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29日,张士卿获得“全国名中医”荣誉称号。对于荣誉,张士卿的一生都是淡然的,然而,各种各样的荣誉于他而言,总是不期而至:1988年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8年被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2年荣获国务院批准、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2004年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甘肃省名中医”称号;2006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13年获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发展突出贡献奖”。
和张士卿行走在兰州市的大街上,不时会有人怀着偶遇的喜悦过来同他打招呼,张士卿却并不清楚对方是谁。交谈之后才知,大部分是张士卿医治过的婴幼儿患者家属。自1970年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响应国家号召来到甘肃,40多年来,从基层到省城,张士卿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张士卿的生命已经和兰州这座城市融汇在一起,他已经成为兰州的一张响亮名片:中医儿科名医。
张士卿祖藉河北邯郸,他热爱理工,1964年高中毕业时,却因身体瘦弱在班主任的建议下报考了北京中医学院。班主任认为学中医利于自身保健,同时治病救人也是善事、乐事。张士卿深以为然。1970年北京中医学院中医专业毕业后,张士卿的志愿是“服从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于是被直接分配到甘肃省平凉地区。一到平凉,张士卿就参加了“甘肃省农村思想宣传队”,与那里的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打“农业翻身仗”。乡亲们只要一有病,他就和村里的赤脚医生一起给他们治疗。看到各种病症被治愈,他内心的喜悦和成就感非言语所能表达。
1980年10月,张士卿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硕士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并留在北京西苑医院儿科工作。1984年7月,张士卿调至甘肃中医学院。上班不久,他的一位同事出生不久的孩子腹泻不止。西医用尽了方法也没有好转的迹象。张士卿主动提出去“看一看”,看完后开了一剂中药,患儿第二天就止住了腹泻,顺利出院,当事人对张士卿十分感激。张士卿擅长中医儿科的名声就是这样在一例例疗效显著的医案中,首先在西医中间扩散开来。
踏上工作岗位后的40多年,张士卿以“树师德、铸医魂”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以“治病救人”“教书育人”两大任务为毕生的追求和乐趣。他先后承担《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中医儿科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他在省内外不定期为基层医生适宜技术培训班讲座20余次。他作为第三、四、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培养学术继承人6名。他培养的学生遍及陇原乃至全国,大多已成为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有的还成为甘肃省名中医。他除了有中医儿科专长外,还善于诊治内科、外科、妇科等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某些疑难病证。
张士卿不赞成中医标准化、路径化的做法。他认为中医是活的,所谓的标准和路径只会束缚中医临床时的“手脚”,丧失中医个性化治疗的优势。他的中医临床实践经验是:欲为医,必须勤于临证,而中医临证需遵仲景之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理、法、方、药一气贯通。他提出的“三因两辨一对症”的临证心得,及“经方头时方尾”的用药主张,已经成为中医临床上的重要学术成果。
张士卿常常觉得自己的人生十分幸运,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既有院校教育,又有师承教育。想起自己曾长期在诸多名师身边接受熏陶,他内心便充满感恩。这些名师使张士卿立下人生志向,要当一名真正能为病人解除疾苦、受人尊重的好医生。
张士卿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医研究所读研期间,得到岳美中、赵锡武、任应秋、刘渡舟、王绵之、金寿山、凌耀星、潘澄廉、万有生、孟树江、李今庸、方药中、谢海洲等名老中医、专家教授的当面教诲。读研第二年,他被确定跟随西苑医院著名儿科学王伯岳教授学习。王伯岳教授“精研经典,师法仲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治学特点对张士卿的影响十分深刻。特别是王伯岳教授常对张士卿说的“医非营业,药以救人”这句话,成为张士卿一生难忘并为之力行的座右铭。张士卿研究生毕业时,王伯岳教授赠他一首诗:“上溯灵素下汉唐,更喜仲景与仲阳。金元四家承妙谛,勤求博采实青囊。”这首诗至今还激励着张士卿在中医临床和研究上奋进不止。
1990年,国家启动继承传统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师承教育,张士卿又拜甘肃中医学院老院长于己百为师,进一步体会到临证治病、运用经方之妙。这让他深深地意识到,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光凭研习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尤其要大医精诚,心存仁义。作为医生,必须修德为先,如清代吴鞠通所言:“天下万事,莫不成于才,莫不统于德。无才固不足以成德,无德以统才,则才为跋扈之才,实足以败,断无可成”。
现今,张士卿已经72岁,在这个本应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他却每天还在医院出诊,乐此不疲。问及为什么不像别的老人一样享受人生的悠闲?他只是淡淡的一笑。张士卿的儿子张弢则在一旁感叹:“他不会享受悠闲的生活,出诊看病、带学生,是他人生最大的乐趣,如果有一段时间不去医院出诊,他就总是觉得各种不舒服。相反,只要是出诊,每天他都精神抖擞”。张士卿现今每周仍然出诊5次、查房1次,年门诊量达15000余人次。
张士卿对待患者,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都一视同仁。对急重或外地病人,他总是特殊照顾。由于诊察疾病认真细致,解释病情耐心周到,加上临床疗效显著, 使他深受患者欢迎,常常一号难求。在金钱至上的年代,张士卿是世俗眼里不懂享受人生、不慕名利的另类。他们哪里知道,张士卿不过是在践行古人和恩师所提倡的“大医精诚”之训。
作者肖格格,贵州理工学院副教授,本文受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4ZC063和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编号MH290913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岐黄传人 张士卿践行大医精诚之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