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展览讲述近代广州卫生治理还有五禽戏演示

  6月10日,“积健为雄——近代广州的卫生治理”展览在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

  南都讯 记者许晓蕾 通讯员黄晖 清末民初汕头“精治外科”的手绘民俗明信片 、1941年广东海港检疫所发检疫通过证 ……6月10日,由辛亥革命纪念馆、岭南金融博物馆和广东中医药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积健为雄——近代广州的卫生治理”展览在辛亥革命纪念馆一号展厅开展,将展至10月11日。

  据介绍,1952年6月10日,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68年后的今天,人民健康依旧是“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广州地处岭南沿海,清末商贸兴盛,人口膨胀,居住环境挤迫,瘟疫频仍,卫生问题日益凸显。此时处于列强瓜分狂潮下的中国,更是被冠以“东亚病夫”之名,严复所译《天演论》以及“新民”等思想的传播,使“强国保种”成为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一个重要的实现途径便是重视卫生。得益于近代中西方交流的枢纽地位,在西方科学的影响下,广州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步伐由此加快。

  本次展览着眼于广州传统农业社会的卫生面貌,西医东渐背景下在公共卫生领域的探索,以及民国时期在卫生管理建制等方面的实践,通过梳理广州这一典型城市卫生治理的进程,为观众打开一扇管窥近代中国的卫生事业建设的窗口。

  尤其是1921年广州市政厅的建立,广州市卫生局成为我国最早的市级独立卫生行政机关,从制度构建到意识培养上开展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规划工作,为全国其他城市的卫生事业提供借鉴和启发。

  其中,清末民初汕头“精治外科”的手绘民俗明信片特别引人注目。画中人物为“铃医”。

  “铃医”是中国古代民间走方医生的一种称呼,又叫“走方郎中”、“草泽医”。铃医自古就有,神医扁鹊和华佗都是走乡串户,为乡邻百姓治病。到了宋元时期,铃医开始盛行。

  “铃医”名称的由来与江湖郎中的行为习惯有关。据说古时候铃医走方,一手持着铃铛摇动,一手举着自己的招牌,通常上面有“路顺堂”三个字和一些秘方、草药的名字。摇动铃铛是告诉乡邻谁家有了病人赶紧送出来诊治。“路顺堂”则来自古代对于药店的称呼。铃医替人看病,多依据一些民间疗法和秘方,比如针灸、拔火罐、推拿之法,以及历代口传心授的秘方或单方。

  展览期间,配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既有中药香囊制作和五禽戏演示的互动,普及中医药学知识;也有“卫生宣传日”的科普行动,开展微讲座、卫生歌曲教授、卫生用品制作等活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这场展览讲述近代广州卫生治理还有五禽戏演示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