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新兴学科。国内许多中医药学者都对中医体质学从基础理论、实验研究、临床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中医体质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体质分类是中医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是从复杂的体质现象中提炼出有关规律,最终建成体质分类系统。中医体质学以生命个体的人为研究出发点,旨在研究不同体质构成特点、演变规律、影响因素、分类标准,从而应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诊治、康复与养生。中医对体质的论述始于西汉时期的《黄帝内经》,但长期以来,有关中医体质内容,仅散见于一些医著和文献,并未形成专门的学科体系。上期我们了解了中医体质之湿热型体质(二),本期我们去了解中医体质之寒湿型体质(三)。
而人体伤于寒和湿而致的就是寒湿证。寒湿也是一种疾病,中医学认为寒湿包括外感寒湿和内生寒湿两个不同方面。外感寒湿主要是外感了寒湿之邪气,气血运行受阻而形成的一系列症状。而内生寒湿则是寒湿内困身体而损伤脾阳,或脾肾阳虚而寒湿内停。在症状方面外感寒湿以关节、筋骨疼痛为常见症候;内生寒湿则以畏寒肢冷,腹痛泄泻,或浮肿为常见症候。俗话说:湿热证难解,寒湿证更难解,人体处处均可感受湿邪,故处处都要防湿,正因为湿性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所以本来湿邪伤人就缓慢难察,而湿邪若夹杂热或寒邪,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更加表现为起病缓、传变慢、病程长、难速愈等特点。因此说湿热证难解,寒湿证更难解。湿热证在(二)期说过,本期主要介绍寒湿证(三):
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紫、发黑,颜色越是发暗,就代表寒湿越重。身体变得沉重了,人容易发困,有时睡不醒的样子、发沉、没精神,反复的口腔溃疡,咳嗽时痰是稀白的,手、脚长年冰冷,脚踝或身体浮肿,夏天怕吹空调,寒湿流窜四肢则关节疼痛、颈肩酸痛、肩周炎、腰酸背痛,流窜四肢头部则头重如裹,流窜其它部位则出现相关部位的症状,这些疼痛往往得温痛减。
:平时可以多吃生姜大枣,(如大枣6枚切片,生姜10克切片,加红茶煮水喝,适用于体寒脾弱者)。可以用薏苡仁,红豆煮粥吃。还有如生姜黑糖汤。“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冬天吃羊肉、牛肉、火锅较好;少喝啤酒,因为啤酒属寒性的,特别是尿酸高的人切不可沾之。减少肉食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
主要要以芳香化湿为主,有以下中药可以使用:佩兰、苍术、白豆蔻、绵茵陈、川厚朴、薏苡仁、陈皮、半夏、茯苓、陈已、赤小豆、石菖蒲、砂仁等。至于脏腑寒湿证则按下列证型调理:
】如果出现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而口不渴,小便能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等症时,则方以肾着汤或《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渗湿汤为主加利水消肿之中药,药选炙甘草、炮干姜、白茯苓、漂白术、防已、橘红、丁香、黄芪等为主;
寒湿同时侵犯下焦而出现的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等症时,则方选萆薢分清饮加减,药选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加川黄柏、漂白术、建莲子、车前子等药。最后介绍一款清除寒湿之茶饮:杏仁9、薏苡仁9、厚朴9、白豆蔻9、佩兰9、滑石或陈皮9,以上以克为单位,合在一起放在煮茶器中自动煮开当茶饮。喜欢姜味的人可加生姜片3片。
4.将“商户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4.将“商家订单号”填入下方输入框,点击“恢复VIP特权”,等待系统校验完成即可。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医体质之寒湿型体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