。而通过饮食对造成情志不畅的原因进行调解,对舒缓心情,保持心境愉快有一定的好处。

  “春季养肝”——— 这是四季养生的一大主题。保持心情愉快,首先要疏泄肝气。因此,可以适当吃疏肝解郁的食物。

  玫瑰花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药性温和,具有镇静、安抚、抗抑郁的功效。不过,需要提醒市民的是,玫瑰花同时有活血化瘀功效,经量多的女性不要在经期内饮用为好。

  闷闷不乐伴随有眼干、视物模糊的人群,可以用枸杞子泡水喝,或枸杞子中加入少量的菊花。枸杞有补益肝肾的作用,而菊花又可以清肝降火。

  春季也适宜多吃黄花菜。黄花菜也称为金针菜、忘忧草,《本草纲目》名之为“疗愁”,是一种疏肝解郁的圣品。居家可以用黄花菜炒瘦肉、蒸排骨等。

  由冬天转入春天,外界的阴气渐渐散去,阳气逐渐生发。人体的规律也是如此,到了春天,适当吃助发身体阳气的食物,有助于打开全身经络,保持身体健康和心情愉悦。“辛味”食物适合在春季食用,例如韭菜、大蒜、洋葱等,都有生发阳气的作用。

  春季调养好脾胃可以为气血开化打下基础,是调节情致的一个因素。春天湿气重,养脾胃重在祛湿。可以适当食用淮山、扁豆、莲子、赤小豆、薏米、葛根等“甘味”食物。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常常落枕、腰肌酸痛的人群,葛根除了祛湿之外,还有清热的作用。朱丽婷 整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脾胃虚弱者少喝土茯苓汤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