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镜练习、微信群里“交作业”老年舞蹈队这样排练集体舞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缓缓举过头顶的双手轻轻落下,舞者优雅地转身……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画面中的舞者并不是专业演员,而是来自蒲公英民族艺术团的老年舞蹈爱好者。特殊时期,大家无法集中排练,于是她们在照顾家人之余,利用穿衣镜、手机的录像功能来“排练”。

  “一个多月的时间,我们25名队员学会了网红舞蹈《桥边姑娘》。”舞蹈团团长旺京华高兴地说,现在大家又开始紧锣密鼓地排练藏族舞蹈《在那东山坡上》。“等疫情结束后,我们要带着这些新学会的舞蹈走进社区、养老院、医院,去慰问在抗疫一线忙碌的医生护士,以及辛勤守护大家健康的社工和志愿者们。”

  蒲公英民族艺术团成立于12年前,团长旺京华年轻时在部队参加宣传队,能歌善舞。退休后,一次偶然的机遇,让她萌生了组建舞蹈队的想法,吸引了不少喜欢跳舞的老姐妹。“旺队长为了提升大家的水平,每次都会给我们找专业的老师来指点。”老队员陈秀兰颇有感触,每次排练,旺京华都会利用自己的资源,找来授课老师,指点大家的舞蹈动作。

  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艺术团“停了课”。在家待久了,很多队员都不适应,舞蹈动作也生疏了。在刷抖音的时候,旺京华无意中看到了一段由护士表演的火线版《桥边姑娘》,立刻引起了她的兴趣。“这段舞蹈这么好看,而且充满了正能量,正好可以让我们的队员都练练。”于是,旺京华将这段27秒长的舞蹈发在了微信群里,队员们看到后,都摩拳擦掌想要练一练。旺京华便和大家约定,一周之内队员们学会这段舞蹈,录下跳好的舞蹈,通过微信传到群里交作业。

  第一个交作业的是57岁的宋鸿敏,她是艺术团的领舞。“我也没有什么绝招,就是反复观摩,自己琢磨着如何分解舞蹈动作。”在退休前,宋鸿敏并没有接触过专业的舞蹈训练。所以,拿到“作业”后,宋鸿敏每天都要在家里练上两个多小时。家里没有落地的大穿衣镜,无法看到自己的全身动作,宋鸿敏便让爱人将自己跳舞时的动作录下来,然后自己再对照着视频里的动作反复揣摩调整。

  队员陈淑玲退休前从事电焊工作。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行当里,陈淑玲凭着过硬的本领做到了组长。电焊是个体力活儿,因此陈大姐的手脚特别有劲儿,但这个优势对于跳舞来说却成了个问题,跳舞的时候动作就会显得僵硬。为了克服这些,陈淑玲在照看两岁的孙女之余,跟着视频一遍遍练习舞蹈动作。没想到,孙女看到奶奶跳舞,小家伙也跟着跳了起来。凭着年轻时工作的韧劲儿,陈淑玲很快掌握了动作的要领,交了作业。

  年近七旬的徐红是社区的志愿者,一周要有三天在社区里值班。“留给我练习舞蹈的时间并不多。”尽管如此,每天晚上徐红也要挤出一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在家里练习。

  练习中,队员们各想各的妙招。“跟着视频里的舞蹈容易出现顺边的情况。”队员张丽春便想出了好办法,她用一块镜子放在手机屏幕前,练习的时候,只要看镜子里的舞蹈动作就可以避免出现顺边的情况。

  看到大家练习舞蹈的热情这么高,旺京华聘请了专业指导老师翔歌来给大家的舞蹈进行点评。在翔歌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一段三分钟长的完整版《桥边姑娘》舞蹈视频,这样才适合将来到社区演出。旺京华和翔歌对三分钟时长的舞蹈进行了拆解,分成三段,每段在一分钟左右。“每周练习一分钟,这样三周的时间,我们便可以将整个舞蹈排练完。”如今,三段舞蹈就全部排练结束,旺京华又有了新的排练计划。“我们最近在学习藏族舞蹈《在那东山坡上》,等这支舞蹈学会后,再练蒙古舞《天边》。”旺京华说,等疫情结束之后,大家会带着这些舞蹈,去做公益表演,向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以及在社区辛勤守护大家健康的社工和志愿者们致敬。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对镜练习、微信群里“交作业”老年舞蹈队这样排练集体舞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