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关注眼健康”。明天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眼健康是国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全身疾病都可能出现眼部症状和体征,甚至特征性表现。近些年,通过大力普及全民眼健康科学知识,各年龄段群众爱眼、护眼意识逐步提高,也推动了我国防盲治盲和眼健康工作的发展。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视觉2020,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为推动防盲治盲和眼健康工作,汇聚全国顶级眼科专家智慧与力量,成立了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协助政府承担了大量的防盲治盲和眼健康知识普及技术支持和指导工作。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一直设在北京同仁医院,所以今天把发布会选在了这里。
本场发布会,我们将发布《中国眼健康白皮书》,介绍我国防盲治盲和眼健康工作的进展成效,并且就大家关心的眼健康问题回答各位媒体朋友的提问。
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在发布台就坐的嘉宾,他们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周长强先生,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教授,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副会长李守山先生,北京同仁医院常务副院长张罗教授,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执行主任许迅教授。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胡强强。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明天就是6月6号,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首先也感谢社会各界以及媒体界对眼健康事业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宣传。会前我也知道,今天来了60多家媒体,虽然我们是一个专业的关于眼健康的发布会,但是能吸引这么多的媒体来参加,也充分说明现在社会各界对眼健康这件事情的高度关注。下面,按照发布会的安排,我先简单介绍一下眼健康工作的有关情况。
眼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全年龄段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包括盲在内的视觉损伤,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我国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眼健康工作一直受到政府、行业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连续制定防盲和眼健康事业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眼健康管理体系、技术指导体系和服务体系。同时,在不同时期以白内障、儿童青少年近视、沙眼、低视力等眼病防治为切入点,提升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
每年6月6号的爱眼日,我们都会根据工作重点设定一个主题,比如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从2016年到2019年,我们连续4年将主题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习总书记两次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强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总书记今年4月在陕西考察时,又再次提起孩子的近视和身心健康问题。针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高发、早发的状况,我国将近视防控纳入国家战略,多部门综合施策,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
再比如,2010年和2012年我们将主题聚焦白内障复明,“十二五”期间,国家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175万贫困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通过项目引导,提升了基层眼病服务能力,推动了白内障手术纳入医保,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白内障复明长效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健康扶贫工作要求,2017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务院扶贫办启动光明扶贫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救治,截止2019年底一共救治了17.5万例。2000年,我国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为800,现在已经接近3000,应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白内障复明手术在我国也已经成为适宜技术,白内障复明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又比如,2013年我们把主题聚焦为“消灭致盲性沙眼”,上世纪40、50年代,我国曾是沙眼高发国家之一,城市人群中沙眼的患病率达到30%,农村人群中沙眼的患病率高达80%到90%,当时有“十人九沙”之说。人群中沙眼的致盲率高达5%,随着沙眼致病源的发现,爱国卫生运动的全面开展,我国沙眼流行状况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我们宣布中国消灭了致盲性沙眼,沙眼不再是危害我国眼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今年爱眼日我们又将主题聚焦为“关注普遍的眼健康”,这有着特殊的意义和背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等提出“视觉2020享有看得见的权利”全球行动倡议,目的是消灭可避免盲,对此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并以此为目标推动相关工作,建立完善防盲治盲体系和网络,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防治模式,推广适宜技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眼科能力得到显著提高。