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成都书商劝人们重拾书本 港媒:内地年轻人更爱网络娱乐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参考消息网2月5日报道港媒称,2014年,中国发起鼓励阅读的全动。书商傅天斌被聘为成都市阅读推广人,任务是帮助人们摆脱网络游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重新捧起书本。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2月3日报道,傅天斌发现,想要重新把年轻人从网络娱乐吸引到实体书籍上来,真是越来越难了。
报道称,中国现在有7亿多网民,占全球五分之一,但成年人平均每年只阅读大约5本书,其中大部分还是轻松休闲类读物。
傅天斌今年45岁,在四川省会成都开了家旧书店。他说看到5岁儿子更喜欢看动画片,而不是看画画书,就不禁觉得沮丧。
“一本好书能让我兴奋好几天,”他说,“书籍给我带来欢乐,提升了生活质量。”
报道称,过去20年来,他的精神家园正是“毛边书局”,一家坐落于成都市中心一处不起眼的居民小区里的小书店。这家130平方米的书店得到“毛边书局”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销售没有经过切边的毛边书。
傅天斌说:“最宝贵的不是书籍本身,而是你感受到的阅读乐趣兴奋感持续不断,因为你会不断发现新的东西。”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读书的乐趣,傅天斌把主营业务放在廉价的平装图书上。20多年来,毛边书局售出100多万册图书,库存仍有近10万册,涵盖文学、技术、医学等领域,同时向线上和线下顾客提供服务。
但傅天斌还是告诫那些希望像他这样开书店的后来者:“靠书店养家糊口并不容易。”
为了延续梦想,傅天斌只能继续收购二手书,但房租上涨和阅读群体萎缩还是增添了许多压力。
2014年,中国发起鼓励阅读的全动,傅天斌的坚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与回报。他被聘为成都市阅读推广人,任务是帮助人们摆脱网络游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重新捧起书本。
毛边书局去年参加了数十场推广活动,向儿童、社区居民、学生和农民推荐书。傅天斌说:“我们的任务是从书的海洋中挑选出最适合特定读者的书籍。”
报道称,虽然电子书越来越受欢迎,但傅天斌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还是更喜欢纸质书籍。他说:“你必须清楚阅读的目的。最适合严肃阅读的载体依然是纸质书。”
资料图片:2015年5月31日,人们在成都宽窄巷子的一间书店里选购书籍。新华社发
参考消息网11月19日报道美媒称,亚马逊的Kindle电子书11月19日就十岁了。但是,很多人宁愿按照老办法读书。中国一家精美绝伦的图书馆让这些书籍爱好者痴迷不已。
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11月14日报道,五层楼的天津滨海图书馆上个月开放。这个华美的中心总建筑面积3.37万平方米,令人惊叹的大厅里全是从地板到天花板的书架,藏书多达120万册。
报道称,这个巨型设计项目由荷兰设计公司MVRDV与天津城市规划设计院共同设计。它只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使用,是目前为止MVRDV完工最快的项目。
这座图书馆依托中部一座巨型球体结构。周围的书架如梯田般起伏绵延,向上直抵天花板。这使访客感觉在一只眼睛里行走,这种幻象启发人们给图书馆起了一个昵称:滨海之眼。
MVRDV的创建者之一维尼马斯在一份新闻稿里说:“天津滨海图书馆的内部几乎像一个洞穴,全是绵延的书架。”他说:“我们创造一个美丽的公共空间,从而打开这座建筑。那些书架可以让你舒服地坐下来,同时也能使你上到更高的楼层。那些角度和曲线是为激发对空间的不同使用,比如阅读、散步、会面和聊天。它们共同构成这座建筑的眼睛:看,也被看。”
报道称,除了令人惊叹的主要空间以外,这座五层建筑还有很多媒体空间。首层和二层有阅览室,休息区、会议室和办公空间在更高的楼层。图书馆里还有屋顶露台。
报道称,在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更廉价也更方便的电子书和阅读器的时代,滨海之眼是一项雄心勃勃的投资。《卫报》的报道称,电子书销售额从2006年(Kindle问世的前一年)的2000万美元增长到今天的大约10亿美元。
多数公共图书馆都提供电子书,但是,读者想看电子书不需要去到图书馆。如何让人们走进图书馆就又成为全世界图书馆长和管理者面对的关键问题。
如果天津滨海图书馆的大受欢迎说明什么,那么,美到窒息的波浪般的书架无疑是一个好的开始。(编译/赵菲菲)
资料图片:2017年10月30日,读者在天津滨海新区文化中心图书馆内阅读。
参考消息网4月24日报道外媒称,北京一家招待过多位著名知识分子的实体书店,最近因被当局下令“门口要封闭”而引起舆论强烈关注。不过,有评论随后质疑,该书店门口属违规“开墙打洞”,店主隐瞒关键事实,引导舆论将“封门”理解为被令“关门”。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4月24日报道,位于东城区的朴道草堂书店在南锣鼓巷已开业九年,店主22日在书店微信公号上发文《谁是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以感性文笔述说书店的重要和经营不易,并申诉书店多次被骚扰。
文章称,政府21日告知,书店门口要求封闭,原因是影响市容,我们所持的所有营业执照及许可证被指无任何作用,书店厄运终于来临。九年来书店招待过包括龙应台、余世存、曲磊磊、瞿小松等多位名作家、画家、音乐家,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访客。“有时我很想问问,谁是那个愿意杀死一个书店的凶手?”
