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如何让学生真喜欢

  中医药学是我国的一门国粹,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能普及中医药知识,能助力学生的健康人生,能发扬光大中华传统文化,能让这门国粹获得广泛的受众基础。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以什么手法切入?用哪种教材?如何配备师资?如何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与学习?

  11月23日,记者见到沈阳市沈河区方凌小学校长王娟时,她正忙着完善《方凌小学中医药科普特色校园文化项目实施方案》,其中提到让学生了解中医药的历史知识,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中草药,引导学生了解神秘传奇的中药世界,唤起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的热爱。通过认识、种植、制作技艺等途径,完成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启蒙与普及。“我们的校本教材已经编写完毕,正在印刷中。”王娟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今年6月,方凌小学在四年级开设了中医课,每周一次课。“我们学校没有这方面的师资,我得请高人来上课。”王娟找到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党总支书记颜颀,说了自己的想法,结果两人一拍即合,方凌小学的中医课由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讲师和副教授承担了。

  小学部的中医课以趣味活动和讲座为主,一、二年级的教室里有“我身边的本草园”,进行一些常见药性植物的盆栽种植。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认识常见穴位,学习穴位推拿按摩的入门知识。五、六年级的课程以“我眼中的《本草纲目》”为主,了解更多的中草药知识。初中部和国际高中部将中医课列为学生的选修课,每周一次。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马铁明告诉记者,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用凝聚祖先智慧的中医药文化熏陶中小学生,把他们培养成内外兼修、身心健康的人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特别希望有一批优秀的孩子通过感受中医药学的博大精深,进而投身到祖国医学事业中,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钻研生命科学,促进医学发展。

  11月22日,记者在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几个教室看到,盆栽的芦荟、薄荷、凤仙花长得茂盛。二年一班的一个女生告诉记者,“如果你被蚊子咬了,摘几片薄荷叶子,捣碎后贴上就能止痒。如果你的口腔溃疡了,芦荟可以治。”

  小学部主任金朝勃介绍说,小学阶段的中医课是重体验、知常识。“我们小学部根据季节种植的盆栽中药材有车前子、板蓝根、益母草、蒲公英、红花、紫苏、凤仙花、芦荟、三七、薄荷、茉莉。现在,学生都能流利地说出它们的特点与功效。”

  金朝勃说,小学阶段的中医课分两类课程,一类是常识类课程的讲解和传授,另一类是实践活动类课程的亲身体验。一年级至三年级的常识类课程,主要是每周一课的神农百草微课程和中医故事伴我行课程;四年级至六年级,主要是神奇的人体经络课程,介绍人体的经络与穴位。活动类课程也分两种,一年级至三年级主要是百草养成计划课程,即每个班级要认领和种植一到两种中草药,平时班主任领孩子做好观察并坚持写观察日记,把中草药的产地、生长过程、功效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要渗透给学生。四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要学会中药小秘方的制作,比如做香囊、制酸梅汤和金银花露等,每学期至少保证每个学生能亲自制作两种。

  记者了解到,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小学部的中医课教师都是学校中对中医药文化感兴趣的老师,他们按照教学计划,与辽宁中医药大学的老师进行对接学习,保证所教知识的科学准确。

  11月6日下午,方凌小学3楼的一个教室里,90多名小学生正在上课。你不会想到,这竟然是一堂大学讲师给小学生上的中医课《伤寒论》,老师是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的讲师林大勇。

  记者当时真是有些担心,这么经典的中医理论怎么让小学生能听进去?十一二岁的孩子从中能学到什么呢?

  讲到《伤寒论》作者时,林大勇问同学们:“谁知道张仲景?”讲台下,无人举手。林大勇又问:“谁知道曹操?”几乎所有学生都举起手。林大勇告诉学生,张仲景比曹操大5岁,早去世1年。这时,学生们仿佛一下子对张仲景熟悉起来。

  讲解原文时,林大勇告诉学生,当时的书写是竖写右起,阅读古书时要从右向左看。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林大勇还用简笔画讲解了中医理论,最后选取了《伤寒论》中一个实用又简单的“蜜煎方”,用学校提供的电磁炉与学生一起煎制起来。

  “前两天我有点咳嗽,初中部的一个学生告诉我,去我们班吧,我们班种金银花了,治嗓子的。我觉得,开中医课的效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好。”东北育才实验学校校长栾英莉告诉记者,初中部和高中部的中医课是由辽宁中医药大学老师来讲的,学生做选修。

  今年3月,东北育才实验学校国际高中部开设了中医推拿课,第一堂课由辽宁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的医学博士王列主讲。