2016年,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在健康中国战略的统领下,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我国眼健康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主要致盲性眼病得到有效遏制,今年是视觉2020行动目标之年,是“十三五”眼健康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健康扶贫决战决胜之年。关注普遍的眼健康就是希望不同年龄段的人群、特殊疾病群体都要更加关注自己的眼健康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年龄相关性眼病、代谢相关性眼病、高度近视引发的眼底病变凸显,成为我国当前主要的致盲眼病。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健康中国要求,结合我国国情和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变化,编制“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进一步完善三级防盲和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眼科专业队伍建设,建立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努力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眼健康需求。
以上就是我简要通报眼健康工作的有关情况,也欢迎新闻媒体的朋友能够给我们提出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
谢谢周长强先生,下面请王宁利教授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眼健康白皮书》的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非常高兴和大家再次见面。明天就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第25个“全国爱眼日”,每年大家都非常关心“爱眼日”,我在这里和大家互动一下。“6.6”爱眼日为什么选在6月6号?大家看看自己的眼睛,两只眼睛加上眉毛刚好就是“6.6”两个字,非常好记。非常高兴今天有这么多媒体记者关心我们这个发布会,也就是关心我们的眼健康。今年发布会的主题、白皮书的发布以及今年全国爱眼日的主题都是围绕着“眼健康”几个字,特别是“普遍的眼健康”。今年的爱眼日是一个意义非凡的“爱眼日”,是第25个爱眼日,更为重要的是今年也是全球视觉2020行动收官之年。所以我们在这里把我们从1999年参加视觉2020行动以来21年走过的历史和我们取得的眼健康方面的成绩,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这里给大家作一个介绍。
以白皮书的方式来介绍中国的眼健康状况,这是国际上一个惯例,大家知道去年全球刚刚发布了世界视觉报告。我们国家受国家卫健委的委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发布了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内的第一部眼健康白皮书,意义非凡。同时我们进一步核实以后,也要给世界卫生组织上交这个白皮书,作为承诺国完成行动计划的检验报告。所以这个白皮书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另外,这个白皮书一共是95页,4万多字,今天我们在5分钟的时间内把其中的精华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先说一下什么叫视觉2020。视觉2020是199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防盲协会共同发起的在全球消灭可避免盲的行动计划,当时罗列了5个疾病,白内障、沙眼、儿童盲、河盲、屈光不正与低视力,中国政府是最早承诺参加全球行动计划的国家之一。当时张文康部长代表中国政府庄严的承诺参与全球计划,到了2014年的时候,全球行动计划作了修改,要在这个基础上再做更多的事,让全球老百姓都能享受到普遍的眼健康,把普遍眼健康的概念加入到行动计划中来。所以我在下面介绍的时候,围绕5个疾病和中国的普遍眼健康的建设给大家作介绍。
第一,是大家关心的白内障,在座的各位关心父母亲的时候,一定要关心白内障,如果大家都能活到100岁,每个人都几乎能发生白内障,这是年龄相关性致盲眼病。但是这个病只要做手术就能解决它复明的问题。所以一个国家的盲人能够大幅度的下降,先要做好白内障的防治。1999年,咱们国家参加视觉2020的时候,我们100万人中白内障手术例数是300多,现在经过21年的发展,我们百万人群中的白内障手术例数接近3000,这个数字是非常震撼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白内障病人能得到及时治疗,在2014年统计的时候,是达到60%多,现在估计已经超过70%了,所以这是一个在可治愈盲方面取得的进步。
第二,沙眼。刚才周局长已经提到了沙眼,我在这里想补充一个内容,大家在座的各位有沙眼的请举一下手。在城市根本不可能再见到沙眼,它是一种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我们国家在2012年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起了集筛查、评估、治疗于一体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三期项目,在全国最可能还有沙眼的10余个地方开展,我们最后甚至进入到了广西的一个叫“弄”的地方做了筛查,“弄”是几座山包的小坳,小坳里住了几户人家,在这里面我们都做了筛查。筛查的结果显示我国活动性沙眼率已近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消灭致盲性沙眼的标准。更为重要的是,国家出钱把残余的因沙眼引起的倒睫患者做了彻底的治疗,到了2014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完成了消灭致盲性沙眼的任务、2015年世界卫生大会上,李斌主任,当时卫计委的主任,在世界卫生大会上庄严宣布,中国这个14亿人口的大国提前消灭了致盲性沙眼,致盲性沙眼已经不是威胁中国人民视觉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了。
