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和压力的不断加快和增加,加之缺乏运动和太过丰盛的饮食,以及人们对空调、冷饮的过度偏爱等,使得随之而来的现代病、职业病和慢性病不时侵扰伤害人们,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烦恼,为此,我们整编了一套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以达到强身祛病和延年益寿的目的,此经络拍打操简易、明了、实用、不花钱且安全可靠,又无药物的毒副作用,便于操作和锻炼,正所谓一看就明,一学就会,一用就灵,一拍就安。
“世间没有治不好的病”,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即可知之。病多数是慢慢形成的,也需慢慢调治,经络保健之关键乃简单易行,中医认为,人的身体无论任何一个部位出现病症,都是气血问题,造成气血不通的原因很多,如哀、乐、忧、思、悲、恐、伤等七情六欲;贪、嗔、痴三毒烦恼,以及外邪、饮食不当、外伤等。这些现象一旦造成气滞、血瘀,人体就会出现病症。拍打疗法简单有效的原因就是直接作用于病灶,将气滞血瘀的问题化解,打通经脉气血,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所有的经络通畅,气血流动没有阻碍,新陈代谢就会正常,免疫能力就会充分增强,身体也就健康平安。所以经络拍打,激发人体内在天生能量和自我调治能力,人体自有“大药房”和“大膳厨”。拍打过程中所形成的振动,可以与身体和心灵即身、心、灵进行相互交流和沟通,把美好的信息和良好的祝愿传递给大脑和自身,身心也就“健康平安”了。
由于经络拍打长期藏于深闺之中,加之百家齐鸣,百花齐放,众多拍打方法和方式不一样,未能像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以及五禽戏等有一个统一的锻炼标准和套路,从而某种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其全面推广和发扬光大。平常大家在公园或锻炼场所见到的,拍法众多,不尽相同,一方面使拍打显得更加神秘化,一方面使得经络拍打被大家认为只是原始的、初级的民间养生保健法,但随着许多有心人士的推广和宣传,目前经络拍打正在被大家所认同和接受。自古以来人们孜孜不倦追求的各种健康之路和方法如雨后春笋般问世,层出不穷,经络拍打正是众多方法中最简单、易学、全面和有效的养生保健方便法门。
我们知道,不同的锻炼方式各有所长,都能锻炼身体,经络拍打在迅速提高体力方面与诸如跑步、球类等运动相比,略逊一筹,但其在防治慢性病和疑难杂症方面,却颇为独特,祛病防病针对性极强,效果不可思议,这也正是其最诱人的魅力之处和根本所在,所以按摩、拍打有着人生疾病防治终点站的称号。诚意正心观照,无论是经络理论,还是经络保健,都是老祖宗发掘出来留给子孙后代、天下苍生的,儒家日: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佛法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管是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众生,皆是同圆种智,所谓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明了此理,实不敢藏私,窃为己有。因此经络拍打应该大力推广和宣传,也有益于全民健身,利国利民,造福于人类。
扁鹊三兄弟的故事脍炙人口,或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据《史记》载,魏文侯问扁鹊,三兄弟中谁的医术最高超精湛,扁鹊日:“长兄最好,中兄次之,自己最差。”长兄在别人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提醒人们该注意什么以及如何防治疾病、保持健康,所以村里人很少得病;中兄治于病情初起之时;而自己却只在别人病入膏盲之时才去医治。所谓上工防未病即是此理。
现代人由于生活规律,晚上是主餐,晚上相对活动少,过多的饮食堆集在体内,血管的管壁上常常是一层油,血管不通畅,就会产生很多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拍打则是调理身体内在自我修复能力。人生病,自然去医院,病虽治好了,但病因常滞留于体内,医院只是治病,但并不着眼于保证健康,治疗目的不是“医治人”,最高的治疗是“医治心”,是引导、引领、引路,防患于未然,使人们身心永远保持健康。
