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认同与知识营养渐成荧屏刚需

  在疫情来袭的特殊时期,不少综艺节目开启新尝试:形式上,“云录制”逐渐成为主流;内容上,一批展现人间关爱、传递人文温暖的节目吸引了大多数观众的视线。越来越多创作者开始思考,当综艺节目跳出偶像化、年轻化、冲突化的“市场铁律” 后,到底什么样的内容才是对观众真正有意义的。

  “不少年轻人说,这段时间与长辈时常闹矛盾,这正说明平日缺乏代际沟通,当下是弥补的好时机。”在浙江卫视的云录制节目《我们宅一起》中,主持人华少的一句话获得不少网友点赞。有观众将近期涌现的一批低风险、低成本,居家录制的节目,比喻为各大卫视的朋友圈——抛开精心设计剪辑的综艺“剧本”,白描出嘉宾的“宅”生活。一蔬一饭的日常体验,以及家长里短的亲友互动,给人一种“天涯共此时”的慰藉,也催人在停顿中拾取快节奏生活中忽略的美好。

  亲情互动是云录制的明星“宅” 日常里最动人的部分。《我们宅一起》中,演员沙溢厨艺大涨,每天为妻儿烹饪三餐。在由妻子掌镜的短视频里,他一边自嘲身处家庭食物链底端,一边兴致勃勃地实践网络菜谱,看着孩子吃下自己料理的饭菜,眼神中洋溢着自豪与满足。这一幕,像极了隔离期间,在一日三餐里重拾成就感的上班族们;在湖南卫视的云综艺《嘿!你在干嘛呢?》中,主持人李维嘉与母亲的互动也温暖了不少观众。视频中,李维嘉一边帮母亲染发,一边与圈中好友视频通话。在与同辈的网络社交中,儿子并没有回避老一辈,而是拉着母亲一同“入伙”,两代人聊新剧、扯家常,其乐融融——这种鼓励、帮助老年人接触新事物的做法,无疑是代际平等交流的一个良好示范。

  云录制也让传统类型有了新的看点。婚恋综艺《请和我奔现吧》打出“云相亲”概念。节目中,主持人孟非以及男女嘉宾分别开启直播窗口,进行聊天配对选择。观众不但可以“围观”男女嘉宾通过视频相亲、约会的全过程,还可以参与实时互动,通过评论为嘉宾提出恋爱建议,甚至通过投票为嘉宾争取更长聊天时间。“云相亲”模式由于投合了网生代的社交习惯,吸引不少时尚青年参与。节目中的代际经验交流同样精彩:青年嘉宾为中年“家长”孟非,普及了“霸道总裁”“cosplay”等基于青年文化的互联网术语;孟非则以过来人的经验,开导年轻嘉宾对爱的困惑。

  近两个月里,用轻松氛围与创新形式,为观众普及知识的综艺节目,赢得不错的市场反响。在综艺人看来,这种从纯娱乐向知识化的“回摆”,与市场的选择有关——对具有探索精神、好奇心旺盛,且已具备一定经验和知识储备的90后、00后来说,娱乐放松之外,也需要知识的“收获感”。

  江苏卫视推出的综艺节目《我想开个店》,以“选秀”模式开启实体经济创业。选手用各自的特色产品与创意理念,竞争五个实体店铺的开店机会。除了吸引眼球的明星合伙人之外,还邀请了商界专业人士进行产业模式分析。“获客经济”“老客户转化率”“CPS分成模式”等专业名词,被一一科普。

  节目中,新颖的创业产品屡屡刷新观众对实体经济的固有认知。中国潮牌服装设计师,计划在旅游景区推出饮品体验店,植入品牌文化元素;行业专家建议网络直播达人以店铺形式常驻繁华商业街,为线下经济开拓“线上副本”。商业有模式却没有绝对标准,一些案例更引发了观众对产业化的深度思考。手工杠子面传承者刘益便是典型一例。这位致力于亲手做好每一碗面条的手艺人,让合伙人陷入纠结:一方面,面条中传递出的匠心魅力让人折服;但与此同时,纯手工作业又无法保证产量和实效。面对嘉宾“有无想过商业化”的提问,刘益的回答质朴又果断——“没有,我只管把事情做好,顺便赚点钱”。刘益的处境并非个例,当下不少传统工艺正因商业能量激发不足,身陷失传危机。对此,专业人士认为,传播匠心手艺最有效的手段是商业化,如何做好保护性开发才是问题的关键。

  无独有偶,用知识收获认可的,还有网络综艺《瑜你台上见》。节目请来京剧表演艺术家王珮瑜,以“脱口秀+表演”的形式开讲京剧知识。有新意的是,这档京剧综艺与热播京剧题材剧集《鬓边不是海棠红》展开互动。主讲人由剧集中的人物、场景、细节入手,引入对“人保戏,戏保人”“跨刀”“水牌子”等京剧专业术语的解释,并且进一步延伸出一系列京剧历史掌故。京剧知识的开拓让观众得以更好地理解热门剧集中的情节逻辑,而热门剧集的生动故事也为京剧文化的普及提供了素材抓手。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情感认同与知识营养渐成荧屏刚需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