该文在微信上迅速被刷屏,不少市民闻讯后赶至书店,据《新京报》报道,当天的客流量大增三倍。也在同天晚上,另一篇题为《谁TM有空杀死这家进后院要收100块钱的书店》的文章横空出世,指责该书店既不简“朴”,也不地“道”,更非“草堂”。
这篇反驳文章附上照片指,朴道草堂书店其实有两道门,正门门脸是开墙打洞凿出来的违章建筑,进去是约20平米的免费空间;书店侧门则通往阔大宽敞的“静默阅读区”,收费100元,书店还私盖了二楼。文章批评这篇“公关稿”掩盖事实,绝口不提正门存在违建问题,不提还有另一道门,将“门口封闭”逐渐模糊成“关门”,假装谢幕,赚取同情。
针对这起“封门事件”,当地街道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回应媒体询问称,书店涉违规开墙打洞,治理该问题是全区乃至全市的中心工作。书店所在的帽儿胡同中,54家居民自住和门店需要整改,并非只针对书店一家。负责人也称,若店家持有营业执照,可以继续营业。
中国媒体发表评论称,书店经营者“不能以道德绑架法治,更不能挟舆论混淆视听”,关注此店的消费者也不能因“开一间有味道的书店不容易”,而漠视法律法规。
《联合早报》记者23日实地到访所见,确实有不少民众赶到书店表支持,许多人也以为书店要关门了。
一位四川来京旅游的何姓IT工程师说:“看到文章后顺便来支持下。南锣鼓巷商业味太重了,有家清静的书店是股清流,不应该因为开墙建门就让关门,有点吹毛求疵了。”
书店收费区域23日未开放。店员称,21日人潮过多导致书店收费区域下水道堵塞,正在维修,游客能进入的是20平米左右的免费区。
报道称,书店也有一扇小门通往楼上的“别有洞天”,但需付费100元,或付3000元或以上注册费用入会。
店员说:“如果书店是租来的,早就维持不下去了,100元的门票就是想给阅读人一个清静的环境,单靠100元门票是经营不下去的。”
北京南锣鼓巷这家朴道草堂书店因传出将“被封门”引发舆论强烈关注,但随后被揭发是假装谢幕,赚取同情。(新加坡《联合早报》)
中新网北京4月20日电(上官云) 一直以来,“中国国民阅读情况”都是热门话题。今年,“倡导全民阅读”更是第三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国家对其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成果,综合考察国民对图书期刊价格的承受力、数字化阅读介质等方面,对国民阅读情况进行分析。其中、纸质图阅读量等议题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指出,从调查成果来看,国民阅读率整体全面上升,虽然纸质图书阅读量没有明显增加,但它与电子书阅读未来都存有增长余地,“纸质书也永远不会消亡”。
在这次公布的全民阅读调查成果中,纸质图书阅读量是一个颇受瞩目的焦点。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份)和4.91期(份),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与2014年相比,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略有上升,纸质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此外,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3.26本,较2014年的3.22本略有增加。此外,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为7.84本,较2014年纸质图书和电子书合计阅读量7.78本上升了0.06本。
“这次的调查方法与以往相同,成果具有可比性和连续性,调查对象则为中国全年龄段人口。”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候表示,“分析数据可以发现,报纸、期刊的阅读情况都不太好,出现明显下滑。相较而言,数字化阅读明显超过了传统的图书阅读”。
近年来,报纸、杂志屡屡传出停业消息,报刊阅读率下跌也并非意料之外。魏玉山说,2015年,报纸、期刊的多项指标如印数、销售数、收入均下滑,“这跟阅读率下降有直接关系”。
与纸质图书阅读率相比,2015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连续七年上升,首次超过60%。魏玉山认为,这可以证明,数字化阅读是阅读领域的一个亮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长较快”。
魏玉山介绍,从图表来看,数字化阅读呈现为一条上升的直线年,我们首次将数字化阅读纳入调查范围时,当时只有24.6%的人有数字化阅读行为;同样,成年国民上网率在1999年为3.7%,去年则为70%。这也是数字化阅读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从阅读方式来讲,超半数国民进行过微信阅读,具体数字比例为51.9%,而在手机阅读接触者中,超过八成的人进行过微信阅读。魏玉山介绍,同时,微信阅读的时长增加了,“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4.24分钟”。
“微信阅读的主要内容是查看朋友圈状态、聊天、收发文字、阅读分享文章等等。”魏玉山强调,虽然以阅读媒介衡量,纸质报纸期刊阅读时长、阅读量等均有所下滑,但从调查来看,去年中国国民对电子报、电子期刊的阅读率却有了不同程度增长。
