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聘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经过第三轮投票,第一轮候选人提名提名截止日期为3月31日,第一轮合格候选人共计533人回合。 6月16日,第二轮审查和评估的候选人有205人。
据悉,11月4日,院士会议候选人名单公布,有56个显着优势。最后的名单是由中国工程院发布的最终名单。学术部门的具体名单和分布如下:
董家宏,男,主任医师,教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医院主任,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医学博士,具有丰富的诊治复杂性肝胆胰疾病的经验,擅长多学科关节肝胆胰肿瘤手术治疗复杂胆道疾病,肝移植为治疗终末期肝胆疾病,肝胆胰微创手术,肝胆胰疾病介入消融治疗等诸多领域。他首创了世界准确的肝脏外科手术的概念和范式,创新和优化了肝胆外科复杂的手术技术。现任清华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精细医学研究所临床医学院院长。美国外科医师学会名誉会员,欧洲外科学会名誉会员,法国外科学会名誉院士,美国外科学会院士,国际消化外科学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学会(IHPBA)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消化外科学会(ISDS),国际外科,胃肠病学和肿瘤学会(IASGO)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外科学会会员,中国学会委员,人体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会主席,中国肝胆研究院中华肝脏肿瘤分会,中国研究院副主任医学委员会主任,中央卫生委员会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主编。
马丁,生于1957年4月,是国家妇产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000年),“973肿瘤转移”首席科学家(2002年),同济医院妇产科主任,华中科技大学20年。现任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理事,中国促进卫生保健协会常务理事和妇幼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北省妇产科学会妇科协会主任医师分会主任,全国妇科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肿瘤侵袭与转移重点实验室主任。
30多年来,马丁教授一直坚持医学一线工作,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妇科肿瘤和妇科疾病的诊治。他在妇产科开展了8万多次手术,擅长妇科手术,内窥镜和机器人手术。同时要重视对临床实践中重大问题的系统研究,在妇科恶性肿瘤防治和临床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遏制肿瘤转移:1)通过改进的手术方式,合理使用晚期化疗和减少女性生殖器官损伤,可以保留年轻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殖功能; 2)我国宫颈癌高危人群与HPV致癌整合部位点,建立宫颈癌早期预警模式及早期预防策略,提高我国宫颈癌防治水平; 3)寻找和确定肿瘤特异性靶向分子和靶向肽,并及时临床应用创新成果,肿瘤转移靶标TMTP1(一种标记肽)已被用于临床诊断和ADV-TK抗肿瘤肿瘤递送(国家级我的药物)已经进入临床III期试验。
目前负责我国妇科恶性肿瘤的整理和治疗工作,负责八年制全国医学生妇产科学和妇产科英文版的编写工作。第一作者或通讯员发表论文486篇,其中Nature Genetics,J Clin Invest,J Exp Med和J Nat Can Invest SCI杂志共163余篇,总影响因子612.7分,其他引文4262篇,被柳叶刀其他国际期刊他引用了2630次。他曾两次带领同济医院妇产科获得国家重点学科。 2010年,他是卫生部国家重点临床专家。 2014年被授予国家妇产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张英泽,男,中共党员,河北衡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华南理工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等国内外客座教授四所大学。现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名誉院长。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会长,中国重建与整形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北省医学会会长。 “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主编,“中华整形外科杂志”,“中国临床医师杂志”,“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编辑” - “主编,骨科主编”编委,“欧洲骨科手术与外伤学杂志”。
张英泽教授长期从事创伤骨科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有,参加30多个省级以上专题。 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发表了超过100篇SCI论文。 他获得了118项授权专利,其中51项是发明专利。 其中五项PCT国际专利检索结果被证明具有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另有九项被注册和转化。 作为第一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等奖,中国医药科技奖一等奖二等奖,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1,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名,二等奖2名; 2015年获“河南合力”奖,2016年荣获全国高级人才专业教师奖 (中组部“万人计划”)。
教授李肇申教授主持了近五年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工程等重大国家和军事问题40余项,获得了27项国家专利。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一,二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消化内镜学会理事长,“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主编,“中华胰腺病杂志”编委。在胰腺疾病,胆道疾病及消化道疾病的研究方向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深入微创内镜治疗胆胰疾病,国际首创建立了胰腺癌内镜诊治四项新技术,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首先在中国开展胰管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首先开展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器官功能障碍的功能和微创治疗新技术并发症晚期,急慢性胰腺炎的诊断和治疗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胃肠内镜微创治疗的早期国内子宫内膜炎在国内开始了较早的以内镜治疗和生物制剂为代表药物治疗建立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标准和中国消化专业培训体系镜像技术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田志刚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病重点实验室主任,主任中国免疫学会会员(2014年至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基金会医学委员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1996-2001),山东省肿瘤生物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1989-2001),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2005-2014),大学中国生命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院长(2005-2014)。 1982年山西医科大学本科1985年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免疫学硕士1989年白求恩医科大学博士作为1994年至2001年的访问学者,他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立癌症研究所进行了短期访问。曾任日本金泽大学国立癌症研究所客座教授(2001-2002)。 2001年10月“百人计划”进入中国科技大学。 2001年全国优秀青年科学家基金获得者,2008年和201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负责人,2008年和2011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2012年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
2003年成立,承担并担任中国免疫学会英文学报(Cell Mol Immunol)执行主编;为“中华免疫学杂志”主编,“细胞因子”,“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等刊物副主编。 Cell,Nat Immunol,Immunity,J Exp Med,J Clin Invest,Nat Commune,PNAS,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的SCI研究的作者已经发表了200多篇关于SCI的论文。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在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际会议或访问30多个学术报告。获得了2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乔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妇产科生殖医学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三届理事长。作为科技部“生殖与发育重大项目”主任科学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组“生殖细胞发育”首席专家,一直从事妇产科与生殖健康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从遗传学,表观遗传学角度看人类胚胎发育机制深入研究,基础研究成果在临床前植入基因诊断中的成功应用;揭示不孕的发病机制,优化辅助生殖技术方法,提高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进步一等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何良和先生科技进步奖,吴杰平 - 杨永森奖等。带领团队批准了“全国妇女与女子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作为首席或负责任的作家,他在国际着名杂志“自然”,“柳叶刀“,”细胞“和”PNAS“。
王锐,男,汉族,1963年出生,博士,教授2人。 1996年被国家评为“国家级人才工程”。 2004年被评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1年获得“多肽药物”领衔。长江学者创新团队。近三十年来致力于肽类药物和手性药物的研究,受到“重大新药创制”重大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申请第一发明人37项国家发明专利,已授权20项,申请国际专利PCT1项。其中SCI收录302篇(一区123区)通讯发表。其中影响因子大于6的文献52篇,影响因子单一最高41.3,累计影响因子1210,SCI引用文献4261篇,35 H指数。许多论文被自然出版集团“强调”,数十篇论文被“高度引用论文”。获得汤森路透在美国首个“中国研究卓越奖”,表彰其中一篇论文是五年来中国24个最具影响力的论文之一。 “诺贝尔奖得主对肽科学的创新贡献国际奖rrifield总裁将获得国泰奖。 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原创研究”,并被授予美国肽Olson奖。 作为首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专利奖一等奖, 甘肃省科技发明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全国十佳优秀科技工作者提名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高校青年教师奖,药明康德杰出成就奖等。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加最终候选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