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侃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90件获奖作品

  下面让我们通过90件获奖作品,边看画,边学习,好好感受中国油画艺术新成就,好好欣赏中国化油画。因展览现场的标签和浙江美术馆发布的获奖名单以及中国美协官网公布的名单均有出入,不敢保证以下获奖作品的名录的正确性,只能按照国协官网公布的名单以及排序来呈现。当然,有一个微小的调整就是把序号为16的何红舟的作品《桥上的风景》提拔到第一位来。原因是种种迹象表明,这件作品极有可能就是本届展览的金奖作品。国展获奖未展先知,这是必须的。

  何兄的画在陈述一个旧时的朋友圈:林凤眠(中)和林文铮(右)同为广东梅县老乡,同宗共祖加同学,还一起去过法国,并且彼此都为对方做过媒。但文铮帮凤眠找的法国老婆阿丽丝(第二任)不如凤眠帮文铮找的中国老婆蔡威廉管用,因为她是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的女儿。蔡总长降大任于二林,于是有了何兄的母校国美(前身,当时另有别名)。吴大羽(左)是二林在法国结交的主三(家乡方言,亲密朋友之意),其祖父曾是徐悲鸿的父亲的老师,同时还是蔡总长的浙江老乡,也是画画的。沾二林的光,大羽成了二林的同事。果果是这样分的:林风眠任校长,林文铮任教务长兼西洋画史教授,吴大羽任西画系主任。你还别说,那个时候分果果的办法和现在的行情还真有几分相像。

  此外,何兄的画还透露出这样的信息:国美是有1/N的西洋血统的,画面上的亚历山大三世桥便是见证。看来他还想表达,油画中国化的道路就是从这座桥上开始的。当然,整个画面的气息与这些信息的传递还是相当协调的,都恰如这样一类语种:“哈喽,老师,您的那个已经OK,我的那个Pass了吗?”“I服了U,你不怕死我还怕呢”“Iloveyou,老师拜拜”

  我家乡的方言对这类语种有极其形象而直白的形容:山猪学吃潲。尽管如此,作为历史记录,这张画留给母校存档还是很有意义的。但作为近5年的中国油画艺术新成就参展并获金奖,是不是勉强些了?

  鲍军涛是个乐于追求画面形式感且乐于探索绘画语言的好青年。他极力让自己的水彩不像水彩油画不像油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自己的绘画语言已经形成,别以为一棵竹子长在白桦林里就能认定那竹子是绝无仅有的,当你把它搬到大苗山里,那满山的竹子会让你找不到自己的究竟是哪一棵。

  徐悲鸿自从将现实主义带到中国,真不少挨吊杠(家乡方言,批评的意思)。但吊杠归吊杠,80多年过去了,又有多少画家不把它当看家的宝?才树新并没有随评委之愿将油画中国化,更像随徐悲鸿之愿在补西方美术史的课程,从现实主义向表现主义过渡,根还在现实主义上。但你别以为他就是个敢顶撞评委的人,看看他的题材吧,讨巧点在这里呢。

  名字起得很中国,不是吗?以更计时,洋人要能懂那他已经中国化了。这同样是一件走在现实主义到表现主义半道上的探索性习作。别以为曹先生年过古稀我就不敢说他的画是习作了,其实我是在表扬他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陈兄选照片很有一套,抓拍为主。本届展览在画照片方面和上一届比确实有所进步。一是人数增加了,但凡写实基本上都是;二是会掩盖了,做做机理什么的玩玩掩耳盗铃;三是起稿不用投影仪了,用微喷。不知这算不算油画中国化的套路之一?

  同样是照片油画,但他还是有追求画意的愿望的。关于画照片的作品我不想多说什么,只是好奇,这一身泥,模特费该怎么收啊?

