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伤寒论条文" 相关文章
总计4页,当前第4页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7-14)
岳老有一位著名的学术传承,不但是国医大师,还是中科院院士,他就是陈可冀先生。我搜罗了陈可冀编辑整理的岳老医书和医论,简单粗暴的想,中国科学院院士编辑整理的内容其可信度可靠性自然很高喽。岳老的这篇文章,从另一个角度研究解读了《伤寒论》。例举自己临床中的医案,引用经典中的语句,阐述了空间与时间在研究《伤寒论》中的重要性,十分精彩,亦可见可见『天人合一』之一般,推荐大家阅读。赘言一句,本人在临终关怀实践中,亦有类似体悟,虽然浅薄,但亲验于...
阅读(153)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7-14)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可不余药,宜抵当丸。 抵当丸方水蛭二十个(熬)虻虫二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五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伤寒,身黄、发热者,栀子柏皮汤主之。栀子柏皮汤方栀子十五个(劈)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 脉浮而紧,法当身体疼痛,当以汗解,假令尺中脉迟者,忌发其汗,何以知然,此...
阅读(157)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7-14)
首先《伤寒论》是本什么书?《伤寒论》是汉代张仲景写的,专门治疗外感病的一本医学著作。中医称外感为病邪,张仲景首开六经辨证,将病邪侵入六条不同的经脉,而怎么辨证,怎么用药写了出来。 我是这么思考的,六经辨证说的是六条经脉受邪以后的治疗。那一条经络用一个方剂就应该可以了啊,为什么整本《伤寒论》有一百多条方呢?然后又进一步思考,比如太阳证,足太阳膀胱经受邪,那只要一条方就可以啦! 为什么张仲景还用了一半的篇幅来写太阳病呢?我们知道太阳...
阅读(186)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7-14)
从今天开始,我会每天发补几条日本“康平本”伤寒论的条文,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宋本伤寒论有很多的地方都不同,我个人觉得,两个版本相互参阅,对于学习伤寒论还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发上来希望与更多同道讨论学习。这个版本是日本伤寒名家大冢敬节考证之后的版本,因为原书没有标注原某一条条文是第几条,于是我就自己按原书的条文顺序标注第一条、第二条、······。为了便于对照,括号里的阿拉伯数字是宋本对应的条文数。 第三条(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
阅读(212)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7-14)
导读:在中医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伤寒杂病论》可以说是一本临床性很强的经典著作,时至今日仍然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马腾飞中医师潜心研究《伤寒论》多年,颇有心得,今日我们不妨一起来聆听一下他对仲景思想的领悟与体会。 第一,从经络角度讲,它起于目内眦,上交巅顶,循脑后下项背,咱们拿个经络图,对照着看看,这些地方都在哪儿,临证的时候,这是个判断点,经络辨证的好处之一是有迹可循,也正因为有经络的这一层次的理解,在临证中,可以此来扩大经方的运...
阅读(134)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7-14)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展开全部哈哈,我知道了,比如说小青龙出现在伤寒也出现在金匮,把所有涉及小青龙的条文列在一起。有一本不错的书《伤寒论方证对应整理》,是倪海厦的学生写的,在这里下载:...
阅读(175)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1)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鞭-(一云,脐下心下鞭),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三十六。 宋之官修版本的《伤寒论》,在若其人大便鞭后有一云,脐下心下鞭。在康平本中,这段话是以旁注形式出现,可知《伤寒论》的原貌中,没有这段话。 有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前提语境呢,是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这个湿,往往和病家本就固有相关。陈湿遇风。 关...
阅读(119)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1)
脉象的诊断意义,初看起来简单明了,浮脉主表,沉脉主里,迟脉主寒,数脉主热,虚脉主正虚实脉主邪实。。。。。。。,历代脉学著作及教科书中所说,大致相同,似乎没有分析的必要。其实不然,我们如能细读《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便能体会到脉诊的诊断意义与病情的发展、证候的变化、病人的体质、病邪的性质等多种因素有关。一个脉象的的诊断意义往往是多义的,应与各种相关因素综合分析之后才能明确其对具体病人的诊断意义。兹就《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各个脉象...
阅读(181)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0)
用粥治病在中医学中由来已久,医圣张仲景就深谙此法。他在《伤寒论》中谈到用粥的条文共34条,8个方剂,其中桂枝汤19条、白虎人参汤5条、竹叶石膏汤l条、十枣汤1条、三物白散1条、理中丸2条、桃花汤2条。 我们学习这些用粥的经验,运用于临床中,对提高方药的疗效、降低副作用有重要意义。 在服药后食粥,主要是为帮助主药药力的发挥。如用于发表解肌、调和营卫的桂枝汤,在12条中说:……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也就是说,服桂枝...
阅读(129)
管理员 发布于 7年前 (2018-02-10)
有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前提语境呢,是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这个湿,往往和病家本就固有相关。陈湿遇风。 关于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中的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相似。但是从阴阳的角度言,『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是三阳合并,而关于『桂枝附子汤』的条文,有脉浮虚而涩,典型的阴证脉。细推的话,脉浮、无力、涩滞。虚涩之脉,显的是里虚象。也同时在说明呢,其实是表里同病。遇到两证类似的身体转侧不利,从脉...
阅读(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