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正鉴,湖北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教授。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委保健委员会中医专家组成员
邓兰琼,湖北省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教授。武汉市中西医结合消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眼下季节交替,乍暖还寒,一方面人们容易生病,另一方面也是养生的重要时机。本期,让我们跟随流传了千百年的春季养生民谚,从这些言简意赅、通俗好懂的快言妙语中,梳理一下春季养生的相关内容——
气温渐渐回暖,但寒潮会时不时造访,昼夜温差大。这样的天气凸显了“春捂”的重要。
《素问》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阳气生发,万物复苏。此时的气候特点是“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温多变换,忽热又忽寒”。春天适当捂一捂,可以减少疾病。冬去春来,人体皮肤逐渐苏醒,汗毛孔闭锁程度相应降低,因而春风较大的时候,尽管不是很冷,却能长驱直入肌体内部,人就可能感冒或并发其它疾病。再加上春天的天气不稳定,过早脱掉棉衣或穿得太少,也很容易着凉感冒。
“8”是信号,当昼夜温差超过8℃时,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不能过早脱下厚外套。“15℃”是指标,它是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当气温低于15℃时一定要捂,超过15℃就要适当减衣,否则容易诱发“春火”。减衣应一件一件减,最好“早晚添,中午减”,还要遵循“上薄下厚”的原则,尤其要防止后腰、肚子和腿部受凉。
“7天”是适应期,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这样体弱者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而总的来说,春捂要捂到清明时节方可告止。另外,春天的衣服应适当宽松,可以稍微松开扣子、腰带透气,防止身体出汗诱发受风、感冒。
春天万物生长,人体中的阳气生发,此时是“养阳”、“养生”的好时机。祖国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春季饮食最好少食酸辣,稍微偏甜较为合适。这个“甜”不是指糖和甜饮料等,而是土豆、山药、南瓜、甘蔗、大枣等甘味食物。它们大多有健脾的作用,能保护被肝火过旺所伤害的脾胃。其中,粥类饮食最养脾胃。
春季饮食应保持清淡,在控制主食摄入量的同时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早春阴寒渐退,阳气开始升发,乍暖还寒。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理论,此时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芥末等。这些食物不仅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而且其中所含的有效成分,还具有杀菌防病的功效。此外,早春时节,像香椿、香菜这些带有香气的蔬菜,都具有很强的疏通作用,能帮助阳气在人的体内升发。
8种粥,绿豆薏仁山药粥、大枣粥、猪肝粥、菠菜粥、黑米党参粥、菊花粥、萝卜粳米粥、芝麻粥。
7种生发性的蔬菜,豆芽、韭菜、春笋、青笋、香椿、豆苗、蒜苗,可以长养生机,让人精神焕发。
6种动物性蛋白,生姜炖鸡、排骨、羊肉、鸡肝、猪肝、羊肝,可以温养阳性,以脏补脏,但胆固醇高的人不宜多吃。
4种饮品为你长养生机,早上喝一杯牛奶加蜂蜜,让人一天都神清气爽;多喝豆浆,可以帮助肝脏解毒、降血脂、防癌;多喝早春新茶,尤其是绿茶,可以醒脑提神;枸杞泡水喝,可以养肝护眼。
《黄帝内经》中有:“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佳,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意思是说,春季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人也应该晚睡早起,多到室外走走,可以促使心身从自然界汲取力量,保持生气。但需要注意的是,早春不要急于“晚睡早起”,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人体应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而逐步转变自己的睡眠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的运动保健是恢复身体“元气”的最佳方法。不过,仍有些寒冷的天气易发生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首先“夜卧早起”,不能再像冬天一样睡懒觉,最好早上6点半起床,起床后多梳头,有助醒脑。
午睡30分钟,可以醒脑养神,年纪大的人可以午休1小时,但也不要睡太久,否则醒来后会感到更加困倦。
最好每天晒太阳30分钟,春天的阳光温暖却不强烈,出门晒晒太阳,是很不错的养生方法。中老年人可以上午9-11点出门晒太阳,上班族可以在午休时晒太阳,这样可以助长阳气,让人精神抖擞,还能补钙。
8种活动最适合在春天进行,包括郊游、赏花、放风筝、散步、慢跑、练体操、打太极拳、跳舞,运动可以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还可增强抵抗力,让你思维敏捷、不易疲劳。
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发作”。每年的早春时节,医院呼吸内科门诊支气管炎和喘息性疾病患者就会明显增多。大家要做好保暖防护,因为初春乍暖还寒,稍不留神就会受凉感冒。同时,春季应防过敏。特别是慢阻肺、支气管炎、哮喘等病人,应尽量避免接触灰尘、花粉等,以免加重呼吸困难、气喘症状。
每年春季传染病都多发,比如、流感、麻疹等。平时可常用板蓝根、金银花、蒲公英等泡水喝,以增强抵抗力。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还可用醋对房间进行消毒。
中医学重视“人与天地相应”,认为春、夏、长夏、秋、冬分别对应人体之肝、心、(脾)、肺、肾,故民间亦有谚语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是气象医学形象而规律的反映。在五行中,春属木,对应脏器为肝,春天阳气外泄,人们易急躁,怒则伤肝,因此要调养情志,让心情舒畅。同时,情绪变化,肝气易郁,抑郁、急躁、易怒都可使肝郁阴伤,故胃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肝炎、高血压、眩晕、失眠等消化、精神系统的疾病容易复发。精神分裂症亦易发作,故民间有“菜花黄,病人狂”、“三月桃花疯,躁郁易发病”等谚语,应引起大家的警觉。
睡前泡脚:晚上睡觉前,最好用40℃的水泡泡脚,可以温补脏腑,安神宁心,消除一天的疲劳,利于入睡。泡脚时水要没过脚面,水凉了可再加入热水,使人对温度能慢慢适应,不应一次倒入太烫的水,以免水温过高而烫伤。
开窗通风:空气好时,最好在早上和中午各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5分钟;养些花草和金鱼,为家里增添春天的气息。
按摩鼻沟:两手对搓,掌心热后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外延平行线与鼻唇沟外缘相交处,手按此处发酸)5分钟,可以预防感冒及在感冒后减轻鼻塞症状。
盐水漱口:每日早晚、餐后用淡盐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治疗口腔疾病。在流感流行的时候此方法有预防作用,此时仰头含漱使盐水充分冲洗咽部效果更佳。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跟随春天谚语破解养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