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调侃说,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枸杞、人参。因此,养生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能否尽早开启养生模式,不仅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日后健康生活的负责。
生活中,养生的方式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但是大多数人选择了“西方科学”养生法,比如跑步、喝咖啡、吃沙拉等。
可这样的方法称不上养生,也不符合中国人的体质情况,可能不正确的方法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对此,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养生,最关键的是要达到“身心共养”的境界,只有做到修心、养气、顺应自然、节制嗜欲,方能求得健康长寿、益寿延年。
的确,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想拥有健康的身体,但是却忘了,最好的养生是了解自己。
南怀瑾先生说,养生越早越好,等到生病时才想起养生,早已为时过晚。所以,在生活中,参透以下四个的养生智慧,才能活出精气神!
曾有一份权威的调查数据显示,在百岁老人的长寿原因中,遗传基因占15%,环境因素占10%,医疗条件占8%,气候条件占7%,剩下的60%则是取决于老人自己。
在山东省,有一位116岁的老人,鹤发童颜,步履矫健,还特别喜欢热闹,看上去就像是60岁出头,当问到他长寿的秘诀时,他总是笑笑说“心态”。
心怀慈悲之人,在生活中不会被情绪所左右,能保持心里无忧,眼里有笑的状态。
即便是一时陷入了困境中,也能及时平衡好自己的心态,能做到宽容大度,也能让自己的内心常常处于安宁的状态。
一个慈悲的人,从不会斤斤计较,因此他们知道整日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而苦恼,心会很累,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倒不如潇洒一点,看开一点,保持内心的愉悦和舒畅,比什么都重要。
正所谓:“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宽容大度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药方。甚至还有研究表明,很多身体上出现的问题,其主要根源都来自内在精神和心灵。
由此可见,养生之本其实是养心,内心安宁的人,烦恼自然少,身体也就更健康。
古代药王孙思邈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其中阐述的正是这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不能拥有良好的品德心态,那么即便是服用灵丹妙药,也无法延年益寿。
当南怀瑾先生看透了养生之根本时,也告诫世人在繁杂的生活中,要学会敞开心扉,只有拥有良好的心态,方能健康长寿。
俗话常说:“人活一口气,和气生万物”。这里面的“气”,可以理解为做人要争气,活得要有骨气。
在中医的认知中,“气”虽然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但是不能忽视“气”在生活中的功能表现形式,也不能忽视“气”产生的强大能量。
古人认为,元气是生命的本源,人因气而生,也因气而长,只有养好元气,活出精气神,才能充满正能量,才能让身心得到舒展,最终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在生活中,“元气”不仅是构成和维持身心最基本的物质,还对每个人为人处世方面有警示作用。
当生活不如意时,内心就会充满怨气,如果不能及时化解,还会上升为怒气。自古就有怒气伤肝一说,这样的后果,不仅不能疏散内心的怨气,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如此两败俱伤的局面,是每个人都不想看到的,但选择正确的化解方式,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当产生怨气时,不要着急动怒动气,而是先保持冷静,培养静气。俗话说静以修身,静而不争,则世间无可争之人、可争之事。
当内心平静时,心气也会随之平静。当气顺了,身体就通达了,自然事事就如意了。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做人要讲究内在美,内在的价值远远大于外在的表相,所以他说养气的过程其实就是修炼内心的过程,也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培养浩然之元气,心正则底气足,气足则自带光芒,才能走到哪都能散播正能量的元气。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却总是在生活中,无顾忌地挥霍着自己的身体。
人体内在系统也存有四季和节律。天热的时候阳气发散,就该让其发散,同时还会将身体里的阴寒释放出来;天冷的时候阳气内收,就应养精蓄锐,只有顺应四时变化,来年才会更加健康。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讲究“天人合一”,所以遵循自然规律,就是最好的养生方式。
但在当下,现代人不仅“逆天”而行,还将冬冷夏热的生活规律完全打乱。这样的生活方式就像是反季节的蔬菜一样,明知道口感和营养会受到影响,却执拗着要吃。
生活在冬暖夏凉“反季节”中的人,只追求一时的舒适,却忘记了长久的养生之道,自然也无法培养一个健康的身体。
国学大师南怀瑾大师曾说“顺应四时为养,违背自然为伤”。的确,只有顺应四时变化,才是最正确的养生之道。
就好比是炎热的夏天,就应该让自己出汗,这不仅是遵循了自然规律,还遵循了人体生理规律。天道如此,人道亦如此。
俗话说“人生在世,孰能无欲”,的确,欲望是与生俱来的,当每一个人进入这个世界时,为了能生存下去,就不得不通过各种形式来满足各种欲望,比如解决温饱、解决就业问题等。
每个人都有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需求和欲望,并且还会不断膨胀,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
可如果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得不到控制时,不仅会招惹出祸端,还有可能会做出遗憾终身的事情。
就好比在生活中,有些人经常放纵自己,暴饮暴食、吃饭没有规律等,这样不加节制的生活,都会为身体带来极大的健康隐患,也会让身体承受巨大的负担,其中受损最严重的莫过于脾胃了。
在古人眼中,脾胃之气,与健康长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就应该重视脾胃的保养,而不是不加节制的胡吃海喝。
正如管子所云:“饮食节,则身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劳而寿损。”其中就说明了饮食要有度,要懂得节制,才能让脾胃健康,才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这是古人的智慧,更是养生之道。
生活中,无论是哪一种欲望,都应该有所节制,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放纵不管,过度的嗜欲只会带来祸害,而合理的节制,才能避免这些危害。
老子曾说:“见素抱朴,少思寡欲”,控制好毫无节制的欲望,才能拥有简单却舒适的生活。
在生活中,减少内心的欲望,才能拥有良好的精神,才能拥有高品质的人格,这样才能享受生活,才能保持身心愉悦。
所以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真正会养生的人,早就戒掉了贪婪的欲望,保持内心的质朴,乐观的态度和豁达的状态,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养生是每个人一辈子都事,可许多人在这条路上走了弯路,信奉封建迷信、违背科学道德,这样的养生只会让自己越活越累,也与养生观念越走越远。
南怀瑾大师说:“养生是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只有选择正确,才能养好生,只有生活的舒服,才是最好的养生。”
因此,养生其实就是养心、养气、养神、养性。当能保持好心态,控制好情绪,遵循生活规律时,自然也能生活自在,健康长寿。
人有千面,物有万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动的真实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南怀瑾:不要病了才想起养生这四个方面平时就要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