讲起《黄帝内经》大家可能比较熟知,此外还有《黄帝外经》,西汉时称为“医经七家”之一,《黄帝外经》也介绍了经络与疾病的原理和关系,还有一种说法《黄帝外经》是讲中医最传统的一些外科方法,包括整骨、按摩、推拿、经络保健等手法和方法。总之,通过经络拍打保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从而通过身体外部拍打,以求内在感应,体会《黄帝内经》之自我境界。
经络拍打健身法是从古代流传的“拍击功”、“排打功”、“摇身掌”及按摩法等演化而来的。经络拍打起于先秦,古代神医扁鹊、华佗曾用此法治病,兴于唐宋,臻于当代,拍打是中华优秀的自然疗法之一,属于传统按摩疗法中的一种常规手法,其轻者为“拍”,重者为“打”。以手指、掌、拳等通过对体表相关部位、经络和穴位的刺激,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上的变化,从而达到强身祛病的目的。
人体十二经脉,再加之奇经八脉中的任脉和督脉,合称十四经脉。十四经脉是人体经络中最主要的部分,经脉是人体气血的通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黄帝内经》说:“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所以经脉决定着生命是否存在,决定着疾病是否发生,也决定着疾病的治疗效果。经脉不通是万病的起源,而要治愈疾病则必须从疏通经脉开始。
经络拍打可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消除疲劳、解痉镇痛、增进健康、防治疾病。而且方法独特、简便易行、安全可靠、适用面广、效果显著。《黄帝内经》曰: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医宗金鉴》曰: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拍按之法,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其患可愈。中医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经络阻滞,气血虚弱,外邪入侵所致,通过辨证施治,对症拍打相关经络、穴位,可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起到“诸脉皆通,通则疾除”的效果。
拍打能养生健体,大病小病都防治,有神奇之效,拍打通常能拍出痧,故有人称之为拍痧,拍打法是道家秘传养生之法,目前很多拍打功出自道家,如黄光民老师的《经络拍打养生法》,以及《道家坤阴拍打养生功》、《道家通经活络十三部》等,道家不叫拍痧,也不叫拍打,而叫“调伤”,即调出陈年旧伤和风湿邪毒并以气化之,此伤包括旧创伤和病痛;佛法也有这方面的论述,如《摩诃止观》和《小止观》,强调在坐禅完毕后,将双手搓热,进行全身摩擦,或用手和木条进行随处痛打法,拍打或捶打病灶处,佛法的摩擦,主要是声音相对较小,不影响周围环境和相互修行,总之,经络拍打能够强身健体、祛病防病。
拍打能够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流量、加速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排除血管壁内的脂炎物质,使身体获取充足的血液营养和调节功能,增强自身的整体免疫和抗病能力;拍打还能提高白血球和吞噬癌细胞的能力,从而具有防癌抗癌作用;总之拍打能通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调节神经功能以及中枢神经的衰老,而血管硬化和大脑神经衰老是人类衰老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拍打不仅能防治疾病,还能提高生命活力,延年益寿。
有研究表示,肌肉每平方毫米的横切面上约有4000根毛细血管,在安静状态下仅开放很少一部分,约开放30-270根,运动时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其开放数量可达安静时的20-36倍,这样肌肉可获得比平时多得多的氧气和养料。而氧气和养料对人体至关重要,德国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瓦伯教授发现,当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5%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容易癌变。导致癌症的原因较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因为缺氧,癌细胞是一种不需氧气即能繁殖的细胞,若人体的血液出现缺氧或氧气不足状态,即提供了癌细胞繁殖的诱因。而拍打所提供的氧气和养料能避免和防止癌细胞繁殖和生存,加之拍打所具有的提高白血球和吞噬癌细胞能力,所以单就防癌抗癌的功效和作用而言,拍打的重要性和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人体的毛细血管是依照一定周期来开闭它的口径的,它们的搏动如同给人体以几百万微小的心脏一样,这些外围“小心脏”,对生命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心脏。拍打时,全身毛细血管的大量开放会减轻心脏负担,降低血压,促进心脏功能改善,较好地防治心血管疾病和慢性病。因此,能否记住具体穴位并不影响拍打,所以经络保健是最好的运动锻炼。
