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卫计部门获悉,近年来,我市中医药工作立足“四个加强”发力“四个优化”,极大地激发了创新活力,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重点中医专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专科15个,全国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和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各1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妇幼健康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单位4家,省、市级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所。中医医院校地合作、“针灸全科化”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及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等工作,得到了国家、省卫计委与中医药管理局的充分肯定和积极推广。
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外部环境。我市出台了《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从领导体制、政策支持、财政投入等明确扶持措施,解决了制约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市及区(市)相继设立中医药管理局与职能科室,工作体系得到充实完善。协调人社和物价部门,持续推进中医优势病种收费方式改革,适当提高中医药医保报销比例,调整中医医院住院起付线标准,有效增强了中医药发展活力。截至11月底,全市中医医院门急诊量达85.69万人次、出院5.9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12%和23.25%;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中医诊疗服务161.7万人次,同比增长13.1%。
加强基础建设,优化服务载体。全市5处中医医院全部迁址新建或改扩建,新增建筑面积11.85万平方米,开放床位2386张,就医环境与服务能力显著改善。其中,迁址新建的市中医医院挂牌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极大提升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层次,让苏鲁豫地区群众在家门口即能享受京城专家高品质中医服务。今年,该院牵头组建了枣庄市中医医联体,分级服务网络初步形成。我市狠抓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实现了中心卫生院国医堂项目全覆盖。目前,全市95%以上的乡镇卫生院、8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65%以上的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加强队伍培养,优化人才布局。我市积极推荐优秀中医技术骨干参加人才培训,全市现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和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3个,国家级中医带头及骨干人才7名。认真实施“三经传承”战略,成功创建国家级中医住院医师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培基地,三年来共举办省级以上继续教育项目42项,培训1.2万余人次。加强与“名医、名院、名校”的高层合作与交流,通过“假日门诊”“周末科室”等形式,邀请专家来我市会诊、手术、讲学、带教、指导科技攻关。三年来,仅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就邀请知名专家200余人次,20余位国家级名老中医来枣收徒45人。
加强文化建设,优化服务内涵。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模式创新,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的“针灸全科化”纳入全国首批试点,实现了针灸服务由科室化向全科化、医院运营由高成本低效率向低成本高效率、以科室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的“三大转变”。投资400余万元新建的中医博物馆,成为宣传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知识的有力平台。各级中医医院普遍设立治未病科,常年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膏方调理等预防保健服务,面向群众组织五禽戏、健身操培训班和八段锦、太极拳表演赛等活动,大力营造信中医、用中医的良好氛围。(记者张孝平通讯员李可褚旭)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发力“四个优化” 枣庄中医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