  这不是新作,虽然画家很年轻,但早几年就看到过,实在没什么感觉。不过既然获奖了就说几句吧。学院里流行的追求他都有了:从新表现主义获取绘画激情以改造现实主义,强调绘画性和书写性,破秩序、淡化选材、强调绘画本体价值。这些追求无疑是有益的。但这件作品所呈现的语言仍在寻觅中没有着落,秩序在破与守之间彷徨,诉求杂乱且空洞无物,更要命的是缺乏内涵。陈思路如能继续前述的追求也许会有潜力可挖,但以这样的作品获奖未必是件好事。拔苗助长不说,唯恐以此为标杆就此止步。

  郭太太这张画至少已经走在油画水彩化到油画国画化之间的路上,如果油画中国化的本质就是这种改造(但愿不是),那么她离将油画中国化的成功的确很近了。看来还是要多看几张油画中国化的代表作品,才能体会评委心中的油画中国化概念。

  注意,对新疆的朋友说话一定要客气。我只想说这张画挺有卖相的。够客气了吧?

  这是一件透过自然生态中的细节去反思文明的以小见大的作品,小题大作是艺术的一种境界,池颖红做到了。同时,这也是此前10张中,唯一能让观者跟着画家心跳的作品,值得一赞。但杠贯嘴了(家乡方言,批评顺了劲),我还是要说说你的不是:你这么大的画装上玻璃,知道在展厅里我有多难拍吗?

  崔小冬,国展常客,获奖专业户。上次杀猪过冬至,这次改喝伏尔加。我想你和列宾并无血缘关系,也不是革命同志,不知这温暖的日子以及你的情感缘何而来?

  你以为你在画布上抹那几下我就看不出你是画照片了?这不是油画中国化,而是油画照片化。

  杜海军的画上一届就给我留下不错的印象,有点意思。这一届又来了,东西几乎没变,还是两栋楼,一大一小,一圆一方,一远一近,装饰性很强。语汇和主张明显有维也纳分离派的成分。但要当心了,对年轻人来说符号化是有害的,很功利也很不自由,再不变该审美疲劳了。奇怪了,这些评委没想起你上届的参展作品?看来是顾得上看房子顾不上看画了,雷同都不计较?中国化啊。

  岂止是风景看不见,什么都看不清呀。诉求、立意以及表现手法都比较凌乱。和年轻貌美的方赞茹相比,这张画老气得超过她的祖师爷。

  高鸣挺熟布展的朋友吧?在展览现场,这张画摆在主展厅入口左边第一张,用我家乡的方言说这是头街,入口右边就是评委心目中的金银铜奖作品,位置相当理想。高鸣玩色彩构成很棒的,早有关注。送展这张显然不是他最好的作品,表现和装饰相结合是他的特点,但这张画装饰过强,表现过紧,色彩太咬主旋律。

  前些年冒出一个名称:新学院派。是什么东东呢?德国新表现主义+里希特+绘画性+书写性=新学院派。有一大帮刚从学院毕业就跑到宋庄混世界的狗股仔(家乡方言,小伙子)就是这么干的,作品面貌与何先生这张画如出一辙。不过,和那帮狗股仔相比,何先生显然老辣得多。

  好画!这该是评委们说的中国化了吧?不管是与不是,洪丹姑娘就这么走下去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油画语汇的。王怀庆不就是这么走出来的吗,学院里还有一波人也在这么走,宋庄更多,离他们远点就是了。

  这张照片要直接送影展的话,考虑到拍摄者的辛苦与抓拍的难度,或许会入选。但作为油画来评又太不像画了,不如直接看下一张。

  静物在国展获奖作品中的比例向来很小,或许因为静物给人留下不易传达思想的印象。我想这当中存在对静物的偏见,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搬不动一块石头就认定那块石头是不可移动的。少了承载的静物,理应更自由,更纯粹,更利于探索绘画艺术自身的美学价值。遗憾的是目之所及的静物大多缺少这种意识和观念,更缺少追求艺术本体价值的自信,以至诉求模糊不清且瞻前顾后,取舍畏首畏尾丝毫不敢突破,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毛都得不到一根。黄兄卖草席已有些年头,不谓不努力,也不谓无功力,但因缺乏创意且千篇一律早已对其审美疲劳。