首先,拍打激活了经络,疏通气血,经络通,则能调虚实,去百病。从而达到祛病防病的功效;其次,拍打的同时,也拍打了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经内关节的体系,是其外周的连属部份,所以,拍打能约束骨胳,利于关节屈伸,提高了人体运动功能。正如【素问,痿论】所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所以拍打后,自身的活力明显感觉提高;再次,拍打经络的同时,也拍打了十二皮部。它是十二经脉的功能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脉之气散布之所在。十二皮部的分布区域就是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围。由于它居于人体最外层又与经脉气血相通,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抵御外邪和反应机体病证的作用。人难免要经受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通过拍打,体表十二皮部对机体的保护作用提高了,所以,抗病能力也增强了;最后,拍打经络的同时,身体的血管也被拍打了,使血管在现有基础上步步提高其弹性,为保持血压正常打下最好的基础。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头顶百会穴,一般拍打36下左右;第二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额头上星穴、神庭穴部位,拍打36下左右;第三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正面,即额头至头顶部分,拍打36下左右;第四步,双手同时拍打头部两侧,拍打36下左右;第五步,双手同时从头部两侧拍打至头后风池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第六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头顶拍打至头后风府穴,采用从上至下顺拍方法,一般拍打5遍。头部拍打时宜口目合闭;第七步,拍打和摩擦(干浴面)面部,可在拍打全部结束后进行。干浴面的方法,搓热两手,两掌心紧按两腮下部,两手四指并拢沿鼻梁两侧向上推,经双眼到上额时,一直推到前额,两掌左右分开,然后顺着两侧眉横骨,掌根经太阳穴耳前向下拉,回到原位,反复一分钟。
第一步,用手掌(右手或左手)拍打颈部后侧,从风府穴起拍至颈后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5遍;第二步,用左手拍打颈部左侧,从风池穴起拍至肩颈处,拍打时,头和脖子略微向右前侧倾斜,便于拍打,然后用右手拍打颈部右侧,方法同上,采用由上而下顺拍,一般拍打5遍;第三步,搓摩脖子,下巴仰起,用手掌(右手或左手)从下巴抹脖子至颈项处天突穴,一般36下左右。
第一步,扭摆拍打后背,以腰为轴带动两臂,左手手掌绕至体后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同时右臂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左侧后背部(以手能尽量拍到处为佳)。然后再反方向左右轮换拍打。右手内旋向右下方绕至背后,屈肘用掌背拍击后背部,左臂同时向左绕过体前用掌心拍击右肩部,如此反复拍打,一般拍打遍数为四八拍。拍打时动作要协调,利用肩背及腰部转动时的惯性。两臂摆动时肩、肘、腕关节要灵活,拍打力度要适宜。拍打后背时,臂应尽量向后上屈,使自己不易接触的背部得到拍击锻炼。如此不断地扭身、摆臂,两手交替进行拍打,拍打次数自定。
第一步,拍打左侧胳肢窝,左臂上举,用右手掌拍打左侧胳肢窝,一般拍打36下左右,然后顺势拍打左侧胁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反复拍打左侧胁部,拍打胁部时,由腋下拍打至侧胯部,再由侧胯部拍打至腋下,一般上下来回拍打2-3遍;第二步,用左手拍打右侧胳肢窝和右侧胁部,方法同第一步;心脏、肺、乳腺患者尤其要多拍此处,两肋中间有“胸腺”穴位,拍打按摩可起到安抚心脏的作用。
