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万源7月22日电 (张浪 陈本强)火红七月,在海拔1300多米的四川省万源市蜂桶小学,从硬件建设到软件升级,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
蜂桶小学的华丽蜕变,是一批又一批“护花人”在老君山上默默坚守与辛勤付出的结晶。廖晓峰,就是其中一位典型代表。2014年,廖晓峰调至蜂桶小学任副校长,他把全部心思放进了蜂桶小学。
从参加工作以来,廖晓峰已经在这样的深山教坛辛勤耕耘了16个春秋。16年来,他屡次放弃了优越条件,选择了坚守深山,把自己的青春和才华全部留给高寒偏远山乡的孩子。
廖晓峰出生在万源市偏远高寒的曹家乡,廖氏家族是当地有名的教育世家,先后走出了20多位人民教师。受严格家风、浓厚学风和优良教风影响,“书香子弟”廖晓峰从小就聪明好学,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均有涉足,并对教育行业情有独钟。
2001年12月,廖晓峰通过应聘,成为一名正式教师。这次,他再次选择了高寒偏远的万源市堰塘小学。
用灵活的教学艺术驾驭课堂,用深厚的语文素养启迪学生,用优美的文学艺术陶冶性情……廖晓峰天生就是块教书的好料,三尺讲坛给了他发挥专长、施展才华的好地方。
由于工作十分出色,语文教学能力出众,大竹河中学多次邀请廖晓峰去该校任教初中语文课。“我刚来到村小,这里的孩子更需要关爱。”廖晓峰婉言拒绝了来者的好意,主动放弃了“晋升”的机会。
迎严寒、战酷暑、斗寂寞,廖晓峰在偏远的堰塘学校一呆就是10年,走遍了该乡所有村小。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一批批优秀学子纷纷圆了大学梦,走出了贫困,跳出了农门。
2011年,万源市教科局经考察研究决定廖晓峰任临河学校教导主任。离开堰塘学校那天,近百名学生和家长自发来到校门口,排成长龙表达对廖老师的不舍之情。2014年,廖晓峰又被调至蜂桶学校任副校长。
从曹家到堰塘,廖晓峰所在的学校无不处在高寒山乡。受自然条件限制,当地群众经济上不发达,教育上不重视,孩子们旷课、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动员孩子入学,成为廖晓峰常年必做的“课外活动”。
2002年秋季开学时,廖晓峰照例提前赶到堰塘学校,挨家挨户做学生报名动员工作。“除了几个孩子能按时交来学费,还有20多个孩子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廖晓峰打开一本泛黄的教学日志,上面清晰记录着当年孩子们的报名情况。
“我能做的,就是凑足学费,让孩子们及时上学。”廖晓峰毅然决定:用自己下半年的工资为孩子们垫付学费。可按当时标准,即使一分不用,廖晓峰的半年工资也只够垫支一半。他又从家里“借”来2000元,终于凑足了4000多元。那一季,廖晓峰班上的26个孩子全部接受了“免费”教育。
帮没有户口的学生免费上户,向耽搁学业的同学轮流送课,为突发疾病的孩子发起募捐……主动帮助困难孩子,成为廖晓峰教书之余最上心的事情。
为了帮助学校更多困难学子,廖晓峰又想到了通过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捐资助。仅2014年以来,廖晓峰就协助蜂桶小学校长孟超,先后争取到爱心组织,对学校捐助金额达100多万元。(完)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四川省万源市乡村教师放弃优越条件坚守深山16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