第三,儿童盲。儿童盲一旦发生是终生盲,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损害是极其巨大的。我国依靠既有的妇幼保健系统建立了新生儿眼病筛查系统和儿童眼健康的管理,我们国家新生儿和儿童的眼病筛查和健康档案的建立高达90%,这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特别是大家关注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曾经在315的频道上做过报道,成为一个重要的事件,但是卫生部发布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指南以后,经过推广,该病的发生率已经大幅度下降,已经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第四,河盲。又称盘尾丝虫病,是由微丝蚴这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幸运的是,中国没有这个病,这个病主要是在非洲,所以这个不是中国的任务。
最后说一个大家都关心的,近视眼的问题。中国现在近视眼占了多少?儿童青少年总体发生率53.6%,大学生里面90%多,在座各位如果举手,80%都是近视。近视眼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2018年八部委发布了实施方案,完成了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近视眼的摸底调查,摸清了中国近视眼的基线情况,现在防控措施在积极的推进中,相信我国的近视眼防控一定能取得重大的进步。
刚才说的这5个病,大家一听,中国视觉2020工作做的非常棒。但是最后我们要有个指标,什么指标呢?我们做了9省的抽样调查发现,我国盲和视觉残障的发生率下降了37.8%和15.4%。
下面我想介绍一下什么叫普遍眼健康?普遍眼健康简单来说,老百姓想看眼病,能不能看成,想检查眼睛,能不能检查到。在座的各位可能觉得,我到医院去就能做到,但是现在很多国家还做不到。在我们国家,我给说大家一些数字,大家可以看一看。我们国家在2003年的时候全国有1.9万个眼科医生,现在我们有多少呢?现在我们有4.48万,什么意思呢?世界卫生组织规定,5万人中至少有一个眼科医生,才让我们都能找到眼科医生给我们看眼病,中国的数字是多少?我们5万人中已经达到了1.6个眼科医生,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当然我们国家地域的发展不平衡,可能医生集中在发达地区,不平衡的问题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我们统计也发现一个问题,我们的视光师还是极度匮乏,虽然从原来的1400多人到现在的6000多人,但是这个缺口还是非常大。另外,我们不能说让这些病人都到大城市来看病,因此县级医院的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国家在卫生部“十三五”的规划中写的很清楚,要求90%以上的县医院要建立独立的眼科机构,这个任务我们完成了,几乎90%~95%的县级医院都建立了独立的眼科机构,而且设施配备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上。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做到人人享有普遍的眼健康,没有这些相关的资源建设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是我们取得的一些成绩,今后我们的眼健康要怎么做?“十三五”的时候,国家卫健委做出了根据眼健康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政策改变,在“十三五”之前,我们每五年的规划叫做防盲治盲规划,到了“十三五”的时候改成了眼健康规划,所以我们在“十四五”规划中还是要围绕着眼健康。为什么这么讲?没有眼健康就没有大健康,促进了大健康才能推动眼健康,没有大健康也没有健康中国。下一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感染性致盲眼病得到控制了,下面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我们生活方式改变所带来的眼病,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这些病每一个都和我们眼睛相关,糖尿病的患病率全国是11%,其中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占到21%到36%,想一下糖尿病和眼睛的关系有多大,这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所以代谢性眼病成了眼科的挑战。还有人口老龄化以后,年龄相关性的眼病,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病变,这一类眼病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在上升,这是我们面对的挑战。当然我们国家医疗资源的分布、分级诊疗,把眼病防治技术下沉、关口前移是下一步规划的主要内容。最后在全国爱眼日到来的时候,希望每个人都拥有一双光明的眼睛,有个光明的未来。最后,跟大家分享一句话,世界卫生大会上有一个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说了这么一句话,除了丧失生命,没有比丧失视力更恐惧的事情。让我们呵护我们的眼睛,关注我们的眼健康,谢谢各位。
谢谢王宁利教授。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脱贫攻坚中健康扶贫包括到白内障等眼科疾病有关的内容,也对我们的脱贫攻坚工作有很大的影响。下面请李守山先生介绍一下光明扶贫工程的有关情况。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好。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光明扶贫工程”是国家卫健委、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发起,为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救治的健康扶贫项目,重点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很多贫困家庭的白内障患者由于经济能力所限,不能及时手术,一拖再拖,甚至导致失明。特别是贫困地区,在我们的走访中,五、六十岁已经成为高发人群,当家庭主要劳动力患上“白内障”后,不但失去劳动能力,而且需要家人照顾,导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光明扶贫工程”于2018年3月3日在北京启动,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作为“光明扶贫工程”具体实施单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助力健康扶贫。项目开展以来,定点医院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白内障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各地充分发动村医、专干、、驻村工作队和基层卫生人员,做好贫困户的筛查、救治,现已有数万名志愿服务人员参与“光明扶贫工程”。
