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人类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医疗卫生服务等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的改变,人类对自身健康状态的关注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健康观也从既往的“已病图治”转变为“养生保健,未病先防”。亚健康作为21世纪最时尚的概念之一,它的提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对健康做出的新的阐释。总体上讲,亚健康学是运用中医学、现代医学及其它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研究亚健康领域的理论知识、人群状态表现、预防保健及干预技术的一门以自然科学属性为主,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
自从上世纪末亚健康概念被系统提出后,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在亚健康相关产业拉动学术的作用下,亚健康学术和产业二者正按需求规律跷跷板式互动性快速发展着。
亚健康状态是20世纪末期国际医学界的新视角,是人们在身心、情感方面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与体验。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学者布赫曼等人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外,人体尚存在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国内学者王育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首次系统提出了“亚健康”这个新概念。近年来,随着亚健康学术研究的进步和产业逐步发展壮大,致力于亚健康专门学问的系统研究,釐定亚健康的概念,规范亚健康防治措施与评价体系等,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必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2007年,由我和王天芳教授、武留信教授共同主编的《亚健康学》中,我们将亚健康定义为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状态,表现为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有疾病分类中的疾病诊断标准。[1]目前,这一提法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广泛关注。随之而来的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亚健康分类等学术研究也不断开展,进一步丰富了亚健康的概念和相关内容。
随着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亚健康相关指标如何定性定量成为我们探索的关键问题之一,因此近年来各种亚健康检测、评估技术不断涌现。亚健康检测类包括辅助性常规医学检查类、常规体液微观筛查类、功能影像检测类、量表和问卷调查类(例如亚健康自评和他评量表)等;评估类包括证型与体质类型的确定、饮食合理度评估、心理压力状况评估、生活方式合理度评估、体内所需各种营养素评估、疲劳自评量表等。
中医药在调治亚健康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作用,中医学有着极其丰富的养生保健方法技术,对人们的广谱需求可谓游刃有余。中医学拥有包括食疗、针灸、推拿、气功、导引、心理、音乐、内服与外用药物在内的多种亚健康调理方法。对此,我牵头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常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技术指南”课题。首批选取膏方、敷贴、刮痧、拔罐、艾灸、砭石、足部按摩、脊柱按摩、全身按摩、凉茶、中药药浴、药酒等十二种方法技术,希望通过不断规范这些技术方法,进一步挖掘和开发亚健康调理技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在调治亚健康方面的优势和作用。
随着人们渴望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专门致力于亚健康学术研究和服务推广的各种形式的亚健康服务机构应运而生,亚健康产业逐步形成。一些公立医院及民营医疗机构的“亚健康研究室”、“亚健康服务中心”和相关“亚健康服务公司”、“养生馆”等不断涌现。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于2004年12月在京成立以来,就积极与各种亚健康服务机构合作,例如广州力欣化妆品有限公司,鉴于其产业机构与产品特点,我们亚健康分会与其于2009年5月签订了亚健康芳香疗法师培训合作项目,以推动其产业发展。
在教育方面,拥有亚健康推广、亚健康教育、亚健康医生培养等项目。众所周知,社会需求是任何学科和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近几年来亚健康相关研究服务机构不断涌现,蓬勃发展。但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目前的客观现状是亚健康服务水平整体不高,亚健康服务手段普遍粗糙,亚健康服务管理较为混乱,亚健康专业人才严重匮乏,这些已成为制约亚健康事业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我们编写了前面提到的《亚健康学》,在对亚健康概念进行科学定义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有关亚健康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全面阐述了亚健康学术内涵及范畴,初步构建了亚健康的理论体系,为广大从事亚健康研究的人员提供了一本专业著作。此外,我们还将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理论与技能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合作,于2008年1月着手编纂、出版了《亚健康专业系列教材》共10个分册,面向广大亚健康人群、普通读者与一般医务工作者,以期进一步推动亚健康学术系统化和规范化,促进亚健康知识的推广普及。
在亚健康基础研究方面,有亚健康理论研究、亚健康中医诊断相关知识研究、生态环境与亚健康、社会文明与亚健康、生活方式与亚健康等相关课题。
