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4年半的美国安然公司案件,最近终于有了结果。美国休斯敦联邦地区法院近日宣布,现年64岁的安然公司前创始人肯尼斯·莱遭到的6项指控全部成立,而现年52岁的前首席执行官杰弗里·斯基林遭到的28项指控中,法庭认定其中19项成立,包括欺诈、内幕交易等。这样,经过近4个月的审理以及陪审团6天的讨论,安然事件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企业财务丑闻案终于结束了。但实际上,克隆“安然”的业务依然繁忙。
2001年,美国能源巨头安然公司因被查出财务造假而宣布破产。继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之后,世界通信公司、泰科国际公司等多家美国公司的重大财务丑闻也被陆续揭露。企业财务造假不仅使美国股市急剧下挫,众多股民和涉嫌公司的职员利益遭受重大损失,而且使整个美国金融市场和企业界陷入严重的信心危机。企业腐败案一度严重影响美国经济的健康运行。
为此,美国国会在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也就是所谓的公司改革法。美国总统布什在当年签署生效。这项法律要求美国大公司的主管在本公司的财务报表上签名,亲自担保他们公开账务的真实性。其它措施还包括成立一个新的会计制度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会计行业,同时强化会计制度独立的规则。公司改革法还要求对相关犯罪人员加重惩罚力度,以打击公司财务欺诈行为的发生。
布什总统当年在一次司法部会议上就公司腐败问题发表讲话说,新的法律要求公司的财务报表更加透明,美国工商业因此正跨入诚实经营的新纪元。
但是,尽管《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企业腐败案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安然公司也给许多同行们提供了一个可怕的典型,但是公司利用财务做文章,从中牟利的现象依然存在。美工商界是否进入了诚实经营的新纪元值得怀疑。
就在上周二,美国最大的金融公司之一、房利美公司(Fannie Mae)为自己的财务造假付出了沉重代价:公司被迫缴纳高达4亿美元的罚金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和解。美国政府调查机构指责房利美公司利用财务编造公司每年赢利的假象,欺骗投资者。
房利美公司创办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家私人股份制公司,主要业务是为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该公司被认为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本世纪初,虚报公司收入高达110亿美元。美国政府的调查指出,房利美公司高层通过操纵公司财务报表,非法获得数亿美元的收入,并且顽固拒绝向公众透露任何相关信息。调查还举例说,通过修改财务报表,房利美前首席执行官雷内斯在1998年到2003年期间,获得红利5200万美元!
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国际会计师公司也因此受到牵连,因为它为房利美公司提供的财务审计报告公然违背了一般的财会原则。关心企业腐败现象的人士还会注意到,去年6月,毕马威公司突然遭到美国联邦政府的检查,检查的理由就是毕马威涉嫌妨碍司法公正和非法销售避税产品。后来,毕马威公司同意缴纳4.56亿美元的罚款,才得以逃脱联邦政府对其进行起诉的命运。
无独有偶,美国最大的医疗保健公司南方保健(Health South)最近也因为做假账而遭到联邦政府高达27亿美元的起诉。联邦政府检察官对南方保健的17名管理人员提出起诉,称这些官员参与了公司诈骗行为。联邦政府的起诉几乎使得南方保健完全破产。5月中旬,该公司和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同意先缴纳300万美元以避免被检察机构诉至法庭。
2004年,IT巨头冠群(CA)公司缴纳2亿多美元,并承诺从公司外聘请检察人员和独立董事,才最终避免检察官对其提出财务欺诈的起诉。
这一连串的公司腐败案说明,安然公司尽管被审了个底朝天,美国政府也加强了公司治理,但是,类似安然的事件,即公司财务造假行为依然在不断上演。那么,促使这些公司为获取巨额利润不惜以身试法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呢?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证券法教授约翰·克菲认为,造假带来的利益和可能受到的惩罚之间的不平衡是公司丑闻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加重了对公司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比如,10年前花几百美元罚金就能解决的案子,现在要付出上亿美元才能避免被政府起诉。但是,这只能说明,利益和惩罚之间相对平衡了一些,并不意味着能够彻底铲除公司欺诈行为。
根据美国一项调查,美国在1996年因公司财务造假而遭受的损失为4000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2002年达到6000亿美元,2005年则又增长到了6380亿美元。正如一位官员所说的那样,当你研究财务造假背后的真正原因时就会发现,导致公司欺诈的动因依然存在,那就是追求高额利润,为追求高利益不惜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