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岭南的山林深处,亘古以来居住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是东亚的一个古老民族,生活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从事劳动生产之余,他们发掘了防治疾病的天然药物,并总结出了探索与治疗的方法。瑶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形成了具有瑶医特色的疾病预防与养生文化,并在历史沿革中形成了多个瑶医流派。
在这诸多瑶医流派中,覃氏瑶医成为了成绩突出的一个支系流派。覃氏瑶医祖籍广西金秀,历经3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如今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制药于一体的大型医疗集团。覃氏瑶医对大量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以科研促临床,在肿瘤、红斑狼疮、皮肤病等领域确立了自身的优势,治愈率高,并且30年来没有出现一次医疗事故纠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称赞。
治疗疾病之外,覃氏瑶医也发扬了瑶族人的养生之所长,形成了包括“瑶医食疗”、“运动养生”、“民俗养生”、“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五个方面的养生认识。
“瑶医食疗”方面,包括“饮食”、“药酒”、“同气相引”、“药食同用”四块内容。瑶族人的“饮食”以素食为主,主要是玉米粥搭配白薯和各类蔬菜、豆类,还常年食用野菜,这种搭配方式在实现营养价值的同时,亦可作为延年益寿的食疗瑶药;谈到“药酒”,瑶族居住地潮湿多雨,因此瑶族人常自泡药酒以通络活血、对抗风湿;而“同气相引”,则主要指将动植物的特殊气味与引导作用组合,对人体的调节功能发挥得更快更好;“药食同用”,体现在覃氏瑶医对于体弱邪实者,以食物之补,平药物之泻,运用与药物相反的食物来克制药物的毒副作用,减少可能引发的伤正结果,从而达到病邪除、不伤正的目的。
“运动养生”方面,包括“顺时养生”和“山歌养生”。所谓“顺时养生”,是指瑶族先民很早就注意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精神、饮食和起居,从而防病治病、养生保健。覃氏瑶医则认为,人的作息时间应顺应“天人相应”的自然养生观,应该符合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而“山歌养生”,则是因为瑶族人民热爱歌舞,他们常把前人传下来的民间用药方法、防病养生方法编成歌谣传唱,一代传至一代,通过“对歌”这种交流方式,“就地取材”,寻找歌中唱到的草药。
“民俗养生”方面,则分为“小儿养生”、“婚娶养生”、“老年养生”三个阶段。“小儿养生”,顾名思义,是在小儿时期进行的,包括降生、满月、满岁等阶段。“婚娶养生”,是指瑶族人民男婚女嫁时,都有特定的仪式,尤其是男方举行婚礼时,餐桌上每人备有一个大槟榔,席后人人嚼槟榔以祛瘴疬、消酒谷、治腹胀。对于“老年养生”,瑶族人有“命粮”之说:年过六十需备命粮,出嫁女儿需按月送回孝敬老人的命粮,每月初一十五各煮一次命粮饭,加鸡蛋和蜜糖以保证人体营养。
“未病先防”,就是通过采取各种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包括产后预防等各个方面;而“既病防变”,则是指疾病的治疗要及时、准确,否则易“转症”,为防止疾病转变,覃氏瑶医常通过药物疗法、非药物疗法,内外结合来治疗疾病。
覃氏瑶医在肿瘤治疗上也另辟蹊径,即所谓的“减法治疗”。其要诀是六句话:目诊辨病是先锋,打势治疗是关键,排除毒邪是根本,天然瑶药是核心,中西瑶合璧是保障,康复护理是后盾。
在养生、肿瘤治疗上斩获成就的同时,覃氏瑶医从未停止社会公益事业的脚步。近二十多年来,德坤瑶医在支持科研建设、扶贫助困、捐资助学、支援家乡建设、希望工程建设、抗洪救灾、抗击非典、抗震救灾、万里巡访患者等各类公益事业中累计捐资捐物达4000万元。
瑶医瑶药是瑶族群众千百年来实践的总结,为瑶族地区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贡献。而覃氏瑶医则一路从大瑶山走来,走到北疆、走向全国。覃迅云和他所带领的覃氏瑶医团队,从战略高度规划瑶医药事业的发展,以大瑶山为根基,以大庆为依托,以北京为中心,实现南北呼应上下游有机结合,形成全国瑶医药网络,瑶医药产业链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逐步延长壮大。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苏ICP备07000608号
国新网许可证3212006001号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移动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54因特网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20110153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传承民族瑰宝 弘扬祖国瑶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