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之“亡羊补牢

  初秋时至,秋风送爽,但是此时我们是否真的逃离了夏季的“魔掌”,平安无事了呢?秋天来了,应该如何注意养生保健?

  中医养生理论强调因时、因地、因人。因时即春夏秋冬四季气候各有不同养生方案随之变化,因地即东西南北地理环境及生活习俗各有不同养生亦有不同,因人即根据人的年龄、性别、职业、境遇、体质、婚育与遗传因素综合选择适合的养生方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已详细阐述了因时而异的四季养生理念。

  根据《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关于夏秋两季的养生论述,夏天的三个月,是万物繁盛壮美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地之气已经完全交会,万物开始开花结实。人应当晚睡早起,不要对天长炎热感到厌倦,要使情绪平和不躁,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散,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乃是顺应夏气、保护身体机能旺盛滋长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心气,到了秋天又会由生疟疾。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身体在夏天未能得到充分长养、以致供给秋天的收敛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到了冬天,还会再导致别的疾病发生。

  秋天的三个月,是万物果实饱满、已经成熟的季节。在这一季节里,天气清肃,其风紧急,草木凋零,大地明净。人应当早睡早起,跟群鸡同时作息。使情志安定平静,用以缓冲深秋的肃杀之气对人的影响;收敛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气,以使人体能适应秋气并达到相互平衡;不要让情志向外越泄,用以使肺气保持清肃。这乃是顺应秋气、养护人体收敛机能的法则。违背了这一法则,就会伤害肺气,到了冬天还会由生完谷不化的飧泄。究其原因,是由于身体的收敛机能在秋天未能得到应有的养护、以致供给冬天的闭藏之力少而不足的缘故。

  古人告诉我们,夏季是天地“蕃秀”之时。“蕃”是繁荣茂盛,“秀”是精气外达。此时天地之气相交,阴阳相交,应顺天应时,“不厌于日”一不白白浪费夏日好时光,采足阳气,不贪凉。而现代人似乎已经失去了那份耐受夏日阳光灿烂的决心,整天躲在阴凉的办公室和家里贪凉,空调甚至开到20度以下,冰镇西瓜、饮料,冰淇淋之类的东西更是肆无忌惮,少了这些“享受”仿佛夏天就无法过了。他们又怎知此时已为秋冬埋下了疾病的定时炸弹。夏季不懂得调理,伤了阳气,秋天肺部的金气收敛气机,夏秋之交,身体就容易得寒热往来、咳嗽甚至上吐下泻之病:冬天一来,病情就会加重。

  那么是不是就从此不用空调不开风扇了呢?恐怕也不现实,尤其对年老体弱的老年人,40度的高温是绝对要中暑的,而对于那些坐办公室的白领们,“中央空调”也不是他们的错。

  此刻秋季来临,冬天就不远了,对于那些夏季不注意养护,贪凉饮冷,损了阳气,伤了脾胃的同志怎么办?我们应该怎么调理,预防秋冬疾病?

  夏日不注意养摄者,秋天终将吃到自己种下的苦果。因夏季施养不当造成的脏腑功能衰弱、阳气储备不足已进入中医的“欲病”状态,若因秋冬风寒之邪引其伏动,必将酿疾。

  中医治未病讲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既然意识到了既往的不妥,初秋时节,“亡羊补牢”,想办法补救,防止身体继续受损害,尤来晚也。

  春夏秋冬四季对应中医中人体的“生、长、收、藏”四种动态平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季阳气旺盛,雨水充沛,是自然万物生长的时节,人体阳气也在这时得到适时地补充,为秋冬的能量转化提供储备。立秋之后,由热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调养以“养肺”为目标。秋季养生作为越冬前的最后一站更须认真对待,奉行养收之道也,以保无恙。

  进入秋季,秋高气爽,气候干燥,温度走低,冷暖交替,气温变化不定,易导致口干咽燥、便秘、感冒、发烧、哮喘等疾病。此外,人们的情绪通常不大稳定,极易诱发烦躁心情和消沉情绪,使人沉闷抑郁、无精打采、意志消沉。为此要特别注意调整情志,避免不良精神刺激,保持平和心态,培养乐观情绪,促进身体健康。

  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建议平时可穿些亮色调的服饰。平时多“笑一笑”。

  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虽未尽,但早晚天气偏凉,对夏季习惯了空调房的低温“逆天而行”的人,更应逐渐调整起居习惯,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温度也不可低于26度,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对于不得不处在空调环境中工作的人们需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有慢性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及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宜开空调。必要时避免直吹或将腹部盖好。

  饮食调养:清热解暑类食品不必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益处的,但寒凉饮食要减少。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弱,因此,在选择食物时,不宜过于寒凉,“秋瓜坏肚”,例如西瓜、生黄瓜、葡萄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所以要少吃,特别是夏季期间曾有过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的人群,此时寒凉饮食应该是禁忌了。其次饮食营养要加强。不能只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使饮食过于清淡。俗语说:“冬令进补、春天打虎”,此时虽未到冬季,不能过食温补之品,但人体已开始肺气收降,适当清补是有好处的。事实上,到了立秋可适当吃肉食,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鱼、猪瘦肉、海产品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可放心食用。《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秋季养生之“亡羊补牢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