  课上,王列介绍了春季调理的5种常用推拿技法,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学生对中国古老的推拿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人体的一些穴位。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体验,感知推拿技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效果。老师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也可随时发问,“头疼,按摩能缓解吗?”“感冒了,推拿术管用吗?”王列一一进行了解答,学生连呼“受益匪浅”。

  11月22日,国际高中部学生刘芷卉听了一堂《推拿让你的颈椎更轻松》的课,很兴奋,“我知道了自己眼睛和耳朵的穴位,也了解了些针灸推拿的知识,将来出国学习时,我也能为对中医感兴趣的外国人好好介绍,为传播中医文化尽力。”

  栾英莉告诉记者,初中部的中医课侧重于体验,侧重于志趣培养。课程设置具体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养生保健按摩课,比如如何给父母正确捶背;第二类是认识人体穴位、掌握重要的人体经络和穴位;第三类是中药小秘方制作,要在小学的基础上提升难度,比如制作艾草香皂、芦荟香皂、胭脂类物品,难度加深了;第四类是请专家进行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系列讲座和古代名著中的中医药知识讲座等。

  马原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讲师,说起给初中生和高中生上课,他很开心,“他们上课时很活泼,课堂气氛好。”马原告诉记者,他上课都要讲一讲有关中医方面的小故事,“让孩子们对中医感兴趣。另外,我讲的知识都会进行详细解读和演示,比如讲到手上的穴位时,我会让孩子们举起手,帮助每个孩子在自己身上找到穴位的正确位置,让他们按一按,找找感觉。”

  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教授姜开运说,给孩子讲中医,要特别考虑到他们的接受能力,“我讲了5种药材。”5种药材是人参、五味子、使君子、枸杞与何首乌。人参和五味子都是东北的道地药材,孩子们都知道。“枸杞一般家里都用,我就讲什么人适合,现在电子产品使用得多,我就告诉学生眼睛干涩时或者家里老人视力减退都可以用一些;使君子是一种驱虫药,我就讲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除了讲这些药的好处,我还讲了由于人们使用不当造成的伤害事件,提醒孩子不能盲目使用中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形式多样,但师资和教材却是两个共性难题。

  “我们在讲课过程中也感觉到,各位老师都是自己教什么就讲什么,缺乏系统性。”姜开运告诉记者。

  今年暑假前,颜颀和王娟沟通后,对编一本中医方面的启蒙教材达成共识。颜颀说,南方中小学里这样的教材很多,但是中医是讲究地域养生的,辽宁有自己的道地药材,有自己独特的养生之道,我们的中小学生应当有一本具有辽宁特点的中医启蒙读本。

  暑假期间,辽宁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老师们聚在一起,就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和心得进行了充分交流,确定了教材的主要内容。

  今年9月,3万字的《中医启蒙》编写完毕,由董野、邓洋洋、姜开运、林大勇、曲道炜、杨芳、张林、赵妍主笔,上下两册,各有四章,每章都有四节课,课后有知识拓展和学习链接。

  记者看到,这套书包括中医医理、五行生克、阴阳八卦、中医四大名著、四季养生、五禽戏、中医治未病等知识性、实用性的章节。

  王娟说,目前该书的插图和拼音注解已经完成,有望年底前印出来。学生有了书,学习起来更方便,有兴趣的可以自己看,老师讲起来也更系统了。

  栾英莉告诉记者,东北育才实验学校也在积极编制校本教材,内容大致包括三部分:一是动手制作生活中的中药小秘方,把小药方和实验操作过程编辑出来,并且配上实时录像课,然后同步推广;二是编写科普绘本《神奇的人体经络》,用讲故事的方式带领学生了解人体的穴位与经络;三是微课程,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推送“中医中药中国行”,其中的“神农百草之养成”专门介绍中药,“养生保健听我讲”由学生做主播,讲一些养生保健的知识和按摩的手法。另外,还有“中医故事伴我行”,专门讲一些有趣的中医故事和中国名医的介绍。

  讲课的形式可以多样,但谁来讲呢?说到师资问题,栾英莉和王娟很有同感,毕竟中医药知识专业性很强,中小学的师资问题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对此,马铁明认为,要把中医药院校专业师资队伍与中小学热爱中医药学的师资队伍相结合,培养一批专兼职相结合的中医文化与基本知识的宣教队伍,把中医学主流的、核心的学术主干、知识体系把握好,突出基础性。

  “可以通过举办面向中小学师资的不同类型的宣教班,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传统文化情结以及中医药情结,开展第二课堂,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马铁明说。

  沈阳市教育局德育处处长方彤表示,中医药大学的老师进校园给中小学讲授中医药知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与创新。中小学可根据学校自身条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传播中医药传统文化激发孩子们学习古人的中医智慧了解中医药文化内涵使古老的传统文化在孩子们的好奇心中焕发活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如何让学生真喜欢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