在亚健康标准研究方面,早在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成立之初,我会便承担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监督司研究课题“中医学亚健康标准研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12月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发布了《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这一标准化文件的出台,对规范亚健康的概念、提高人们对亚健康的认识起到了促进作用,为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和“863”计划项目的很多课题组提供了参考。其中部分内容虽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确为中医药研究及预防调治亚健康提供了依据。
国家科技部从2006年始先后设立了“863”和“十一五”支撑计划,资助有关亚健康课题的研究,如“十一五”支撑计划项目中“亚健康的概念与范畴的研究”、“亚健康量表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疲劳性亚健康中医药干预效果的评价及其方法学的研究”、“疼痛性亚健康中医药干预效果的评价”、“睡眠性疲劳亚健康的中医药干预效果评价”、“疲劳性亚健康的药膳干预研究”、“亚健康中医证候辨识的研究”等。另外,我牵头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课题《中医药“上工治未病”工程项目以及中医药对亚健康防治干预研究》课题。当然,还有众多专家承担的各类亚健康研究课题,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近年来,随着亚健康学科的逐步形成和亚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亚健康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日渐频繁和丰富多彩。我们积极组织开展了“中和亚健康论坛”、“中医药知识推广工程”等相关活动,由此带动了亚健康大检查及亚健康科普活动。除了国内学术交流活动活跃外,我们还与印度、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就亚健康问题积极开展了国际交流活动,促进了亚健康学术的发展。
社会需求促进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拉动学术进步。亚健康服务产业链的逐步形成,带动了亚健康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在食品产业方面,有亚健康绿色食品、营养补充食品、防衰老益寿食品等;在制药业方面,有防治各种亚健康状态的化学药、植物药、生物制品、基因干涉药等。在休闲业方面,有亚健康旅游、运动健身、健康餐饮;在亚健康文化方面,有亚健康网站、网上咨询、网上教育、书籍、刊物、音像制品等;在医疗保健服务方面,有亚健康医院、亚健康检查中心、亚健康治疗中心、亚健康社区服务站、心理诊所、家庭亚健康调理医师、家庭营养师等;在设备制造业方面,有亚健康检测设备、治疗设备、家用亚健康治疗设备如热成像技术设备在亚健康诊断中的应用等;在 IT业方面,有亚健康专家诊断系统、亚健康自测系统、亚健康客户管理系统等。
作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三大健康问题即亚健康问题、慢性复杂性疾病问题、老年人健康问题三者之一,亚健康既是一门新兴学科,更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负荷加重、体育锻炼减少、饮食结构失调等诸多因素,大量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人们对健康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来得迫切。我一直倡导社会需求对产业与学术发展的重大导向价值,对于亚健康,如前所述,主张在产业拉动学术的作用下,二者按需求规律跷跷板式互动性发展。毋庸置疑,“亚健康”是本世纪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热点问题,亚健康行业被认为是一个真正可以持续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近十余年来对亚健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人类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做出了积极贡献,大量关于亚健康的研究成果,正在惠及千家万户,亚健康事业仍有广阔空间有待开发与研究,下面我谈一下对亚健康发展趋势的一点看法。
针对亚健康概念的内涵,充分发挥中医健康观的优势,通过对亚健康范畴研究,阐明亚健康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研究亚健康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包括现代先进生物医学技术的应用,对亚健康的检测、防治等技术的研究将是亚健康研究热点之一。
一方面,在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指标、人体生理功能指标相关性以及中医证候类型与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亚健康人群的基本特征及中医辨识标准、指标和方法,为进一步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个体化调治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源远流长,但多散在分布于各种典籍中,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若加以归纳、整理,必可使其发扬光大。选择疗效可靠、简单方便、毒副作用小的方法对亚健康进行调治,发展中医药亚健康服务产业、产品,必将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促进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医养生文化与亚健康语言的推广面临严重的瓶颈,就是中医古代文献资料与现时代亚健康调治研究工作的接轨问题,也就是“古”与“今”的沟通问题。我们要以亚健康研究为契机,借鉴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语料库研究思路等,使语言研究实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模式,走向语言“数字化”,克服中医用语目前较混杂、一物多名现象大量存在等不足,合理进行中医术语的简约化研究,以加速中医药的语言时代化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养生文化,运用与享受中医养生文化对亚健康的积极调治作用。