第一步,双掌同时轻拍胸腹部两侧,由两侧锁骨处拍打至两大腿根部,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第二步,拍打胸部中央即任脉(宜轻拍),从颈下天突穴拍打至腹下曲骨穴,可顺拍亦可上下反复拍打,一般拍打5-10遍;胸腹有心肺、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经络。
部中央,大椎同一水平线,是胆经上的重要穴位;第二步,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髃、肩髎穴,然后左手掌拍打右肩髃、肩髎穴,拍打时,手臂略微抬起,使肩臂头显得相对圆滑,便于拍打,一般拍打36下左右。当上肢向外平举与躯干成90度角时,由于肩三角肌外侧部分收缩,在肩峰上面形成两个窝,前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髃,后方一个窝的中心是肩髎穴(详见附图)。
第一步,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左臂内侧,沿着左肩、大小臂、肘部、手腕、手心;第二步,上接第一步,翻转手臂,拍打左臂外侧,即从手背,手腕外侧、大小臂外侧、肘部外侧,回到肩部,手臂一般来回拍打2-3遍;第三步,左手掌拍打右肩四周,然后顺势拍打右臂,方法同上;总之,双臂的内外侧前部、内外侧后部以及内外侧中部,都要拍打到,拍打手臂,是先阴经后阳经,即先拍打手臂内侧后拍打手臂外侧。手上有六条经络,心包经、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三焦经。
第一步,用双掌掌背或掌心轮流反复拍打臀部后侧,一般拍打36下左右;第二步,双掌同时拍打臀部两侧以及双腿外侧,从环跳穴起拍,沿着腿部外侧(包括风市穴、阳陵泉穴)、膝盖外侧至脚踝部;第三步,拍打双腿内侧,双脚稍稍外撇成外八字形,便于拍打,接着上面第二步从脚踝部拍起,沿着双腿内侧(包括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盖内侧(包括血海穴),回拍到大腿根部;第四步,拍打双腿前面(侧),此时,双脚外八字再转回来,接着上面第三步从大腿根拍打至脚面处,包括髀关、膝盖前面;第五步,拍打双腿后面(侧),接着上面第四步从脚跟部拍起回到臀部,包括承山穴、膝盖后面的腘窝,以及大腿与臀部之间的承扶穴,总之,双腿的外内侧前部、双腿的后内侧后部以及双腿的外内侧中部,都要拍打到,腿部一般来回拍打2-3遍。拍打腿部,是先阳经后阴经,即先拍打腿部外侧,后拍打腿部内侧,臀部、腿部有膀胱经、肝、胆、脾、胃、肾经六条经络。
第一步,用双拳拳眼或双手掌心轮流敲打或拍打命门,拍打时,身体略微前倾,便于拍打,一般拍打八十一下,所谓“九九打”,此外,也可以同时拍打命门和神阙(肚脐眼),即用双手掌心一前一后,先左掌拍打神阙(肚脐眼),同时右掌拍打命门,然后再换方向同时轮流拍打,拍打时,腹部略微前挺,牙齿紧闭,发出“嘻”的出气声,请记住千万不能憋气!或者,也可采用自然呼吸法进行拍打,一般拍打36下或50下左右,注意!拍打力度、次数一定要循序渐进;
第一步,摩擦脘腹部两侧,双手分别从腰腹部带脉处,沿着腹部向下斜推摩擦至下腹曲骨处,再回头从腰部带脉处反复搓起,一般36下左右;第二步,摩擦脘腹部中央,双手重叠放在心口处,向下摩擦至曲骨处,再回头反复搓起,一般36下左右;第三步,摩擦肝腹部(平肝顺气法),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双手叉于胸乳下方,向下摩擦肝腹部(包括章门、欺门)至肚脐眼两侧天枢穴或腰部,再回头反复搓摩,一般36下,摩擦脘腹可促进消化、防止积食和便秘;摩擦肝腹部可平肝顺气。
a、全身上下颤抖,所谓百练不如一颤,基本要领,身体站立,自然、放松,两臂下垂,两腿略宽于肩,身体随两腿一直一曲有节奏地上下颤抖,速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而定,幅度要感觉到胸肌震颤起来为标准,脚跟挨地离地均可,时间可长可短。b、瞬间强肾法,接上式,双手握拳,拳心虚空,贴在肾腧位置,利用膝关节的上下抖动进行反复摩擦,双拳不动,双脚随着身体抖动轻微起踮,感觉到腰部轻微发热为止。这被誉为中医界的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是最有效的补肾方法,瞬间强肾法是道家仙学泰斗胡海牙老人所独创。
