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之后中医教你艾灸养生术

  但是,暑气也依旧没散。暑热中人的毛孔是张开的,皮肤的纹理比较疏松,容易受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中医养生理念认为,这段时期不要贪饮凉食,多灸在大椎,关元,神阙,足三里等,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有利于阳气提升,减少秋燥的症状。初秋晚上睡觉时不要通宵吹空调和电扇,腹部和膝盖最好加盖薄被或者毛毯。

  《甲乙经》说过“大椎,三阳,督脉之会”,大椎穴又称“督阳之海”,能主宰全身,更是保健要穴。所以按摩、艾灸等可以起到提高人体免疫力,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取穴: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所以脾经常出现脾气虚的症状,我们常说的黄脸婆就是脾虚的象,每天按摩这个穴位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

  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意味着它是小肠的气积聚在腹部的穴位。《扁鹊心书》里面的,“每夏秋之交,即灼关元千柱,久久不畏寒暑”,艾灸关元,不但可以疏通脉络、强壮腰脊,还可以很好地理气和血,补虚益损。

  有的人在艾灸的过程中,往往会大汗淋漓,湿透床单,艾灸一次出一次大汗,有许多顾客很顾虑,如此出汗身体是否会虚脱?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继续施灸,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许多顾客伴随疲劳、头晕、失眠、旧病复发、疼痛、上火、长痘、起泡、全身长红疹、肌肤瘙痒、发烧、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怕冷、全身浮肿、脾气越来越急躁,等许多不舒服的难受症状。

  这是艾灸之火力、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功拔到体表,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扁鹊心书》认为“温养阳气,禁戒寒凉。以灼艾为第一”。

  用艾之火力艾灸,能透入到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脏,能温通人体十二经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病邪自然退去,身体康复如同反手掌一样简单。

  艾灸疗法使人体大量出汗,排出的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与桑拿、烤电、运动…等发热出汗完全不同,排出的汗水深度位置完全不同。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医思维十,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上医网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旨在分享。

  1、处暑节气的名字由來、物候特点、气候特征、风俗农事、饮食起居和最重要的适时调养;

  范长伟,1991年拜北京民间按摩针灸名家韩温溪老先生为师,为最小的关门弟子,从师学习按摩灸法8年,后又拜入灸界泰斗谢锡亮大师门下。之后运用其总结的扶阳灸法创办了“范氏灸草堂”;并为广大艾灸的爱好者研发了国家专利产品——范氏艾灸罐,提倡家有艾火不求医的养生理念,推出了家庭“四穴养生灸法”。其人其事受到北京电视台、《北京晚报》《中国日报》等知名媒体的广泛关注。

  杨祝伟,现任范长伟灸草堂教育部首席讲师,追随范师三年,曾先后在灸草堂一线灸师、技术主管、店长的职位上分别收获了时下亚健康调养的临床经验、对扶阳派灸术及按导术有独道的心得。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立秋之后中医教你艾灸养生术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