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精准扶贫”须关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

  国际经验表明,公平发展和较高的人口素质是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国家成功转型的重要条件,也是最终消除贫困的必要条件。然而,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中心及合作者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在贫困地区,学生在初中阶段辍学问题严重,能够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也相对较低。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的教育差异极其显著,对我国未来成功转型和消除贫困将形成一定的制约。造成贫困地区和发达地区教育差异有诸多原因,但我们的研究发现营养及健康等方面制约贫困地区儿童发展的因素是重要原因之一,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部分地区学龄前儿童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通过对西南贫困地区学龄儿童调研发现,有近1/3的儿童受到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困扰,由此引起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还会影响睡眠,进而影响儿童身体及智力发育。另外,贫困地区小学生普遍存在贫血等营养问题。我们对西南和西北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罹患贫血疾病比例为32%,发育迟缓率为18%。儿童营养不良导致的贫血飞身体发育迟缓会严重制约其能力成长。再有,农村小学生近视等卫生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对西部贫困地区农村小学生的测试表明,学生近视比例为25%;仅有极少数近视学生会配眼镜,即使是中高度近视学生,也仅有41%会配戴眼镜,多数学生已错失及时矫正视力的机会。而学生近视使其学业表现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累积的过程,小学阶段儿童的能力成长和营养健康问题不仅影响儿童阶段的发展,还会影响其未来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甚至影响未来人力资本差距和收入差距。如果不采取措施切实减少贫困儿童人力资本发展滞后的情况,未来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和收入差距可能会进一步加剧,从而影响到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大扶贫攻坚成果巩固的难度。

  根据前面讨论的贫困农村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我们团队在贫困农村地区开展的儿童营养健康调控实验和示范研究结果,我们希望在“精准扶贫”中必须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结合国家正在执行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建议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工程”的具体落实。在学校营养午餐方面,我们研究表明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应该将有限的资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在营养改善方面,要深入探讨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例如,根据我们对六省近六万名贫困农村地区学生开展的多种营养干预研究,发现提供小学生营养午餐时额外补充微量营养素(添加的成本为0.3元的多种维生素片),在降低学生贫血率方面是最有效的措施,同时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另外,如果要想将营养改善计划真正做出营养午餐,就需将目前的每生每天4元左右的补助标准提高到9元。

  其次,将加强学生近视危害和防控宣传教育,定期开展视力监测融入到扶贫行动中来。充分发挥学校在学生用眼卫生和近视防控中的作用,积极开展视力健康和近视预防知识宣传教育,加大对贫困地区县乡医院视力保健服务的投入力度和人才培养,落实学生视力检测和监测服务,并及时将学生视力检查结果反馈给学生及家长,通过补贴等方式鼓励家长为近视学生佩戴眼镜。我们的干预研究发现,如果给近视学生配戴合适的眼镜,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和自尊自信。

  将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卫生和饮水设施和社区环境纳入扶贫范围内,并将寄生虫防治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畴。改善学校的厕所和洗手池等的卫生设施,在学校应为学生和儿童提供安全的饮用水,加强贫困地区环境治理,为有效降低寄生虫病的感染率提供好的外部条件;将贫困地区农村儿童肠道寄生虫检测和防治服务纳入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在寄生虫感染高发地区定期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和教育儿童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积极开展寄生虫检测和防治工作。根据我们项目的经验,向寄生虫感染高发地区的小学生免费提供驱虫片可显著减少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并提高了学生的短期记忆能力、认知处理速度和标准化数学测试成绩。

  总之,虽然贫困的表现特征是经济的贫困,但是造成贫困的根源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力资本的贫困。贫困地区人力资本低下已经严重影响到扶贫攻坚的成效,进而制约了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探讨“精准扶贫”的时候,如何有效解决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和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刻不容迟。 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林秀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专家谈】“精准扶贫”须关注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健康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