  题外话:在现场我恰巧听到黄鸣正在向他的老师解读自己的作品,说:这张画要得急,要再给我15天,我会把画面调整得更通透。我听出意思来了,不亮亮肱二头肌怕没人知道你练过健美吧?手上的功夫是用来传达艺术思想和诉求的,不是用来显摆的,切记哟。

  画面效果不错,也挺中国化的。当然,里希特有时不小心也挺中国化的,杜马斯也是。但你可以答他都困(家乡方言,懒得搭理他),因为但凡提到油画中国化就是浙江的专利,网上都这么说了。我只有有一个请求:既然是历史题材,你能否让观者看清这些历史人物的脸?难道是这张老照片太模糊了没法弄?

  是照片,但想拍什么搞不明白。好奇一下:你起名高天厚地是不是在暗示评委,看不懂你的画就等于不知天高地厚?呵呵,这招真狠!敢超皇帝的新衣!谁还敢踢你出局呀。

  不错,还不到40岁就能出这样的作品,值得一赞。单色,表现,画味浓,视觉冲击力强,细节耐品。语言再锤炼锤炼可以加难度上锁了。

  典型的油画国画化作品,其实吴冠中从文革后就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由于吴冠中的影响力,这种套路现在已经铺天盖地。蓝威不就是其中之一吗?如果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油画中国化,那确实已经成气候。

  细想油画中国化概念,理应是条中国油画甚至是条中国艺术的出路。但先要搞明白的是,油画中国化的内涵及其要核是什么。首先,油画作为一种舶来的艺术语言门类被中国人所接受,对其的中国化改造便只能是对这一语言自身的改造而不是对诉求、形式或者其他。语言是什么?文化的缩影!是最能(对绘画艺术而言甚至是唯一能)代表文化的东西;其次,在艺术语言改造的过程中,全世界都同时面临另一项任务,就是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构建。这话听起来有悖传统文化坚守者的信念。但且稍安勿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并非只有秦砖汉瓦的原样再现,因为在历史进程的长河里,文化是不可以刻舟求剑的。

  对于一种语言代表一种文化的现象,其实我们中国人是具备条件体会的。比如民族、地区方言的形成,就是各民族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所致。我们的民族很多,乡音各不相同。所谓乡音,它是一种语言同时更代表着一种文化。

  关于语言改造可以举个例子,壮人学普通话,结果虽然还带有壮音,但讲普通话的人听懂了,讲壮话的人却未必听得懂。那么这究竟是普通话壮化了,还是壮话普化了?我认为是后者。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学西方的油画,结果不但不能将油画中国化,相反,我们会被西化。那该如何是好?好好研究语言自身吧。所谓舶来的油画语言,就是原产地的文化,以及由油性颜料属性带来的油画语言特质,再加上画家的情感。原理上,抛开西方文化保留其油画语言自身的特质,再将中国文化和个人情感融入,就是评委说的成功中国化了。但难就难在融入二字。

  将油画颜料稀释,当成彩墨来画,是不是一种融入?是,但太概念化也太肤浅,不值得提倡;保留油画语言自身的特质,将谢赫六法之类的中国画技法和思维渗入行不?行,但谢赫六法等被视为国宝的技法、标准、教条和思想同样面临现代性构建和改造的难题,直接渗入并无多大的时代价值;援用西方油画语言,用以传达我们的文化诉求是不是一条路子?不!唯此是条死路。这等同于用英语在讲英国的故事或者讲中国的故事,故事不同,但讲述故事的语言本身没有变。可这恰恰是我们许多画家的误区,从本届评选的结果上看,这甚至是评委们的误区。很多作品秉持西方艺术史上一个个艺术主张或者主义,来表现我们的时代生活,更有重量级人物据此声称现实主义仍是主流。现实主义是法国人的而非中国人的不说,那可是19世纪的产物啊!现在可是21世纪,我们都在为中国艺术的未来而努力呀,我的哥。

