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吃过午饭,唐建三和文大武夫妇带上一份5月17日的《三湘都市报》出发了。他们还带了一个矿泉水瓶、一包红糖、一份果皮、一把剪刀。下午3点,本报《都市周末》主办的“绿色环保 从我开始”DIY(动手制作)课堂第一课,在本报五楼多功能会议室开讲,他们用这四件小物品现场第一个做好了环保酵素。
唐建三和文大武从《三湘都市报》创刊时开始订报,是本报18年的忠实读者。5月17日,他们读到当天《都市周末》的特别报道《他们的环保,从自救开始》,第二天就打电线多名读者参加,在樱慈团队的指导下,大家学会了制作家庭生态用品三件宝:环保酵素、茶籽粉和无患子洗涤液。
“把你送到,我的任务完成了!”吴爹爹把提着的袋子交到肖娭毑手里,对她摆摆手,“我还要去接孙子,你在这里好好听课咯!”
这是第一对到达现场的夫妻。吴爹爹说,他和太太都快70岁了,5月17日看到本报的报道,太太就在家里按照报道中的操作方法试着做酵素,但怕不成功,听说会举办活动,一定要来现场瞧瞧。“我孙子喜欢吃水果,每天都有水果皮,这个法子好!”
人陆陆续续到齐。3点,讲座正式开始,什么是环保酵素?环保酵素有什么用?环保酵素怎么做?樱慈和她的团队向大家做了详细的讲解。不少读者还做了笔记,读者邹清华在膝盖上搁了一个小本子,将她认为重要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
讲座的另一个环节是互动,樱慈手把手教大家做酵素。她的身边不断围绕着人群,对于环保酵素和家庭生态用品,大家都想知道得更多。唐建三是第一个做好的,兴奋地向大家展示她做好的酵素。“以后家里的湿垃圾都不用出门了!”唐建三说,“老是担心那些化学洗涤剂对人体不好,现在学会了这么好的东西,很有成就感。”
“这次最高兴的,是看见除了有老人家,还有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来了,环保的理念,就要从孩子开始。”樱慈很开心。
5岁女孩周子墨,一点一点把她剪碎的菠萝皮装进她的红糖水瓶子里,时不时举着瓶子跑到樱慈面前:“阿姨,这样可以了吗?”子墨妈妈说,自己经常参加一些讲座和公益活动,但带小孩参与还是第一次,“因为看见你们报纸上说欢迎带小孩参与呀!我也想带她感受一下什么是环保,锻炼一下她的动手能力。”
3岁半的小男孩韩知轩,讲座的时候调皮地跑来跑去,高声尖叫,当樱慈手把手教他做酵素的时候,他突然安静下来,很认真地坐在妈妈腿上“配置”红糖水。
“我最喜欢做实验啦!”周子墨说。虽然她不喜欢“上课”,但可以自己动手,她就愿意来。她指指身边的韩知轩,“他肯定也喜欢做实验。”
酵素是酶的旧译。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目前酵素在马来西亚、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普遍可见,但在我国内地目前主要还是民间团体在推行。
环保酵素可用来洗衣、洗澡、清洗地板、擦洗灶台;浸泡蔬菜水果可清除农药;去除宠物身上的味道,减少寄生虫生长;做花草的有机肥料;用过的环保酵素最后流到下水道,能净化水流。
他们的成果26日,邹清华发布了一条微博:昨天到《三湘都市报》听了樱慈的讲座,学着用果皮做酵素,以后可以洗头、洗衣、拖地、擦灶台,既经济又环保。现在已经做三瓶了,家里基本没有产生果蔬垃圾,好有成就感!亲们都行动起来吧!
28日,唐建三说,她和文叔叔已经在家里用苹果皮和梨子皮做了两瓶酵素。“感觉蛮好,颜色和气味都还不错!”接下来,她想尝试用更多种类的果皮做酵素。
29日,韩知轩的妈妈吴丽娜打来电话:“儿子已经开始自己主动收集果皮垃圾了!”她说,已经做好两瓶,但家里目前缺瓶子,她要先收集点瓶子回来。
最好选用土红糖。如果暂时买不到,也可用超市买的普通红糖,但因可能含防腐剂,会抑制发酵,需要多加一些。
环保酵素发酵时间一般需要三个月左右,头一个月每天需要开一次瓶盖,以防止快速发酵导致瓶子鼓胀。或者取掉瓶盖,用一只小气球扎在上面。
如果不再有刺鼻性气味,证明已经发酵成功。如果三个月还未成功,只需再加点红糖,给它时间继续发酵。有时候会起白膜,是正常现象。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本报18年忠实读者第一个做好酵素 小朋友们说“我们都爱做实验!”(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