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养生今天12时48分,冬至。各位亲,冬至快乐!别忘记提醒身边的那个TA,添衣保暖。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22个节气,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正因“冬至阳生春又来”,所以很早以前冬至就已成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我国大部分地区习惯自冬至起“数九”,每九天为一个小节,共分为九九八十一天。民间流传着一首歌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可见从冬至进入数九寒天,即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这一天,我国最普遍的食俗是吃饺子,南方部分地区也有吃混沌和汤圆的习俗,当然还有每年这个时候都一位难求的羊肉汤锅。所以今天你吃饺子了吗?今晚羊肉汤锅你订好位置了吗?
一、饮食调养“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些谚语都流传已久。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即冬季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那么,冬令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最好呢?《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冬至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但“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按照传统的中医理论,滋补通常可分为四类:即补气、补血、补阴、补阳。
1、气虚,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补气食品,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药、胡萝卜、豆浆、鸡肉等。
2、血虚,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补血食品,是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动物肝脏、动物血制品、龙眼肉、荔枝肉、桑椹、黑木耳、菠菜、胡萝卜、猪肉、海参、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
3、阳虚,常见症候有面色皑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补阳食品,是指具有补阳助火,增强性功能的功效,对阳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狗肉、羊肉、虾类、鹿肉等,核桃仁、韭菜、枸杞子、鸽蛋、鳝鱼、淡菜等也有补阳作用。
4、阴虚,常见症候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补阴食品,是指具有滋养阴液,生津润燥的功效,对阴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如银耳、木耳、梨、牛奶、鸡蛋、葡萄、白菜等。
除了严格按照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法以外呢,因冬季气温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应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进补后产生更多的能量,增强免疫抗病能力,当然糖和脂肪等都因人而异。原则上说,有不足就要补充。例如,用脑多者应经常吃核桃,体力消耗大者,要及时补充水果、蔬菜等。总之,凡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久病体虚,劳力过度,劳神内耗,产后,术后及亏虚早衰者,均为冬至进补的对象。但食补切忌过补、偏补,更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即缺啥补啥,所有各位亲请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考虑去医院确诊属于哪类症候,再选择相应的补品,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羊肉炖萝卜原料:白萝卜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盐适量。做法:1.原料洗净切块备用。2.放入适量清水,将羊肉入锅,开锅后五六分钟捞出羊肉。3.重新换水烧开后,放入羊肉、姜、料酒、盐,炖至六成熟,将白萝卜入锅至熟。功效: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莲藕猪脊汤原料:连骨猪脊500g,莲藕250g,葱段、姜片、料酒、精盐各适量。做法:1.将莲藕洗净,切成厚片;猪脊髓洗净,入沸水中氽烫后捞出,沥干水分。2.将猪脊髓与藕片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放入葱段、姜片和料酒,用大火烧开后转用小火慢炖约150分钟至熟,捞去葱段、姜片加入精盐调味即可。功效:滋阴补髓。
三红补血益颜粥原料:血糯米50克、红枣10个、枸杞10克,红糖适量。做法:将红糯米淘洗清洁,用净水浸泡4-6小时,红糯米倒进砂锅,大火把红糯米煮沸后持续中火煮20分,再参加枸杞和红枣,中火煮20分钟后,改为小火熬1小时。煮好后,放进红糖,即可食用。功效:补血、养颜(血糯米具有养肝、养颜、泽肤等功效,实用于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面色苍白、皮肤干燥及身体瘦弱者食用。在严冷且干燥的冬天,年轻女性不妨适当食用血糯米,以起到养颜护肤的作用。)怎么样,这些食谱喜欢吗?喜欢的话不妨今天就为您和您的家人亲手熬制,一定暖胃又暖心哦!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三、适当锻炼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因此,此时节一定要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和体育锻炼。比如平时要坚持用冷水洗脸,慢跑、打拳、舞剑等方式,都可以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但切记冬至时节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避免损伤阳气。
四、贴“三九贴”“冬至”是阴阳转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冬至来临及其后的“三九天”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时节。每当寒潮来袭,体质较弱的儿童和老人就比较容易出现感冒、咳嗽、气喘等症状,原来患有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疾病的患者病情也容易复发和加重,中医学称之为“冬病”。“冬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寒邪强盛和阳气不足或亏损,导致寒凝经脉,经气运行受阻,阴阳失衡而导致疾病的发作或加重。“三九贴”指在每年三九天用中药外敷特定的穴位,以达到祛除和预防疾病的一种中医传统外治疗法。我院“三九贴”时间:一九:2015年12月22日-2015年12月30日二九:2015年12月31日-2016年01月08日三九:2016年01月09日-2016年01月17日联系电线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需注意
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节,患心脏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天冷也易冻伤。 因此,在寒冬季节,对老年人、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患者来说,要特别提高警惕,以防发作。
1、注意防寒保暖。在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及时增添衣服,衣裤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软宽松,不宜穿得过紧,以利血液流畅。2、合理调节饮食起居,不酗酒、不吸烟,不过度劳累。3、保持良好的心境,情绪要稳定、愉快,切忌发怒、急躁和精神抑郁。4、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5、随时观察和注意病情变化,要加强血压监测,定期去医院检查,服用必要的药物,控制病情的发展,防患于未然。
6、若出现头晕头痛、说话吞咽口舌不灵活、半边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1、饮食上,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宜清淡,老年人脾胃虚弱,不宜吃浓浊、肥腻和过咸食品。用现代营养学观点,老年人的饮食应“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宜温热熟软,老年人阳气日衰,脾喜温恶冷,故宜食温热之品保护脾肾,由于年老齿松脱落,咀嚼困难,故宜食熟软之品。
2、严冬时节还要注意老人的低体温。低体温是以35℃为界限,低于35℃者为体温过低。由于老人出现低体温后,可能无任何不适与痛苦,所以往往容易被忽视。因此,在寒冷的冬季,特别是夜晚,老人的居室应采取防寒保暖措施。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冬至养生小常识:三九补一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