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是一门专业、深奥的科学,但医学科普刊物不能像医学科技期刊那样,以论文形式呈现科研成果,而需要以“讲故事”形式,将有价值的医学知识寓于有趣味的故事之中,让读者乐于接受。这方面,创刊25年的《保健与生活》有着自己的一门“艺术和学问”。
生病得吃药,药有三分毒。如何用对药,起到良好疗效,《保健与生活》在《家庭中医药》和《科学用药》两个栏目里,以文艺笔法或科学小品文的形式,给读者轻松地讲述药理知识。如《白及的传说》《女科圣药——当归》《枸杞子明目亦治口干》等篇,不是单纯地介绍中药的功效用法,而是在故事中蕴含着有价值的中药知识,读得有趣,记得牢靠。
关注名医与健康是大众最普遍的心理。自古名医多长寿,历代名医更是传承百家之长,通过亲身体验、不断创新,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养生方法,这些方法确有延年祛病的实际功效,因此,至今仍广为流传,如华佗的“五禽戏”、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等,均在民间影响很大。
为此,《保健与生活》先后组织专家编写了“古代名医养生系列”和“国医大师养生系列”。前者如《古代名医朱丹溪的治病故事》《医圣张仲景的治病经方》《梁代名医陶弘景的养生妙法》等文章,后者如《十位高龄国医大师的长寿经》《朱良春教授的养生长寿“秘诀”》《国医大师颜正华的调气养生法》等文章,读者均能从中受到启迪,将养生作为一种文化,融入自己日常工作和生活之中。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著作中的养生之道、养生原则和方法蕴藏着深刻的大智慧,越来越受到当代人的关注。获得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说,青蒿素正是从中医药宝库中发掘出来的。而让屠呦呦受启发的正是晋代名医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的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由此可见中医经典的魅力。
为使读者深入领会中医典籍中的养生智慧,掌握各种养生方法和原则,以指导读者的日常养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保健与生活》先后刊载了中医养生典籍如《〈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老老恒言〉中的饮食养生之妙诀》《〈养老奉亲书〉中的养生之道》等数十篇文章,在读者中影响广泛。
以名人效应,引导大众养生。刊发了如《苏东坡的食疗方》《袁枚为豆腐三折腰》《“茶圣”陆羽——茶道颐养 延年益寿》《张大千:生活即是养生》等文章。而当代体育明星的一举一动,更为大众所关注。里约奥运会时,美国游泳巨星菲尔普斯引人关注的不仅仅是成绩,还有他肩膀上的紫色罐印。为此,《保健与生活》及时刊载《奥运明星为何钟情拔罐》一文,引发了读者对拔罐的强烈兴趣,纷纷电话咨询自己可否进行拔罐养生。
四大名著可谓家喻户晓,尤其《红楼梦》更是妇幼皆知。《保健与生活》将其当作一部中医药养生典籍来讲述,别开生面,给读者耳目一新的“震撼”,先后编写了《〈红楼梦〉中的养生之道》《贾母的饮食经》《理气解郁清香远——让宝玉惊艳的玫瑰花露》等文章。其中,《健脾益肾的山药糕》中写道:“秦氏患病……昨日老太太赏的那枣泥馅的山药糕,我吃了两块倒像克化得动似的。”由此引出山药糕的制法、功效,让读者读来兴趣盎然,而且还可以按照文中介绍的配制方法自制山药糕美食。
如今大众被电视机、电脑、手机等大小屏所主导,《保健与生活》也重视大众阅读习惯的变化,主动贴近受众,关注健康热点话题。如电视剧《芈月传》热播期间,编辑部就先后编写了《〈芈月传〉中的红枣汤》《〈芈月传〉中的三种植物药》等医药保健科普文章;在电视剧《外科风云》热播期间,刊发《〈外科风云〉电视剧中的海氏急救法》一文,介绍庄恕教授救人一命的绝招就是医学上的“海氏急救法”。此文发表后,在读者中掀起学习“海氏急救法”的热潮;在纪录片《本草中国》热播期间,《保健与生活》在《家庭中医药》栏目先后推出了“看《本草中国》,说养生故事”系列文章,如《“名而不贵”的枸杞子》《青蒿的魅力 中医的荣耀》《桑树之叶 药中之宝》等,以人物和故事为切入点,带出某一种中草药,让读者在轻松阅读本草故事的同时,了解枸杞子、青蒿、桑叶、红景天、山药、化橘红、红曲、天麻等常用中药的来源、功效和主治病症以及日常保健方法,在读者中掀起一股“本草”热。
同时,《保健与生活》还针对手机微信中以健康养生为内容的各种推送,及时刊发《微信朋友圈里的偏方你敢信吗》等文章,提醒读者注意辨别微信养生信息的科学性、可靠性,莫被虚假养生信息所迷惑。
《保健与生活》始终关注大众不断变化的健康需求,在换位思考中寻找大众关心的健康话题,采用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饶有趣味地普及健康知识,在引导大众正确保健、过健康生活的同时,也让《保健与生活》杂志走进读者心里,融入大众生活,成为老百姓喜爱的品牌期刊。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解读《保健与生活》“讲故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