搓揉、拍打涌泉穴方法:用掌心搓揉、拍打涌泉穴即脚心,用手掌紧贴足心,快速摩擦至发热,左右各180次。掌心有劳宫穴,能清心火,平肝逆,舒气化痰,清胸膈之热,醒神开窍,通脉回阳,防治心胸痰火。涌泉穴被称为“长寿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趾、第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是肾经的首穴。《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即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养生保健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常按摩可起到补肾固元的功效。用掌心搓揉、拍打涌泉穴,为心肾相交,两极相激,即水火既济。
百会穴在头顶正中央,是人体的最高点。百会是“天”,涌泉是“地”,脊柱和神阙是“桥”。拍打按摩百会穴,好比天降甘霖,滋润万物,把人体蔫了的机能、心神和意志重新激活,让人振作,所以,百会不仅是一个治病的大穴,还是改变精神面貌的神穴。为什么叫百会呢?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要汇聚到头上,而百会穴又是头部的核心,是百脉所会之处。百脉所会,意味着通过刺激这一点能牵动百脉,所以《针灸资生经》上说,百会穴“百病皆主”,意思就是什么病都能治。可以说,此穴百病都会治,所以叫“百会”。
大脑是人体的总指挥部,不动就要“生锈”,随之很多机能也会减退,这就是大脑机能的退化。导致萎缩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个: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产生了自然的老化;二是人在日常环境中,通常被用到的机能得到强化,但更多的机能没有很好的使用和激活,很容易萎缩,这是脑部萎缩最重要的原因。百会穴位于人的头顶正中,跟大脑皮层最敏感的部位是相通的,所以,刺激这个穴能恰到好处地激活大脑皮层,让大脑那些萎缩的机能复活起来。
拍打脊背和腰部具有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腰背肌劳损,增强脊柱功能等作用。用于治疗腰背酸痛、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还用于机体保健和增强免疫力。拍打脊背部可通经络、行气血、调百脉、宽胸膈、止背痛、调肾气、抗衰老。具有增强内脏功能,消积化瘀以及灵活关节的功能,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分泌系统以及内脏等疾患有防治作用。
脊背是面向太阳生长的大药,人体的很多疾病都是由于气血不通引起的,脊背作为气血循行的主干道,最害怕淤积。只有脊背这个枢纽通了,气血运行通畅了,才能消除淤积,滋养全身,祛除疾病。所以,拍打脊背或捏脊能治百病。唐太宗李世民看医书知道人体的五脏六腑都连在背上,而刑罚中有打犯人背部的,于是颁令,改为打大腿和屁股。
脊背是人体一个极其重要的部位,尤其是脊柱,是人体的中线。脊柱是人体的“桥”。脊柱是大脑的延伸,大脑通过脊髓指挥全身的活动。脊柱是督脉循行的部位,为什么叫“督脉”呢?督就是“都督”、“总督”的意思,督脉就是总管全身阳气的一条经脉。脊背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部位,膀胱经是人体循行部位最广的一条经脉,阳气最多,而且膀胱经跟肾经相表里,肾主水,膀胱主管全身的水液代谢。可以说,脊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大枢纽。
膀胱经为人体背部的纵横大经,五脏六腑和俞穴顺行排列其经,脏腑的精气都是通过俞穴内外输转,这些俞穴的分布于所属脏腑的位置接近,对防治本脏本腑的疾病有几大的作用。膀胱经是主导人体气血的大经脉之一,这条经脉还有防御外邪入侵的性质。更重要的是,膀胱经还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它联系着其他的脏腑。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大肠俞、小肠俞、膀胱俞都分布在膀胱经上,生长于督脉两侧。
《素问。五脏别论》云:“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人体的精、气、神皆来源于五脏所藏之精。五脏是保健按摩着眼点。人体背部膀胱经,五脏六腑的俞穴排列其经脉之,脏腑的精气都通过其俞穴输转。俞者腧也,五脏六腑的内部精气在背部聚集之处谓之俞,也叫背俞穴。“治脏者,治其俞”。背俞穴是防治脏腑相应疾病的要穴,所谓“俞”,就是“输”,肺俞就是肺脏的转输、输注之穴,对于保养肺部和治疗肺脏的疾病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他腑脏的“俞”穴也是如此,所以说脊背是向阳生长的治病养生的大药田,按摩背俞穴,激发足太阳膀胱经气,调理脏腑气血,平衡脏腑阴阳,增强脏腑功能。