的确,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成年国民电子报阅读率较去年增长2.0个百分点;电子期刊阅读率则较2014年上升了1.4个百分点,总体呈上升趋势。魏玉山认为,这表明传统书报刊的内容资源是优质的,“应该成为数字化阅读的主体”。
综合分析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主要数据,魏玉山认为,从调查成果来看,国民阅读率整体呈上升态势,其中数字化阅读、纸质书、电子书主要阅读指标均全面上涨,“可以说,全民阅读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这也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一个重要成果”。
2016年1月17日,阅读爱好者在北京地铁车厢里阅读。当日,数十位阅读爱好者带着图书,相约在北京地铁车厢里“快闪”。半个小时里,他们专注于手中的图书,以此倡导大众重视阅读。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从介质来说,数字阅读尤其是手机阅读也在持续快速发展,这说明,移动阅读、社交阅读正成为国民阅读一种新方式或说新趋势。”魏玉山指出,根据调查数据显示,超四成国民认为自己阅读量很少或比较少,“国民的阅读需求日益旺盛,开展全民阅读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
尽管如此,但多年以来,随着电子书的发展,纸质书出版、阅读率一直是各界颇为担忧的问题,甚至曾有人表示“纸质书必死”。魏玉山认为,纸质书永远不会消亡,“电子书与纸质书各有优势。根据我们的调查,电子书阅读器阅读情况增长出现在2011年与2012年,之后也在下降”。
“未来,电子书、纸质书阅读都还有增长余地。中国人口较多,想大幅度提高人均阅读量,速度会比较慢。但相信经过不懈努力,这个目标是可以达到的。”魏玉山称,“2015年虽然国民纸质图书的阅读量没有明显增加,但阅读时长却明显增长,说明读书人数量基本稳定”。
对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管理司司长周慧琳告诉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综合近几年数据来看,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是在上涨的,“我们应当发挥阅读调查数据的作用,推动全民阅读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营造读书氛围、推介优质阅读内容等”。(完)
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题:(世界读书日年终策划之三)阅读行为调查:读者称“深阅读”仍需纸质书
又是一年阅读季。此前,第十三次全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数字化阅读迅速增长,中国成年国民日均手机阅读时长首次超过一小时。这一结果引发了不少人纸质书阅读现状的担心。21日,记者在走访国家图书馆时发现,偏爱传统纸质书阅读的仍然大有人在。有读者认为,纸质书阅读体验比电子书更好,“真正有深度的阅读,还得看纸质书”。
当天,河北大学大四学生张晨(化名)来到国家图书馆查阅资料。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周围同学看书的人挺多,“一般会看小说、专业书、报刊等等。看一些诸如玄幻、言情、穿越小说的时候电子书多一些”。
“对于我来说,每天看电子书与看纸质书花费的时长大约是1:1,不值得买的书我会选择看电子版。但如果特别喜欢的话,还是会去买纸质书的。”张晨认为,纸质书的阅读体验要胜过电子书。
另一位大学生王鹏(化名)则表示,电子书缺乏质感,纸质书则可以切实触摸到,读起来比较舒服。
“不过,在我接触到的大学生群体中,读书频率不算太高,都是刷微博、朋友圈的比较多。”王鹏称。
市民刘先生则比较偏爱历史方面的书籍,也始终保持着一个月至少来一次国家图书馆的习惯。他说,电子书经常看,但还是比较愿意看传统的纸质书,“那样有读书的味道”。
“有手机以后,我花在手机阅读上的时间就开始多起来了,但都是看一些诸如新闻之类的零散信息,真正有深度的阅读,还是要看纸质书。”刘先生表示。
在国图工作人员的眼中,有不少读者喜欢阅读,经常来借阅书籍,像上班一样准时。
去年八月份,刘文睿来到国家图书馆北区中文图书阅览室工作。在她眼中,喜欢阅读的读者很多。刘文睿说,几乎每天早晨一开馆,自己所负责区域的这种入口,都会有大约20个读者在排队。
“我所在的阅览区域,读者数量全天都会保持在一个比较平均的状态,周末人会多一些。楼上二层主要入口人流量大,最忙的时候会有五六个读者同时咨询问题。”刘文睿介绍道。
让刘文睿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年约六七十岁的老人。她说,按照图书馆的结构,中间有工具书区,这位老人经常会去查一些诗词歌赋,“他真的是又爱阅读又喜欢传统文学,其中很多都是我们没听过、没接触过的知识”。
“平时来这里借书的读者很多。”已经在在国图北区中文报刊阅览室工作3年时间的陶敏娟说,仅她负责的这个阅览室,即便在淡季每天也能有六七百读者,夏天有时会超过一千人。