  李昂,别学他俩那样傻笑,没有那么开心是笑不成这样的。还是好好想想同样是怀斯的套路为什么艾轩比你玩得转吧。

  作为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享受者选择这样的题材,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就不必解释了,意料之外无非是那句口号,因为现实中,那句口号已经加了个字变成“人民币万岁”了。不过,我想请教李先生的不是这些,而是想知道他希望观者看他的技术技法、美学思想、艺术观念,还是精神、信仰?从哪看呢?有搜索这些东西的关键词吗?我倒是从画面中接收到这样的信息:拥挤在中国持续了65年。

  批女画家的时候我一不小心就生恻隐之心,看,这张又不忍心批了。但请江峰告诉观者一句实话,你这张松树林是不是画照片?

  既要守护作为回归古典传统的拥趸名声,又要照顾到选题是否讨好评委以及可能受重视程度,还要带拖卡,李教授不容易呀。不批你了,尽管你远景的点彩和近景的古典相结合,画出这没有古典味的古典油画很倒我的胃口。

  表现加装饰的作品。色彩和构图都受到敦煌壁画有益的影响,有中国化的动机,效果不错。若注重一下语言提纯以强化自己的个性,将会更好。

  画卧姿的女人容易入选?前面那个是仰卧,你这个是俯卧。姿势无所谓了,有沙发就行。

  (粤语)细佬,有冇搞错?知唔知呢度系油画展?你谂住系影相展呀?我真系一啲绘画感都睇唔出啵,点解?大佬话畀你知,油画同埋影相系两种唔同嘅语言体系,唔可以鸡讲鸭话嘅,明唔明呀?

  向不懂粤语的朋友说声抱歉。我不过是想用李智华的家乡话和他套套近乎。调侃嘛。

  你比前面几个画历史题材的心善,不让别人猜你在画谁。但话说回来,元朝还没有照相机,所以谁也不知到黄道婆长什么样,你随便找个人摆个Pose拍下来画,写上黄道婆就行。

  真是素材就在身边啊,咱咋就没这份敏感呢?油画系总共有几楼呀,都拍下来了吗?够你画一阵了。

  刘教授用坦培拉玩这个套路是够有心得的了,还专门为这个套路写了几本书。了得。一个人一生做成一件自己想做的事不容易,刘教授算是如愿了。但如果我是你,我不会接受这份奖,因为,我想你不会也认为自己掌握坦培拉技法这一个人成果能够代表5年来中国油画艺术的新成就吧?新成就当中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新,二是成就。新就是具有创造性,成就则必须具有引领时代潮流的先锋意义。我想你的成果不具备这些,本届展览也没有哪一个画家哪一件作品能真正受得起此等殊荣。如果这600件作品都是新成就,那中国早就是世界艺术的中心了,文化强国也早已不是梦。可事实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和其他照片油画相比,刘仁杰的色彩是主观的,不少人认为这就是观念艺术,是这样吗?

  观念是人对认识积累的沉淀与取舍的结果,同时又受制于自身的认识,它在个人的主观意识与客观事物相遇时的反映,就是这个人的立场、态度以及思想、作为。观念人人都有,画家也不例外。因此我对所谓观念艺术这一提法不甚认同。试问哪一件作品没有观念?只不过它所带的观念是陈旧还是新颖,是僵化还是灵活,是落俗还是独立罢了。

  对于艺术,画家与普众的区别在于审美。由于对艺术和美学理解的差异以及社会分工的不同,普众的审美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共识性审美水平;而画家的义务和责任,就是去发掘事物中普众的审美能力无法触及的那一部分美学价值,并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从而达到引领普众审美的目的。从刘仁杰过往的作品以及获奖这张游移可以看到,他没有迁就普众现有的共识性审美,而是坚持自我观念的独立,在普众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普众所难以发现的美学价值。表面上这样的作品并不那么讨好观众,但这种坚持本身蕴含着一种创造性的能量。不是说他这张游移有多好,而是随着这种创造性能量的不断聚集,就有机会创造出具有开拓性美学价值的艺术。这样的作品获奖,是为一种鼓励,以此激励更多的画家放弃讨好、从众、跟风、追潮等投机和腐朽的观念,去追求艺术的真谛。我为此点赞。

