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推拿康复 祖传秘方 中药热敷 颈、肩、腰椎间盘突出 神经及全身酸麻肿胀痛 电话……”一块印着上述文字的蓝色招牌矗立在慈溪市某镇上一条人来人往的街上,招牌下面是一间大概20平方米的店面,移动的玻璃门上贴着“推拿 刮痧 拔罐 锤正 正骨 热敷”的红字。走进店内,摆设更是一目了然,一张小木桌、四张按摩床,一辆放满罐子等工具的小推车,构成了这家店主刘某某口中的中医保健养生馆。
然而,根据慈溪市卫生行政部门执法人员的调查核实,店主刘某某采用正骨、锤正等特殊的中医手法,使用特制的器械,矫正治疗脊椎骨架结构的变移而引起的脊柱相关疾病,属于医疗行为。目前,慈溪市卫生行政部门已对刘某某非医师行医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自2019年1月11日起,中共慈溪市委政法委员会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慈溪市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专项行动方案》,作为执法部门的一员,慈溪市卫生行政部门以针对老年人、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为重点检查对象,对社区、公园、广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大排查,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和以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等为名,假借医学理论、术语进行非法诊疗、非法行医等行为。
那么,这些打着“保健养生”幌子的非法行医究竟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近两年慈溪市卫生行政部门在整治保健市场中碰到的典型案例。
2018年5月中旬,慈溪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投诉举报,称该市某商务大厦内有一间工作室在开展眼科检查。执法人员立即前往该地点进行现场检查,发现这家挂着“慈溪某某康公司”招牌的工作室内有10余名老人坐在大厅中间,双眼都贴着敷眼贴,现场还有一名中年男子正在使用裂隙灯显微镜给老人进行免费眼部检查,并试图推销某牌子的保健食品。经进一步调查核实,这家名为“慈溪某某康公司”的工作室实为保健食品店,因存在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违法行为,已接受市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类似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这类,不少商家打着免费的幌子,实为推销产品,更遑论体检本身可能就是非法行医行为。这就和低价旅游团的性质大同小异,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只要坚信天上不会掉免费的馅饼,便不会上当。
2018年4月中旬,慈溪市卫生行政部门处理了一起投诉举报,投诉人陈女士自称在该市某美容院进行“拔血罐”这一养生项目后导致全身过敏、关节肿胀。经过执法人员的调查核实,该美容院美容师小晴(化名)确实曾多次给陈女士拔血罐,并在陈女士出现过敏反应后,该店多个店员都忽悠陈女士,声称该过敏反应是调理后出现的“秘现反应”,只要继续调理便能恢复。6月中旬,慈溪市卫生行政部门对该美容院和小晴的违法行为分别作出行政处罚。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升,我们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促使不少美容院增设不少养生保健项目。但是灌肠、针灸、拔血罐等是属于侵入性的医疗行为,并非简单的保健项目,只能在正规医疗机构内开展。爱美人士在消费过程中务必擦亮眼睛,切勿偏听偏信。
和文中开篇的非法行医一样,在我市存在着这么一类中医保健养生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不大的店面、打着中医养生的招牌,实际却隐藏了不少非法行医行为。根据以往查处的案例,这些“伪中医”主要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明面上推拿按摩,暗地里进行着譬如针灸、拔血罐、牵引、正骨等中医治疗行为,另一类则是直接打着“苗家中草药”、“祖传秘方”的招牌,推销能够“包治百病”的药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明文规定,非医疗机构及其人员在经营活动中不得使用针刺、瘢痕灸、发泡灸、牵引、扳法、中医微创类技术、中医灌洗肠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侵入性或者高危险性的技术方法。消费者只需记住,普通推拿按摩店开展的保健按摩只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就医务必前往正规医疗机构。
4月20日是这次保健市场乱象联合整治行动的第一百天,接下来还有保健市场提升行动、“回头看”行动等等,相信在各部门的努力下,“保健”市场终将逐步走向规范化。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整治保健市场乱象 揭露幌子下的非法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