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外影视译制合作高级研修班(第二期)在上海正式开班,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名国际影视机构代表和译制专家学者共同参会。文化和旅游部副局长朱琦、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玮、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局长黄玮、中国自贸区世博管理局局长吴海出席了开班仪式。
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副局长朱琦在致辞中表示,中外影视译制合作与交流是促进“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是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中国理念和中国道路的重要窗口。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研修班将重点向各国专家推介一批真实、全面、立体讲述中国故事、体现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影视作品,促成相关主题下中外影视译制领域的务实合作。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司合作司副司长周继红在致辞中指出,目前,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已进入新时代,影视作品呈现出现实题材热播、原创节目走红、传播渠道多元等新趋势。在新时代背景下,希望中外影视机构代表和译制专家能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携手并肩,深化合作交流,打造译制精品,把握时代脉搏,提升创新能力,紧跟科技步伐,探索跨界融合,共同促进相关领域携手发展。
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王玮表示,上海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影视业的发祥地,具有深厚的影视文化积淀。上海高度重视影视产业的发展,对电视剧的创作、拍摄、播出提供有力扶持,希望国外专家多多了解上海的影视文化和影视产业,寻找到共同发展的合作机会。
匈牙利ATV电视频道CEO塔马斯·寇瓦克茨(Tamás Kovács)在发言中说,“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在于彼此信任与互相欣赏,匈牙利也早就启动了“向东开放”政策,渴望与中国加强经济与文化交流。媒体是展示各国文化之美的最有效渠道,承担着构建民心桥梁的主要责任,也能间接推动国家间的经济、旅游甚至教育等领域合作。中国既有着影响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力量,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希望通过研修班可进一步推动与中国电视台在新闻、专题及热门节目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CCTSS)
6月9日,由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主办,内蒙古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18年工作会议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18年会在内蒙古大学落幕。年会以“‘双一流’背景下的翻译硕士教育”为主题,聚焦MTI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暨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研究生培养处副调研员刘帅,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副主任委员仲伟合、副主任委员贾文键、秘书长赵军峰、教指委委员以及来自全国200余所翻译硕士培养单位的负责人及业界代表5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黄友义主任委员在发言中强调平稳快速发展是现阶段翻译专业硕士教育的主流,翻译硕士教育近年来在人才培养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但翻译硕士学位教育只能在探索中寻求多样化发展,越来越多的翻译硕士学生已在各领域发挥服务国家需求的重要作用,培养院校应接纳翻译硕士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并守住质量这条生命线。此外,翻译专业教育需要在创新中发展提高,将相应国家号召,加快翻译博士(DTI)的调研步伐。
仲伟合副主任委员代表教指委汇报了教指委2017年工作总结和2018年工作规划。在随后的主旨发言中,仲伟合对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以来我国翻译教育成就作了“两个明确,四个进入”六点总结,同时指出MTI教育存在的十个方面的问题,并对未来翻译专业教育提出了八点建议:人才培养是中心;实践能力是关键;专业特色显优势;教师队伍是保证;科学技术要辅助;国际合作成机制;教材建设要重视;服务国家是目的。
MTI教指委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翻学院院长赵军峰发表题为“新时代翻译人才:理念与原则”的主题发言,他基于新时代国家需求和“双一流”建设背景,解读了翻译硕士教育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五点建议,并对学位办委托教指委编写的《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基本要求》进行了解读。(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
WITTA“翻译技术教学与翻译教育技术”主题沙龙暨WITTA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成立仪式举办
6月8日,与会专家学者相聚在内蒙古大学,举办WITTA“翻译技术教学与翻译教育技术”主题沙龙暨WITTA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成立仪式。东道主内蒙古外国语学院李满亮院长主持研究会成立仪式。WITTA (World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ssociation),即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简称WITTA)。
WITTA战略顾问黄友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与世界的共融显得尤为重要,这对于外语和翻译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理事长李德凤、秘书长赵军峰通过回顾翻译本科和硕士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理念,以培养拥有知识、能力、素养和智慧的新时代复合型翻译人才。
王华树做了WITTA翻译技术研究会工作汇报,通过讲解研究会的成立背景,基础条件研究会的性质与宗旨,对2018年-2019年进行规划。