现代医学知识告诉我们,人或哺乳动物胸腔前部都有胸腺,胸腺分泌一类由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和多肽激素,它们使不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变成具有免疫功能的T淋巴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血液中存在着一定浓度的胸腺素,起着维持免疫功能和抵抗多种疾病的作用,人出生时,胸腺只有14-16克,到青春期,胸腺发育到高峰,约35克-45克,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速萎缩,约到50岁左右,这些胸腺大部分被脂肪代替,成了人体生命力最弱的腺体,导致血液中胸腺素浓度的相应下降,因此抵抗力减弱,许多疾病也便乘虚而人。小小的腺体与人的健康长寿关系极大,按生命学的规律推算,人的生命应为性成熟期的5-7倍,如果以20岁为性成熟期,大约可活100-140岁,但由于胸腺过早萎缩,是成人的早衰,尤其现代科学研究发现,要获得较强的免疫力,除了用一些药物调节外,拍打和擦胸是调节胸腺素、提高免疫力的一条重要途径。经常拍打和擦胸能使“休眠”的胸腺细胞处于活跃状态,可增加胸腺素分泌,作用于各脏器组织,提高免疫功能,充养脏腑,对防治疾病,推迟衰老极为有益。
b、拍打腹部:腹部为消化、泌尿、生殖器官所在之处。拍打腹部具有疏肝理气、健脾和中、化气利尿、培元固本等作用。可治疗腹痛、泻泄、便秘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等。
肩髃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一个穴位。又是手阳明经,手太阳经,阳跷脉的会穴。肩僇是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一个穴位;肩髃穴是最易受风寒的穴位,肩髃接受三条阳经的脉气,所以能疏风利节,祛湿清热,是治疗上肢不遂,肩关节周围炎(五十肩),风痿,风瘫等风邪致病的主要穴位。而肩髎穴则能有效地医治肩周炎、肩臂难以上举等多种病证。
a、尾椎本身无穴位,不属任何经脉,但属全身龙骨之起始,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加之其周围穴道罗列密布,故拍打尾椎不但能起到极好的保健作用,而且可震动其附近穴位(如长强穴、腰奇穴、贫血灵穴等),从而起到通经活络,强健机体的作用。以双手掌背,用力轮流拍打尾椎骨上的仙骨(道家的称呼)。尾椎末端,道家叫“尾闾”,乃是打通督脉的起点,仙骨正在其上。拍打此处可以加强督脉的气,从而促进排便,排便亦即是排毒,对人体健康至关紧要;接着以左右手掌背轮流拍打左右臀部的中线,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经过的地方。
b、腰骶部是躯干受力最大的部位,腰骶部是八髎穴所在位置,八髎穴连接膀胱、肝、胆、脾四条经脉,功广效宽。《素问骨空论》日:“腰痛不可以转摇,急引阴卵,刺八賿”。揉八賿能强腰壮筋,滋阴固肾,助阳益筋。八賿是腰骶健身的常用穴,还是防治下焦诸症的重要穴位。如月经不调,痛经,小便不利,遗精,阳痿等。拍打腰骶部可防治腰部疼痛、妇科病、肛肠疾病等,腰部疼痛常见于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腰椎管狭窄,骨质疏松,腰椎结核,腰椎肿瘤,神经根及马尾肿瘤,另外,还可见于某些泌尿系统、妇科等腹腔和盆腔脏器的疾病,因此,出现腰部疼痛,应加重视咨询医生;
拍打膀胱经有助于利尿,利尿也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机制。最后要拍打的是左右臀部的外侧,这是足少阳胆经所经过之处,目的在促进胆汁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排便,对健康也很重要。拍打左右臀部外侧,刺激足少阳胆经,则可以让肝胆相照,提升肝胆的消化、供血和解毒功能。足少阳胆经通畅,体内的毒素就会通过肠道及时排出。因此,足少阳胆经与足太阳膀胱经都是排毒最关键的经脉。
腰骶部是八髎穴所在,腰眼位居带脉(即环绕腰部的经脉)之中,也是肾脏所在部位,最喜暖恶寒。用掌搓腰之后,势必发热,不仅温暖了腰眼,而且增强肾脏机能,疏通带脉,久练到老,腰直不弯,并且可防腰痛。用掌搓腰眼,不仅可温暖腰眼、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肌,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还有助于防治遗精、早泄、痛经和月经失调等病。