工作时间久了,陶敏娟发现,有一类读者很有趣,“他们基本每天或者每周都在固定的时间来,也是像我们上班一样。一般来说,看过刊的年轻读者多一些,他们会有针对性地查查资料;现刊区中老年读者会多一些。此外,我们这儿的电子版期刊也有不少人看”。
每年,在国家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读者数相当可观,这也能从一个角度说明人们对阅读的重视。据国家图书馆常务副馆长陈力介绍,国家图书馆每年文献流通量大概是两千多万册(件),每年接待的到馆读者大概是400万到500万人次,大致每天接待一万多人次。读者主要以大学生、研究生为主。
“在到馆读者服务里,大概有50%是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还有20%多是专业研究人员和政府公务员,剩下的20%多是普通市民。”陈力同时表示,国图越来越多的服务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根据去年的统计数据,国家图书馆网站的点击量到了14.5亿次”。
为了更好地推进全民阅读,陈力说,从2004年开始,国家图书馆都会在世界读书日举行大规模的读者服务宣传活动,以此唤起全社会对“全民阅读”的重视,也正是在2004年在国家图书馆文津广场举行的盛大活动中,第一次把“世界读书日”介绍到国内。
“阅读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既能帮助我们获取知识、信息,又是追求真善美的一个重要途径。很难想像,一个现代社会如果没有阅读会是什么样子。”陈力表示,“国图的文津图书奖就是希望给读者推荐积极向上的好书:读者阅读后,心灵能够得到升华。当人的道德水准提高后,对整个社会的意义也就自然凸显出来了”。(完)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杨琼 实习记者 邬彤):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日公布了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年人均阅读纸质书4.56本,国民阅读率整体呈现全面上升趋势,数字化阅读方式首次超过传统图书阅读的比例。
再过三天,一年一度的“世界阅读日”又将如期而至。“你读书了吗?”再次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较2013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较2013年上升了8.0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8.6%,较2013年上升了1.9个百分点。对于这组数字,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分析说:“国民阅读率整体呈现全面上升势头。包括综合阅读率、图书阅读率、报刊阅读率、数字阅读率、人均阅读量等均全面上扬。显示国民阅读总体受到广泛重视,并得到全面发展。”
这份调查显示,2014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56本,与2013年相比减少了0.21本。而这一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国主任徐升国表示:“在国际上人均度数量是比较通约的指标,在我们收集到的其他国家的量来看,基本上处于7-12之间,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从总体上看,我们国家阅读水平近年来有所回升,但跟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这也是我们倡导和呼吁加强全民阅读、推动书香中国建设的重要原因。”
值得关注的是,国民数字阅读方式首次超过传统图书的占比,成为国民最热衷的阅读方式。
调查显示,在新兴媒介中,手机阅读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对于移动阅读,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这种新的阅读方式能否取代传统图书阅读呢?对此,徐升国认为,数字图书的浅阅读与传统图书的深阅读应相互补充,不应有所偏废,“我们应该积极支持促进和推动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要适应新的阅读方式。而且我认为其实包括微信公众号、朋友圈也有大量深刻内容甚至上万字长文章,有优质的公众号做的优质内容,以碎片化的方式,以社交化的方式,以分享的方式,建立微信阅读圈的方式,(这些)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体验值得倡导。但是移动互联网的阅读,具有碎片化、浅阅读的特点,容易导致视觉疲劳,注意力很难长时间聚焦,移动互联网还不能够完全替代纸质图书的阅读。一方面我们在推动移动阅读,也要促进传统纸质阅读,两者要有平衡不能偏废。”
(原标题:成都书商劝人们重拾书本 港媒:内地年轻人更爱网络娱乐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成都书商劝人们重拾书本 港媒:内地年轻人更爱网络娱乐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