“光明扶贫工程”自开展以来,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扶贫众筹”平台募集项目资金,获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很多爱心企业和74000多名爱心人士累计捐赠一亿零一百九十多万元善款。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白内障患者按单眼最高补贴1500元的标准直接拨付定点医院兜底解决。“光明扶贫工程”自2018年3月启动以来,到2020年5月31日止,已在全国贫困地区救治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192453人,我们将对救治的贫困患者全部向社会公示。目前已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白内障患者救治补贴9000多万元,现已通过中国社会扶贫网公示建档立卡贫困户白内障患者救治名单144039人。2020年,我们计划在全国22个省的贫困地区再救治10万名白内障患者,力争达到救治贫困地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患者30万人的目标。
久久为功,春风细雨,“光明扶贫工程”增强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们在走访山西省长治市五龙山朝阳村时,贫困户郭某作为家里的主劳力,患白内障双眼看不见要被家人照顾,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贫困,通过“光明扶贫工程”,定点医院上门检查,他接受了手术,恢复了视力,激动的当场掉下眼泪。恢复视力后,郭某可以正常劳动生产,参加合作社的培训,家里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安徽省建档立卡贫困户李金氏是当地的百岁老人,但一生坎坷,没有经济来源,身患残疾的小儿子也已经60多岁,照顾老人成了难题。扶贫干部了解到老人患有白内障后联系定点医院,医院组织会诊,由经验丰富的眼科专家为老人实施了白内障手术。术后第三天,多年行动不便的老人竟能拄着拐棍下床行走,她摸着儿子花白的头发,激动地说:“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再看的见你”。全国1400多家定点医院把“光明扶贫工程”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医护人员把贫困户患者当作亲人,反复的沟通、安抚,耐心细致检查、治疗,让他们重见光明。
“光明扶贫工程”目前已经在中西部贫困地区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大与三区三州的工作对接,优先保障未脱贫的52个县的帮扶救治。下一步,“光明扶贫工程”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精准对接建档立卡户贫困患者,建立健康扶贫的长效机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此,也呼吁广大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关心支持“光明扶贫工程”,为救治贫困地区白内障患者,为脱贫攻坚贡献一份力量。谢谢!
谢谢李守山先生。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请记者朋友围绕今天的发布会主题举手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我们现在发现疫情期间电子化的生活特别普遍,很多人都开始用网上办公和云课堂,大家都知道使用电子产品对我们的视力是有影响的。我想知道的是,现在的电子产品使用从哪几个方面会恶化我们的视力?除了限制使用时间之外,还有哪些办法?谢谢。
这个问题在“全国爱眼日”到来之前,很多媒体也都在问。其实电子产品视频终端的使用,已经成了一种趋势,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把它丢弃。剩下就是我们怎么样和它和平共处的问题。这里我想给大家说一个事,你不管是看电子产品还是看纸质的书籍,过度用眼造成的损害是一样的。但是大家为什么说电子产品对眼睛的损害更严重呢?因为电子产品里面的内容设计更具有吸引力,我们在看电子产品的时候,花的时间比看纸质产品还要多,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电子产品给我们展示的文档、阅读画面和纸质的是不一样的,调节对比敏感度不一样,我们眼睛接收的各种光波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大家最担心的损害是来自于屏幕的我们所说的短波蓝光的影响,各个厂家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设计与防护。短波蓝光的损害是一个慢性累积的损害,我下面讲到怎么样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可以做到一定的防护。
一是当我们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使用时间不要过长。假如说我们阅读纸质的线分钟,电子产品要控制在20分钟,然后就让眼睛放松一下。二是屏幕不要把对比度选的太高、太亮,这样的话进入眼睛视网膜的亮度会超过我们所需要的生理阈值。三是电子产品在阅读的时候,尤其是对着电脑屏幕的时候会发生一个问题,我们在专心的时候,眼睛不自主的瞬目频率会下降,就是闭眼睛的频次大幅的下降,会把角膜暴露给外界干燥的空气。所以一定要主动在阅读的过程中、工作的过程中眨眨眼。还有就是厂家也需要设计一下,屏幕有自动停止的阶段,到了一定程度暂停一下,给大家一个眼睛休息的机会。最后一件事,永远不要忘掉,保护眼睛,望远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强制自己走到阳台上,走到窗口看5米以外的物体10分钟。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做到这一点是最好的防护,谢谢。
