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政系统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有研究指出,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快速老龄化,这就对加快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养老服务业既是关乎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养老话题,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我市是民政部、财政部确定的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

  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推行“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出台资助养老机构参保责任险和消防设施改造的政策,深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规划保障、政策支撑更加坚实,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达482家, 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达2414个,社区养老院达139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150个。

  “只要轻轻触碰这些圆点,老人基本信息框就会弹出;再点击信息框,就会显示更加详细准确的信息。详细信息包括了住址信息、关爱记录和养老服务记录,服务时长、服务满意度等。”在邛崃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平台工作人员告诉笔者,作为成都市首个养老服务中心,平台实现了信息网、服务网、工作网三网融合,充分发挥家庭和个人、社会组织、为老服务企业、政府的积极作用,构建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融合的9073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了幸福养老“关爱地图”服务与管理互联共通。

  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已收集老人的数据,屏幕左侧显示老人人数、年龄比例、身体状况和享受政策人数;屏幕右侧则是邛崃市地图,每个老人都在上面被清晰标注……一项项翔实数据支撑下的系统,织就起一张幸福养老“关爱地图。”

  作为成都市先行试点的区(市)县,“关爱地图”已在邛崃率先铺开。目前该市已收集24个镇乡(街道)60周岁以上低保老人、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空巢(留守)老人等分布情况,以及每个老人身体状况、经济来源、养老服务需求等基本资料,形成初级平台。同时,平台还反映出邛崃市所有敬老院、社会化养老机构以及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点位布局情况。笔者了解到,“关爱地图”不仅包含数据显示和位置分布,它更加强调的是服务与管理互联共通。通过网页登录数据管理平台,可以了解到包括居家环境安全监测、健康状况统计等内容。此外,通过“云数据”平台植入,全市271个村(社区)建立的为老服务队伍、151个日间照料中心、为老服务阵地及镇乡(街道)、村(社区)探访服务团队,都能及时了解并掌握老人需求,及时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切实消除服务获取障碍,实现精准快速助老服务。

  “通过养老服务互联网+云平台,可实现基础数据统计、服务供需对接、老年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监管、老年电子商务等功能,提升为老服务的能级。”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搭建有“孝行通”“长者通”“颐居通”“全时”等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覆盖10个区(市)县,为全市约40万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的智慧养老服务。同时,成都市开通了全省首个养老服务综合网站——成都市养老服务网,为全市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政策、办事流程和全市养老机构设施相关情况等信息查询服务。“未来,我市各区(市)县将全面完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全市数据融合,构建覆盖全市的‘关爱地图’。”

  “我来这一年多了,每天做操、唱歌,安逸得很。”正在那里做着康复治疗的陈婆婆红光满面,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她告诉笔者,刚开始听到孩子说要送自己来养老院,心里十分抵触,感觉自己成了孩子们的负担。“现在他们喊我回去我都不愿意回去。这儿环境好、生活充实。去年过年我都是和家人在这里过的。”笔者了解到, 每天上午9点,这里的老人们都会在医护人员的带领下,在院内做康复保健操。这套健身操是优护家的专家团队针对长者们的身体情况开发的,对应人体各关节、肌肉、骨骼、颈椎、五官、手指运动,不仅可以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 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还可以减缓肌肉流失、刺激脑部和面部的神经、预防老年痴呆及便秘等症状。“让老人们健康、快乐,就是我们一直努力的目标。”优护家护理院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院内设有康复训练区、检查室、门诊诊断室、急救室等,采用以护士为主、护工为辅,医生、康复师等支撑的全方位专业团队围护模式。在这里,可以为老人开展推拿按摩、针灸理疗及重建生活能力持续训练;提供快捷准确的医疗检查、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提供入院前的综合评估、 日常常规诊断及三级医院的专家门诊服务;在老人出现意外情况时,还可以给予及时救护。笔者看到,在这里老人们或结伴聊天,或一起唱歌跳舞,或画画下棋,康娱活动丰富多彩。即使行动不便的老人,也会在专业人员的陪伴下散步、晒太阳。整个护理院内充满了笑声与活力。

  优护家护理院作为成都市民政局着力打造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样本之一,为老年人提供了连续性、协调性和整体性的医养护一体化服务, 使老年人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据悉,我市通过印发《成都市关于促进医养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推行居家、社区、机构三者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医养功能,建立三者绿色通道,确保双向诊疗、上下联动机制畅通。目前,全市有68家医疗机构与153家养老机构建立协作机制,服务11.1万人次,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可及性明显提升。

  “我们这里既是日间照料中心,又是街道和社区涉老公益活动基地,还与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设立家庭医生服务工作室,家庭医生定点每周一至两次来中心服务片区为签约的老人进行体检、咨询,跟进资料。”在武侯区顺江社区百汇吉日间照料中心,其负责人向笔者介绍,中心依托百汇吉便民健康连锁诊所,以“打造社区老人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的驿站”为运营理念,以养护为主体,以医疗为支撑,将养老服务和基础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进行功能整合,致力于构建社区公益活动与老年居家照护延伸服务,为老人提供全方位、链条式、多功能的智能型日间托养及配套康复医疗服务。在这里,既提供健康讲堂、集体活动、书法等各项娱乐,还有针灸、骨质疏松康复等各种医疗服务。笔者在参观中看到,这间不大的日间照料中心里,不仅五脏俱全,还处处透露着细致与贴心——这里提供的全部为手搓麻将,为的就是让老人们能够多活动,防止老年痴呆;这里每一个楼梯平台边上,都配有一张便携椅,方便老人们随时休息。

  据了解,在2017年里,成都市通过转变投入重点,由建设养老机构、完成床位任务、短期增强“硬实力”,向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完善综合服务体系、长效增强“软实力”转变。“我们在城市社区,充分利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闲置资产,按照‘就近就便、因地制宜、小型多样、功能配套’的要求,在全市推行床位设置10—30张,兼具24小时全托服务、日间照料服务、节假日临托服务、居家上门服务等功能的社区微型养老机构建设。”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这种嵌入式社区微型养老机构,为老人提供24小时全托服务,满足老年人既能享受较为专业的照料服务,又不离亲情、不离熟悉环境的养老需求,深受老人及亲属的欢迎。目前,全市建有社区微型养老机构219个,覆盖了中心城区所有街道和郊区(市)县的政府驻地镇、重点镇及优先发展重点镇。“做好养老工作,是给儿女树榜样、为父母尽孝心。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成都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加快推进养老事业发展和构建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需要、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我们也将不断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助力我市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成都市脱颖而出,荣获“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名单榜首,并同时捧回“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案例奖”“2017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政府特别贡献奖”等两项荣誉。笔者也相信,将来,随着“关爱地图”在全市的覆盖,随着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进一步有机结合,随着一项项养老惠民政策的出台与完善,成都市的老人们能够在这座时尚、安逸的城市,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健康、越活越长寿。

  原标题:全市民政系统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快健全完善全市养老服务体系

  主办:成都市人民政府承办:成都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维护:成都市经济信息中心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成都市民政系统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