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沈阳9月28日讯(记者张艳玲) 9月27日下午,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大会暨营养健康与农产品加工学术研讨会在辽宁沈阳召开。
会议同期进行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业委员会换届选举,推选戴小枫担任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等14位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主持活动。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农学会秘书长、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主任邹瑞苍等100余名代表参加此次活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戴小枫主持此次活动。
邹瑞苍在致辞中表示,食物与营养是实现国民健康的基本保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和任务。现代农业是以满足食物营养与健康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产品加工、保鲜、物流等采后环节为主体,以相关服务业为支撑的全产业链新型农业业态。
她强调,作为现代农业主体与标志的农产品加工业,将由以饱食果腹为使命的传统产业,向以营养健康为本质和使命的现代食品业、健康产业与财富产业的方向快速发展。大力发展食物与营养产业,对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期实现“双百”宏伟目标现实意义重大。
她希望,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业委员会调整挂靠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充分发挥在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领域排头雁的优势,将全国从事农产品加工、食品科学、营养健康事业的优势单位、科学家、企业家们和社会力量聚集起来,共同搭建食物与营养健康科技交流的学术平台,组建食物与营养健康政策研究、科技创新的智囊团队伍,不断培育和为社会输送食物与营养健康领域优秀人才,提升我国在全球营养健康创新发展中的影响力。
戴小枫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均GDP跨越一万美元后,人民食品消费必然从最初的满足温饱,向吃好、吃安全,特别是吃营养和吃健康转变,这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我国未来几十年经济升级转型、产业换代发展的战略机遇,更是农业调结构、转增长的努力方向。
“可以预期,我国人均GDP将在’十三五’期间跨越一万美元的中等收入大关,整体进入工业化和高收入国家行列,城乡居民对膳食营养与健康市场需求和食物、营养与健康产业升级换代需求均将愈加迫切,未来20-30年将是我国食品制造与营养健康产业的黄金机遇期。”戴小枫说。
戴小枫说,当前,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堪忧,超重、肥胖、“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与营养不良现象并存。各种慢性病人群已超4亿,50%以上居民处在亚健康状态,全国年医疗费逾3万亿元,还在以每年20%快速增长,已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急需通过“食养”进行科学调整而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这对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发展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提出新课题,也将催生超过十万亿计的国内巨大消费和服务的市场需求。
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魏正英谈食品3D打印技术。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戴小枫强调,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业委员会挂靠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加工所将以优化膳食结构,保障国民食品营养与健康为己任,大力推动食物与营养健康产业发展,使其成为未来我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为我国食物与营养科技事业健康发展,为提高人民营养健康水平做出贡献。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谈大数据与营养科学。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建议,利用大数据分析食物现状及环境变化,促进食品生产消费与营养协调发展,推动与营养相关的慢性病管理,使营养传播更有针对性。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张泓研究员谈中华传统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前景。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张泓研究员认为,中华传统食品工程化、标准化程度低,工艺易丢失,同时,营养搭配不均匀,高盐、高糖、高油脂,低维生素、低矿物质、低膳食纤维,因此,中华传统食品制造要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工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进行科学配膳,向营养健康转型。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赖建强研究员谈膳食营养与慢性病预防。中国网记者 张艳玲 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所长赖建强研究员指出,我国国民期望寿命延长,但健康期望寿命不高,慢性病发病人数大增,严重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
国人对谷物、蔬菜摄入量少,对肉类、食盐摄入量大。他认为,生活方式和行为、环境、遗传和医疗是影响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他建议,明确政府责任,以社区为基础,全面普及膳食营养健康知识,加大营养监测与干预,加快食物与营养科技创新,推进食物与营养法制化管理。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国农学会食物与营养专委会换届 将把脉国人营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