a、拍打命门穴,命门与肚脐相对应,命门就是命火之门。命门火上下贯通脊柱,左右联络肾脏,命门是个强壮穴位。经常拍打命门有培补命门真火,振奋人体阳气,扶助肾阳功能,保持青春活力的功效。命门火旺,增强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促进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水液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保持性机能持续有力,总之,就是打命门壮活力。此外,拍打命门,还能防治多种腰痛、遗精、遗尿、阳痿、早泄、赤白带下等多种病患。
b、拍打神阙(肚脐),神阙穴在人体的肚脐眼上,是连接脐带的地方,胎儿在母体时就靠脐带供给营养,就好像瓜蒂一样,是吸取营养的唯一途径。所以也称命蒂,就是生命结蒂之处,非常重要。神是指元神,虽然剪断了脐带,失去了和先天联系的纽带,但元气并没有丧失。神阙也俗称神仙居住的地方,神是全身的主宰,在人体当中是最尊贵的。神阙穴也是心肾交通的门户,心藏神,肾藏志,都是不可小觑的五脏神。神阙穴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的功效,刺激神阙穴,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揉腹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使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活跃,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可起到排泄作用,防止和消除便秘,这对老年人尤其需要。
胸腹为五脏之府第,六腑之宫城,元气生发之处。胸腹部有肾经,胃经,脾经,肝经以及任脉,共九条经脉循行。胸腹部有膻中、中脘、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天枢等八十多个穴位。推胸腹时,循行于胸腹部的九条经脉,以及九条经脉上的多个穴位受到激发,引起胃肠蠕动加大,器官组织内部血流加速,免疫系统的淋巴循环畅通,机体营养和氧气供应改善,脂肪、类脂质与糖的代谢提高,胆固醇、血糖与体重下降。推胸腹可以行气血宁心安神,化瘀滞消肿止痛,益肝肾强筋壮骨,去糖脂减轻体重,助消化温中养胃,利下焦二便畅通。
按揉腹部,还有利于人体保持精神愉悦。睡觉前按揉腹部,有助于入睡,防止失眠。对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压、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心平气和,血脉流通,可起到辅助治疗的良好作用。
所谓百练不如一颤,颤动属于较缓和的运动。用不着将身子跳离地面,只是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身体像筛糠一样颤抖,颤动运动身体所产生的振荡,就像筛面时筛子所产生的振动一样,筛子抖动筛子里的面粉就会泻漏下来,人身子颤动时气血就能在经脉里畅通运行,华佗说得好:“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
瞬间强肾法最大的功效是鼓动肾气,短时间内使人体阳气生发起来。《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日: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瞬间强肾法对肾虚,慢性腰脊劳损,腰间盘突出的病人非常实用;对过度疲劳、精神不好,睡眠不足的人效果良好,不仅能缓解疲劳,还能在短时间内补足肾气。肾乃先天之本,主人体水液,喜暖怕寒。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好静不好动,导致人体阴气过盛,阳气相对不足,会产生乏力、疲劳、健忘等症状,人老腿先衰,腰腿通相联,其实是肾气衰了,按摩肾腧有直接补肾的功效,肾气足了,自然腰背就不弯了。
第一步,捧气灌顶法,通过吸收宇宙和太阳的能量和光明,观照自性,体内所有病毒和污浊之气均将排出;第二步,意守丹田,丹田是真气升降出入之基地,可以培补元气、纳气归根;调节人体上下气机平衡;有利于形成胎息,从而益气养神,益精补髓,调和气息,安和五脏,气机通畅,驻颜抗老。此外,意守丹田,还有助于经脉之气,促进经气运行以疏通经络,提高人体的气化功能,促进人体的再生能力;最后,意守丹田,有利于炼精化气,恢复生理机能。元精充沛,百病减除。从而达到防病健身,益寿延年。
