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想看懂舞剧还应多思考

  2012年,舞剧《孔雀》来汉演出时,杨丽萍说她今后可能不会再跳了。一晃6年过去,这6年中,《云南映象》和新剧《十面埋伏》都曾来汉演出,杨丽萍次次都随团前来,果真安心做了一个“坐在台下的人”,线万把剪刀的舞美震撼过江城观众的杨丽萍,又要携舞剧《十面埋伏》来到琴台大剧院。昨日,在接受楚天都市报记者电话专访时,正从昆明赶往红河拍摄的杨丽萍透露,今年11月,武汉观众能再次看到她起舞!

  虽然《十面埋伏》杨丽萍仍不上场,但这部舞剧是她第一次尝试“云南文化”以外的舞剧演绎。

  《十面埋伏》故事源自楚汉之争,2016年在汉首演时,不管是男舞者饰演的虞姬、漫天的剪刀营造的萧杀气氛、一黑一白两位韩信的内心争斗,还是虞姬最终意象化的死亡,都曾引发舆论关注。没有孔雀舞和云南元素,它不是观众熟悉的杨丽萍,但却让杨丽萍自认为这是她“这些年来最满意的作品”。

  最满意,是因为它最中国。舞剧不像京剧、话剧那样可以直白讲述,但杨丽萍竭尽所能做到了“十面埋伏”的氛围——2万把剪刀高悬天空,随着剧情变幻而舞动,既迎合了剧中人韩信设计的多种战争阵型,更拥有了中国人的味道,“剪刀是中国人常用的生活用品,但又包含了很多中国人才懂的隐喻。”

  然后是舞者身上大量的羽毛,“中国人对于羽毛有很多认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一地鸡毛……我就想用这个来表达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概念。”当然,京剧、太极、剪纸,也在《十面埋伏》中承担了很多重要角色。

  为什么突然想要跳出云南元素了?她一惊,“我就是个编导啊,张艺谋也没说只能导陕西题材吧。”

  不过事实是,《十面埋伏》更容易被外国人理解。杨丽萍说,《十面埋伏》在国外演出都不放字幕,但在国内,很多观众觉得剧中情节需要揣摩很久才能弄懂,“我只能说很多国内观众比较懒惰”。

  她回首当年春晚舞台上小彩旗转圈不被人理解,“99%的人都问这在干嘛。旋转是轮回,时间、太极图都是一个圈,这是很明显的中国传统意向。”有评论说《十面埋伏》的晦涩给她带来困扰,“萧何月下追韩信,力拔山兮气盖世,霸王别姬,胯下之辱……这些都是经典,有的词跟现代生活都有关系,我觉得视觉上给到了,内心戏也给到了,但还有人说不懂。”

  虽然倾注了很多心力,但杨丽萍终究没有上台,“不是我要离开,而是我不太适合这部剧。”她再次提到她正在培养的那些年轻人,“他们年轻,身体又好颜值又高,也是跳舞的高手,所以由他们来演最合适。要给年轻人空间,你老是在(舞台)上面,年轻人怎么出来呢?”

  但她终于要回归了,“我还在跳舞,最新的《孔雀之冬》,每场我都跳。”《孔雀之冬》巡演到武汉的时间在11月,那时她刚好60岁。“不会累吗?”“不会啊,很多人不都还花钱健身嘛!”杨丽萍回答。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杨丽萍:想看懂舞剧还应多思考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