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宣布将在全国推出由专家创编、适合不同人群、编排科学合理、群众简单易学的12套广场健身操。之前风靡大江南北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等广场舞曲,不再是一个社区一个跳法,而成为全国统一、编排科学、带给人正能量的规范动作。
夜幕降临,城市的喧嚣刚刚开始。在小区广场、超市门口、公园广场,一部简易的音响放着欢快的曲目,一群身材各异的大妈们,伴着旋律翩然起舞。
广场舞,以“五花八门”的姿态,深入到我国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区、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大妈的生活,成为全民强身健体、放松心情的主要方式。
不需要道具、不需要付费,只需一群志趣相投的人,找一个空旷的场地和一段欢快的音乐……正是通过这种松散的、自娱自乐的群众行为,广场舞才在大江南北得以普及。
不过,广场舞也因其“无序”带来了不少麻烦:伴奏的大喇叭让业主不堪忍受,为了争夺地盘霸占公共资源等,广场舞被贴上“低俗”“扰民”的标签。
对此,专家认为老百姓对广场舞的抵触,更多是一种情感排斥:因为它有些行为不妥当,影响了公共秩序。
据悉,全国参与广场舞的人已达到1亿人。由此可见,广场舞已成为充实老百姓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国家体育总局从国家层面予以规范,是将优化广场舞不良的一面,望其形成秩序,成为“乐民”的艺术催化剂。
加上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规范广场舞也成为推行全面健身战略的重要一环。
按理说,体育总局高度重视广场舞,应该是件振奋人心的大事。但是从目前看来,社会反响并非一致叫好,反倒引起舆论的非议。
媒体人梁军认为,体育总局推行《小苹果》广场舞,万一大妈们就爱跳自己创编的《军港之夜》《祝酒歌》,怎么办?
舆论的担忧不无道理。倘若体育总局统一标准,规范动作,就意味着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个性化舞蹈将逐渐消失,广场舞也失去了自由发挥的乐趣。
这让人想起广播体操。这项真正让全国人民几乎都做过的运动,至今不温不火地存在。自1951年起,我国开始推广广播体操,到2011年已经更新到第九套,广播体操除了留存在校园课间和机关事业单位中,还未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对此,编排健身操舞的专家介绍,不同年龄段的人,可以选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广场舞。“我们编排有五大原则,动作一定要简单,每一个年龄段一定要有适应的运动量,每一个音乐都是全民化的音乐、要接地气,传递的要是一种正能量,动作简单跟学三到四遍就能学会。”一位领舞老师说。
也有观察人士指出,广场舞是一种民间自发娱乐健身方式,体育总局可以顺势而为,推出一些广场舞,供大妈们自己选择,但没必要制定统一标准,万一大妈们不认可,谈何推广。
如今,广场舞将披上“官袍”。此举能否为其“验明正身”还有待全方位的考量。
专家提议,让广场舞变身规范操必须考量细节问题。首先,推行广场舞不比推行长跑、乒乓球等形式简单的运动。它的复杂性在于,一是如何解决场地问题,二是如何解决扰民问题。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46平方米,距离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平方米的目标还相差甚远,连日韩等邻国的水平也未曾达到。
广场舞私占场地也源于许多城市社区缺少公共文体活动场所。专家建议,体育总局最需要重视的是广场舞场地的开放和建设,投入资金,将一些废弃不用的场所进行开发整合,也可以在新建楼盘时预留活动场地。
其次,解决广场舞扰民的问题。相关部门可以考虑安装隔音设施等。基层社区要发挥自身的协调管理作用,将辖区内不同广场舞活动的场地固定管理,同时积极对发生争夺场地的纠纷及时协调,让广场舞场地成为周边市民和谐交流的平台,打造居民邻里和睦相处的美好桥梁,以促进广场舞活动健康有序发展。
另外,广场舞的强大生命力,也折射出中老年人这一群体健身活动选项太少的尴尬局面。让每个人拥有更丰富的健身活动内容,是全民健身的应有之义,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应该给予大妈们更多的选择。
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相关部门不断创新和开发适合中老年人身体特点的运动项目。期待有一天,广场舞不再是大爷大妈们健身的特定选项。(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