拍打是从按摩推拿疗法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拍打和推拿一样强调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较高境界拍打“渗透”。拍打时。首先要求全身心整体放松。从头到脚自然松弛,做到体松、肩松、臂松、腕松、指松。拍打时放松各部位,要感觉到手是柔软而中空的,而不是僵硬和实心的;第二,拍打的线路清晰,有规律,或者从上往下,或者从左往右,或者按经络循行路线等,这样意念就会随着拍打而跟随,否则就会感到零乱;第三,拍打时手法要有弹性,有让性,要顺着肌肉的弹性来操作,切忌生硬地击打;第四,拍打的频率要合适,快慢要根据每人的体质和拍打的部位来确定,如背部心脏附近的拍打,就不能太快或太慢,不然会影响正常节律,并感到难受;第五,拍打节奏要有艺术性,拍打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就像乐器打击一样,节奏明快,不仅悦耳动听,还可放松身心,精神感到安慰快乐。
拍打时环境要安定,排除外界干扰,注意力要集中,要专心。体会拍打部位的肌体感觉和经穴、脉络传导反应。随拍随想,就是把精力集中在被拍打部位和经络上。意随拍打,拍打时可意想从手掌向体内注入清气,手掌离开皮肤时,手掌则有抓出浊气的意念,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拍打时心神安宁,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拍打部位。
拍打力度要恰当,用力过小,不能起到应有的刺激作用,用力过大,易疲劳,以免损伤。一般有热、胀、酸、麻木或微庝感即可。总之拍打要循序渐进,年老体弱的一次不能拍打完,可休息一下分次拍打,在拍打的过程中,站在原地时间过长,可走动一下,以活络腿部气血。此外,拍打如无特别说明,一般采用自然呼吸法,呼吸时自然平和,不可呼吸过猛,或过度憋气。
拍打时建议用手掌拍打,年纪大或不方便可借助拍打工具,手上有数百个穴位,拍手时可以振荡气脉,带动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含任督二脉)循环,把身上阴寒和污秽之气从手指尖端排出去。此外,人全身共有十二条经脉,手上有六条,每一条经脉,其气之源头称之为“井穴”,十二条经的井穴,位置皆在指端或趾端,只有肾经的井穴-涌泉,位于脚底。保持十二经的气血通畅,乃是人身体健康的基础。用手拍打时,震动手上六经井穴的气血,使之畅旺,从而使肺经、心经、大肠经、小肠经、心包经与三焦经之气源源不竭,补养心肺以及大小肠、三焦。所以用手拍打可以促进气血通畅,改善疑难杂症。
拍打时用实心掌,一般初次拍打时感觉稍痛,以后疼痛会逐步降低。通常拍打几次后再拍打不易出痧,但无论出痧与否,只要拍打就会疏通经络,起到保健、治疗功效。拍打时,力点在掌心。掌心有劳宫穴,劳宫是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一个穴位,性清善降,既能清心火,平肝逆,舒气化痰,清胸膈之热,又能醒神开窍,通脉回阳,防治心胸痰火。拍打时若心中默念佛(阿弥陀佛),则效果更佳(意念祛病能事半功倍)。
气机运行到病变或经络不通畅处,经络处于淤滞或堵塞状态(气滞、血淤、痰凝、湿聚等),气行受到阻力,形成两个相反的力,冲击力和阻滞力,病变部位受到外力的冲击就会有明显的反映,如疼痛、发热、出血及其它类似于病情加重的反映。这便是通常所说的“气冲病灶”。道家气功把这一阶段称之为“脱胎换骨”前的“大死大活”过程。气冲病灶的过程,或短或长,少则几小时,有的病情较重或年老身患多种疾病的,甚至长达几年。
拍打时,局部产生酸、疼、痒、麻、红、胀或皮下淤血(多见于血小板减少者应禁拍,)等反应,是暂时现象,严重者暂停拍打,轻者可视情况继续拍打(拍打力度稍减轻些),一般会自行消失。若曾患过某种疾病,可能因气冲病灶使原有的症状再度出现或加重,但一般坚持可消失。亦有拍打后出现头晕、腹痛、呕吐、腹泻等个别现象者,这是体内潜藏病理因素,拍打使邪气外出,引发自我调整反应,轻者可继续拍打,拍打力度轻些,重者可休息一下,待邪气驱尽就会很快恢复。但需注意与新的毛病区别,如呕吐、腹泻等需与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区别,出现其他反应,也应综合考虑,总之,当情况不明时,应暂停拍打,并去医院确诊,切不可盲目将所有反应都误认为拍打反应而耽误对新的毛病治疗。
4、拍打后,积滞严重者,可选用热敷或药酒轻揉,不宜用冷水;5、同一部位如果痧未退,不要带痧拍打,待淤滞之状消失后再进行拍打;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中老年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视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