应用随机对照、队列研究等多样设计研究亚健康状态人群,选取有效的中医药调治方法、手段、方案,科学设计,合理评价中医药方法或方案对亚健康调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卫生经济效益,探讨亚健康中医调治效果评价方法。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亚健康调治研究,形成有效的综合调治方案也是我们应认线 亚健康分类研究
时下亚健康主要划分为躯体亚健康、心理亚健康和社会交往亚健康。以躯体亚健康为例,其表现依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认为,是否进一步以现代医学的功能系统(如心血管系统亚健康、循环系统亚健康等)结合中医的证与体质“三位一体”地对亚健康进行分类,是未来亚健康研究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响应党和国家提出医疗保健工作战略前移和重心下移的号召,结合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在研究亚健康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及其收集方法与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亚健康基础数据库结构、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的共性技术和方法,建立开放、可应用的亚健康基础数据采集内容、采集标准及其管理软件系统,初步建立我国一体化亚健康基础数据库。
建立突出中医特色、面向社区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初步建立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监测与研究网络。结合中国国情,突出中医特色,研究面向社区人群健康状态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其标准,为建立覆盖面较广、适合中国国情、开放的亚健康人群监测与研究网络提供技术支撑也日益迫切。
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国情、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健康保障与亚健康管理体系及实施模式。通过国内外调研与实证研究,分析国内外健康保障与亚健康管理体系,系统分析其实施模式、实施效果与实施成本,并逐步探索、构建与完善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的健康保障与亚健康管理的体系及实施模式。
遵循市场经济多样化的规律,探索多样化的亚健康预防保健服务模式。针对不同的亚健康状态人群,建立多种形式的服务模式,为亚健康人群提供包括身体、心理、家务等多领域服务,如此一方面可以为广大亚健康人群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更多就业机会,潜在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巨大。2000年12月,全国首家亚健康康复中心在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东院成立。该中心设有身心健康评估、心理治疗、生物-物理治疗科目,集治疗和康复为一体,通过漂浮疗法、音乐疗法、大肠水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先进手段,对前来检查的人们实施未病先治。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已经诞生了专门的亚健康服务机构,它们有的以传统的“医院”形式出现,有的则以全新的面目出现,但无论如何其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都与医院是截然有别的。
从新医学模式下考察分析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工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继续积极推动亚健康产业在教育方面、基础研究方面、食品工业方面、制药业方面、休闲业方面、传媒业方面、医疗方面、设备制造业方面、IT业方面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2007年3月,经民政部批准,我们顺应时代需要成立了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以积极促进亚健康事业在“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协调发展”。例如,本中心于2008年11月与湖南农业大学签订了联合共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亚健康干预实验室”的合作协议。今后中和亚健康服务中心在预防所占比例将明显大于医疗[2]的大形势下,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不断为完善亚健康理论体系提供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大亚健康人才培养力度,培训亚健康咨询师、评估师、调理师,服务于广大亚健康人群;同时,以点带面,联合共建不同模式的亚健康管理服务示范基地,使亚健康服务走进农村、社区、家庭,为更多的亚健康人提供服务。
总之,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为开展亚健康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开始有亚健康相关研究文献零星报道,至近几年,关于亚健康的研究报道大量涌现,这充分说明亚健康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相信未来的亚健康研究成果会越来越丰富,未来的亚健康事业会越来越兴旺。
[1]孙涛,王天芳,武留信.亚健康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
[2]孙涛.国家卫生工作战略前移带来的几点思考.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58
4.将“商家订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亚健康发展现状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