  这届的照片油画有两种态势是为明显,一种很自信,毫不隐藏,挑明在画照片就是要PK评委冷军;另一种羞于坦言,很是扭捏,哪怕连投影仪起稿都省掉了代以微喷,都会在后期用堆积颜料、制造机理、局部破形等手段来掩饰。

  路昊的这张肖像很自信,他没有掩饰,也敢于PK冷军,还真画出了些许画味。由于在素描关系和色彩上都融入了主观驾驭,因而照片味骤减,同时其画味与古典味也拉开了距离,这显然出自刻意。不错的一张油画肖像,前提是不能当成组委声称的5年来中国油画艺术新成就去看,当然也不能按油画中国化的标准去看。他就是借助油画这种工具画了一张很精致的肖像,仅此而已。

  罗坚,名不见经传。然而,油画语言的属性、特质展示充分;中国化的诗性语汇呈现出诗化的具象;含蓄和极简中暗合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佳作!你能获奖我只为你点赞,你若能获金奖我会为评委点赞。

  三位兵哥哥想用潇洒的笔趣告诉观者这不是照片油画。讲点别的(家乡方言,大意为没人信你)。除了衣服上的皱褶多了一点,其余基本满足40年前宣传照的要件。

  天津卫的祁海平这个套路早已玩得滚瓜烂熟。气和势都不缺,缺的是新款。翻翻上一届的图册对比一下他这张和上届那张,简直是孪生。他的作品一贯如此,不是说不好,但看一张就知全部。

  这张画没让我看到中国化,倒让我看到了朝鲜化。如果不是浙江做东,你只能做观众。

  新学院派?是的,看上去是一伙的。看看范迪安当院长后能不能改造一下新学院派,让它变成中国化派。

  宋老是典型的国协三老:资格老、思想老、套路老。如果现实主义是你开的先河,我可以夸你执着,如果不是那你只能是个一条道走到黑的挑夫。

  你以为涂了一大块红色我就不说你的画老套了?你能获奖真够幸运的了,尤其你还不是浙江人。

  为你点个赞是应该的,因为国展已经这么多条条框框,你还用满是框框的作品去对碰,够倔。如果不是浙江做东,你的框框未必框得住参展证书。也为评委点个赞吧,在这个问题上作品的成色已经不再那么重要,能接受自己框框以外的框框,显然是个进步。从画的角度讲,你算是照片王了,人家每人画一张,你一次就画了个七七四十九张。如果不是装裱上的变化,想想你这49张图片能看吗?

  无语!这竟然是国展的获奖作品。你让我从哪里去寻找你这张照片的价值呢?评委的眼睛被你的霾遮挡了吧?不然就是跌对头了(家乡方言,脑乱的意思)。

  都说闫平的画以色彩取胜,甚至引领了她老家山东整个油画界的色彩。有点言过其实。但比她的色彩更精彩的东西我想还是她的艺术思想上的自由。色彩、构图、笔趣、线条等等,似乎只受控于她对绘画的激情,她的自由就是由此而来。王克举不得不服啊。

  俞晓夫的画还是很有个性的,油画味也足,算得上油画界的老脚鱼(家乡方言,老谋深算者)就是不怎么爱画中国人。上海人是有那么点坏毛病,就是党中央来人,只要不是上海人,在他们眼里都是巴子(上海方言,乡巴佬的意思)。不知他们对洋人又会是什么态度,会不会说成洋巴子呢。俞晓夫不愿画巴子看来和上海人这个坏毛病有关。在油画中国化进程中,你再不画巴子会吃亏的。

  很普通的一件拼凑人物的作品,整体效果也很一般,但看上去倒是画得挺痛快的。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调侃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油画展90件获奖作品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