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主义下《红楼梦》的当代解读 生活百科全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哈姆雷特。”这句美学箴言翻译成中文,或许可以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贾宝玉。”

  李少红导演的新版《红楼梦》正陆续在各地方电视台播出,争议多得像吹着乌乌祖拉。本月17日,浙江教育科技频道也将开播新版《红楼梦),本周三,晚报和频道组织了一批读者,在杭州凡人咖啡馆举行了一个小型看片会,来自企业人事管理、中医养生、时尚服装、饮食等各个现代行业的人士,从他们的角度,以现代人的观念,为我们“重读”《红楼梦》,饶有趣味。

  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蔡义江曾被新版《红楼梦》聘请为特约顾问,去给那些十多岁的演员们上课。“我去了一次,只去了一次,再也不去了。”蔡义江在电话那头还是有些气鼓鼓,“这些孩子什么都不明白,讲好听的故事,他们还能听听,讲深一些的理论,就什么也不听了。”蔡义江自嘲道,“我又不是说书先生,我研究的是《红楼梦》理论,讲不来故事。”

  当然,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一些人致力于构建具有学科性质的红学,另一些人则倾向于把阅读、诠释《红楼梦》当成一种大众文化消费。而要让这一代的年轻人理解《红楼梦》,或许后者更有效。

  于是,研究中医的把《红楼梦》作为养生读本,企业管理培训师把大观园作为“培训基地”,甚至元妃都被作为嫁入豪门的范例,被婚姻咨询师循循善诱“豪门深似海”

  蔡义江对此一笑而过,他承认《红楼梦》的思想绝不是单一的,会“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每个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社会阅历、人生道路、审美趣味等,从一个或几个角度来提出自己对《红楼梦》的看法。”他说,之前诸如“反对封建礼教”这样的评价,也是后人把小说政治化了,“曹雪芹根本没有有意识地去塑造反封建的人物,小说在当时是供给人家适趣、解闷用的 闲书 。”

  但要说《红楼梦》是中国十八世纪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蔡义江觉得一点都不夸张。读者可以由此了解到彼时的各个阶层的服饰、饮食、礼仪等日常生活,了解到绘画、演戏、吟咏诗歌等艺术活动,了解到园林建筑、庄稼种植、工艺制作的过程。

  只是如今,这本“百科全书”中那些与现代生活相关的门类,穿越了200多年,被这个时代的文化去解读、得到启发。

  “这是读书人的权利。”蔡义江说,只要这些启发都以小说的内容为依据,而不是捕风捉影的瞎说,就都站得住脚,都属于小说的思想。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解构主义下《红楼梦》的当代解读 生活百科全书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