刚刚发布的白皮书中提到,我国的防盲治盲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眼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请问,依托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下一步有哪些工作计划?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正如刚才周长强副局长和王宁利教授所介绍的,伴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新时期眼健康政策也在与时俱进,我们的工作目标由过去的重在提升眼科,特别是县域眼科的医疗服务能力,着力做好防盲、治盲工作,逐步转向推动眼科及眼视光服务高质量发展,我们的目标是不单要让老百姓看得见,更要让老百姓看得清。
北京同仁医院作为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单位和技术指导组的办公室依托单位,多年来在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的领导下,承担了许多防盲、治盲和眼健康的促进工作。“爱眼日”前夕,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正式委托同仁医院,在既往工作的基础上,牵头开展全国眼科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促进眼科医疗服务同质化和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提升人民群众的眼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下,我院将同全国眼科医疗卫生机构一道,坚决落实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有关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不断完善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搭建质控信息化平台,拟定眼科专业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分析眼病医疗数据,提出眼科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建议。同仁医院将继往开来,以防盲技术指导组办公室为中心,助力推动全人群健康工作,以眼科质控工作为重心,推动眼科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北京同仁医院的信任,感谢全国眼科同道对我们工作的支持。谢谢。
我的问题是防盲治盲是保障眼健康的一项重要举措。请介绍一下我国在防盲治盲方面具体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谢谢。
谢谢你的提问。防盲治盲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既需要政府,同时也需要行业包括社会的共同参与。从我们政府主管部门的角度上讲,我觉得我们主要作了这么几项工作:
第一,坚持规划引领。我们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从上世纪80年代“七五”期间开始,每五年我们就制定一个规划,针对当时阶段的一些主要问题,制定目标,明确工作重点和措施。第二,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工作局面。建立和不断完善三级防盲网络,持续提升能力,加强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上下协同关系。第三,持续抓能力建设。一是从建高地、建高峰角度,不断加强我们的学科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动科技的创新。像同仁医院这样的医院就是我们眼科方面的高地。二是填洼地,实际上就是补短板、强弱项,主要是针对基层的服务能力比较弱的情况,我们这些年也一直在持续加强县医院的建设,做了很多培训。像刚才王院长在介绍中也说到了,我们现在全国大概有90%左右的县医院都设有眼科,其中大概有90%左右的医疗机构都有独立开展白内障治疗的能力,现在白内障手术在我们县医院已经发展成了一项适宜的技术,大部分的医院都掌握了这项技术。第四,持续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规范,推动眼科医疗服务的同质化和规范化。第五,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眼病预防是很重要的一个措施,所以我们推动关口前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干预。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老百姓科学用眼、爱眼护眼的意识。
另外,在各个阶段,我们针对一些重点致盲性眼病,因病施策采取了一些措施,刚才王院长也有介绍,比如针对沙眼,我们发现了它的病原体,通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把致盲性沙眼消灭了。另外,针对白内障,最好治疗方法的是做白内障手术,我们提高基层的能力,推广和普及这项技术。再比如糖尿病、高度近视引起的眼底病变,做的更多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干预。针对角膜盲,我们推动角膜的捐献,加强国家眼库和地方眼库建设,加强角膜的分配,推动角膜移植手术。
眼健康需要群防群控综合施策,既需要专业部门的推动,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包括个人、家庭等等协力共同做这件事情。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
我们知道近视眼对人民群众的影响非常大,近视眼最严重会出现什么问题?会不会致盲?而且现在对治疗近视眼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吗?比如像近视眼的激光手术是不是可以很好地解决近视眼的问题?谢谢。
谢谢。我是一名眼底病的专业医生,近视眼最严重的并发症其实就是眼底的病变。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眼底就像照相机的底片,底片出了问题一般来说都很难修理。我30多年以前开始做眼科医生的时候,还非常少地见到高度近视眼的眼底并发症;但是在最近这些年,每一次的门诊都碰到不少因为高度近视眼造成的眼底并发症,比如视网膜脱离,比如黄斑牵引性病变等等。这些情况(眼底病变)大多数目前还没有非常完美的方法来帮助恢复正常,所以从这点来说,近视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近视眼随着近视度数的发展,眼轴逐渐变长,就像一个气球越吹越大,在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在眼底,会出现像萎缩、组织变薄甚至破裂,对于这样的情况,目前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一些人就因此而失明。所以我们应高度重视,因为近视性的眼底病变已成为东亚和东南亚地区成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它不单单是戴眼镜这么简单。很多年轻的同志可能还有一个误区,近视不就是戴个眼镜吗?其实(高度近视)眼底的并发症多发生在40、50岁以后,所以未来的工作、老年生活可能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还有一种讲法,认为近视做激光手术就可一劳永逸,其实,激光手术可以矫正近视,把眼镜摘掉,但并不能改变已经变大、变形的眼球,也不能改变已经出现的眼底问题,所以也就不能降低盲和视力损伤的风险。从这点看来,预防近视发生、防止近视度数快速增长,对于预防近视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意义是非常重大的。谢谢。
