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历史的长廊,回望中国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书法绘画、古铜青瓷等源远流长,流芳溢彩。当然,还有一种文化根深叶茂,灿烂夺目,它就是传统中医养生文化。
起源《十问》尧问于舜曰: “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养生主》一书。养生,又称摄生、道生、养性、卫生、保生、寿世等,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
我国传统中医养生文化起源甚早。有关养生文化的文字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世界文明古国,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医养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实践经验,它汇集了我国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融合了儒、 道、佛及诸子百家的学术精华,堪称一棵充满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之树。
1.神养;包括精神、情趣、品质等方面的调养。2.行为养;起居行为调养。3.气养。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活动。5.食养;食疗调养。6.药养;中医常有“药膳”之说。7.术养;即利用按摩、推拿、艾灸等疗法进行养生。
中医古典医著《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观点,预示人们从生命开始之初就要注意养生,防病于未然。《子》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者,故无患也。这种防病抗衰思想与中国文化中的祸患意识一脉相承,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精华。
顺应自然养生,强调在养生的过程中,不可违背自然规律,要重视人与社会的统一协调。《黄帝内经》,“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顺应自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和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应自然,以葆健康。
3、阴阳五行,平衡统一五行从人体来讲,又代表着五脏。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通过“肝主木,心主火,脾主土,肺主金,肾主水,五行配五脏”的辩证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并借此来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掌握人体运行机制。
作为与传统养生文化同气连枝、血脉相连的艾灸,艾灸养生文化在我国中医养生文化当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传统文化当中一朵艳丽的奇葩。
艾灸养生——顺应自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在中医养生中,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顺应自然,根据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这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规律,艾灸养生结合二十四节气,有自己成套的养生系统。艾灸养生——阴阳平衡
艾灸养生,也是一个讲究滋阴补阳的过程。比如,在夏季,就是阳气最旺的季节,在这个时候艾灸承山、阴陵泉、三阴交等穴位,与艾火的纯阳之火结合在一起,有益于祛除因梅雨季节等带来的寒湿,打通经络,达到阴阳平衡。
沧海桑田,和风细雨,走不散的都是缘分,断不了的都是历经千年的情意。从历史中走来的传统中医养生文化,承载了先人五千多年深邃凝重的智慧,并在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焕发勃勃生机。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一篇文章读懂中医养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