现在有一句话很热,叫“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我们知道眼底的检查不仅可以检查我们的眼病,在慢性病的诊断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糖尿病的患者要去看眼科的门诊,所以想请嘉宾就这一方面的问题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看起来“两会”期间我们的宣传工作做的还不错,“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了,这刚才也好我今年作为“两会”期间给政府的提案。简单介绍一下为什么“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80%的眼病叫做可防可治可控,这80%中的80%是可以通过眼底照片,眼底诊断做出诊断和筛查。所以这两个80%很重要。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大家每年都做一张眼底照,那么我们疾病的早查早筛率最少能上升60%,如果我们扣除一些不确定性因素,我们眼病的和早期预防最少能上升50%这是第一个概念。
第二个概念,眼病有个特点,在国际上成本效益分析报告出来以后发现,投入产出比最好的疾病控制模式是眼病,所以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就号召大家能不能每年做好一次眼底的检查,这是我们第一个号召。其实这个概念最早出现我们在做的青光眼,当时说青光眼视神经一张照,青光眼早知道。后来一看很多眼病通过眼底照都能发现,最后说眼底照片出来了,我们拿着也看不懂,医生给你看,能不能有这么多医生给我们把眼病筛查的东西都做了?人工智能在这里发挥了很大的贡献。现在常见的5大眼病的筛查中,人工智能筛查的准确率可以接近90%,可以帮我们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再通过无线网络,把信息流动,把病人患者的流动改成信息流动,在疾控筛查方面的成本将大幅度的下降。所以我们也号召国家在下一步,在经济发展容许的情况下,能把眼病筛查纳入到慢病筛查系统中,能够保证危险人群、高位人群一年一次的眼底检查。谢谢。
现在小儿眼睛的问题越来越普遍,习总书记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不能任其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有什么好的防控经验?
谢谢,你提的问题至关重要。近视确实是我国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眼病之一,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近视有一个特别大的特点,一旦发生了就不可逆转,所以治好近视眼是办不到的。特别是在低年龄阶段发生近视眼的孩子,更容易变成高度近视眼,导致视力损伤,甚至老年以后因此失明。
近视的防控,我们认为是“金字塔”形的三级任务:一级是“塔底”,需要普遍控制人群的危险因素,筛选出高危的对象,预防近视的发生。这方面有很多事项,比如读写坐姿、灯光环境等等,但目前循证医学的证据指向户外活动的增加能够明显降低近视眼的新发生率;二级是“塔中”,对已发生的近视眼需要积极地面对,早期发现、延缓进展,防止变成像我们刚才提到的高度近视眼,甚至病理性近视。三级是“塔尖”,对已有的高度近视眼,目前只有比较少的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眼科才能解决,即防止失明,治疗并发症,但实话说,效果也是有限的,目前主要目的是降低视力损伤和盲率,使得最终不要瞎掉,能够维持生活自理。
整个防控过程中,医防协同是贯穿近视防控全程的重要策略,在这方面,上海在前两年制订了地方标准——《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今年已被国家卫健委纳入国家卫生行业标准。近十年来,我们在上海市卫健委等部门领导下,联合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专家力量,建立了“市、区、社区”的医防衔接网络,实行了近视分级分诊和转复诊的制度,至今已经为200多万儿童青少年建立了屈光发育档案,我们通过运用“互联网+明眸APP”的形式将死档案变成了活档案,能够有效衔接资讯查阅、儿童眼健康情况查询、宣教、筛查、转复诊和干预治疗。在宣教方面,发起了“目”浴阳光的科普行动,我们制作传唱了《爱眼歌》,根据疫情形势,创编了非接触眼保健操等。
青少年的近视防控任务非常艰巨,有一种观点说从学校开始防治近视,其实进了小学已经晚了,我们现在希望能够从0岁开始就开展覆盖近视全周期的、高品质的视觉健康服务,医防协同,这样才能看到近视眼发病率、患病率下降的曙光。谢谢。
谢谢许迅教授。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就到这里。其实刚才通过各位嘉宾的介绍,大家也了解到了我国在防盲、治盲和眼健康工作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和成效,同时大家也了解了一些科普知识,刚才王宁利教授委托我再加两个信息,第一是刚才说的“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其实做一个眼底照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大概几十块钱左右。第二我们一直强调以预防为主,刚才各位专家也一直在强调预防,包括不仅是一张照眼病早知道,而且包括一些心脑血管和糖尿病,也可以在眼底的照片中体现出来,这个我想以前大家的关注度还不够高。通过这次新闻发布和各位记者媒体朋友的参与,大家共同努力来实现、来促使、来让全社会包括家庭和个人都能引起对眼健康的重视。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再次感谢各位媒体朋友,谢谢。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我国眼健康工作进展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