在高峰对话环节,来自北京语言大学高翻学院的名誉院长刘和平对新时代下口译教学提出战略性意见与反思。(内大外语人)
6月9日,由美国代顿大学英语系和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联合策划并筹办的第三届技术写作教学工作坊在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举办,来自国内28所高校和12家企业近60人参加了此次工作坊。
本届工作坊由代顿大学李晓黎博士和美国明尼苏达大都会州立大学周全博士担任主讲教师,并特邀西安外国语大学吴丹博士和北京大学高志军博士分享技术写作教学实践。
活动当天首先由李晓黎博士为学员介绍了当前技术写作在中国高校的发展情况,后分设入门班与提高班,根据学员技术写作背景各有三场具有针对性的专题研讨课程,并就如何评估技术写作教与学的效果组织了分组讨论、实践及展示环节。
课程结束后,代顿大学英语系和代顿大学中国研究院为学员颁发了《学习/职业发展研修证书》。(代顿大学官方微信平台)
6月9日,辽宁省翻译学会第36届年会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与教师近150人参加了此次年会。本次年会以“新时代多元视角下语言文学翻译研究的新思维”为主题,围绕语言、文学与翻译研究、计算机辅助翻译及翻译技术应用等方面开展学术研讨。
会上,来自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大学、东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辽宁省高教外语教学研究会、国家留学基金委等多所院校和机构的专家、学者从翻译研究中跨学科移植、法律翻译教学与人才培养、语块使用与语料库研究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中国高校之窗)
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特邀国内著名文学翻译家与作家畅谈新时代语境下文学翻译的使命,分享各自的文学翻译理念与感悟。论坛由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主办,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浙江大学翻译学研究所协办。会议将于6月16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校友楼(李摩西楼)三楼紫金港厅举行。
论坛议题包括:文学翻译与文明互鉴、翻译家的责任与翻译的原则及方法、翻译中的互动与创造、网络时代的文学翻译、新时代文学翻译的使命、大众阅读与经典塑造等。
嘉宾包括: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毕飞宇,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浙江大学教授郭国良,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马爱农,著名文学翻译出版家王理行,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浙江日报资深记者文敏,著名英俄文学翻译家、浙江大学教授吴笛,著名翻译理论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谢天振,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翻译理论家许钧,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筱一,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振武等。(翻译学研究)
国际标准化组织“语言与术语”技术委员会(ISO/TC37)例行年会及其分委员会与工作组标准工作会议,将于2018年6月10日-15日在杭州召开。ISO/TC37技术委员会汇集了大批来自多个发达国家的语言管理及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在科学研究、文化交流、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值此年会之际,拟于6月16日-17日举办面向语言服务与企业及产品走向全球的语言服务标准化国际交流研讨会。本次研讨会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主办,也得到了众多国内、国外相关机构和组织的支持与协助。研讨会将关注术语工作在企业运营中的作用、翻译服务、本地化服务、“互联网+”背景下语言服务新需求、机器翻译技术与工具、企业技术文档服务企业及其产品等内容,期望为中国企业及其产品走出去,提升“中国制造”内涵有所贡献。
会议主题为“构建语言服务标准化,打造企业国际竞争力”,主要议题包括:全球语言服务标准化全景分析,实施语言服务标准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通过标准化语言、技术写作与技术沟通提升产品竞争力,全球翻译服务与本地化服务最新进展分析,语言服务标准与认证,ISO机器翻译译后编辑标准分享,口译标准化最新进展分析等。(译·世界公众号。
“第七届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将于 6月16日-17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北华大学举办。会议由东北亚语言文学与翻译国际学术论坛组委会主办,北华大学承办,协办方为American Scholars Press, USA。
论坛拟请嘉宾包括: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铭玉、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建华、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董洪川、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建波、辽宁师范大学教授董广才、澳门大学教授李德凤、英国利兹大学讲席教授王斌华、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王宏志、大连外国语大学原副校长杨俊峰、中央编译局原副局长尹承东等。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拟于6月23日-24日举办主题为“中国话语构建、翻译与传播研究”的中国话语研究高端论坛,探索跨学科的中国特色话语研究。
1. 中国政治线. 中国外交线. 中国司法线. 中国新闻线. 中国文化线. 中国学术线. 中国教育线. 中国军民融合话语研究
山东科技大学拟于6月22日-24日在青岛校区承办由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主办的“2018语言、翻译与认知国际高端论坛”。会议由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主办、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
论坛主题为“语言与翻译认知前沿问题研究”,会议主要议题包括:语言习得的语料库研究、语言习得的实证研究、翻译过程的行为实验研究、翻译过程的神经科学研究、语料库翻译学研究、认知语言学与实验研究、认知语言学与语料库研究。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新疆大学外国语学院、新疆重点文科中外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研究基地拟定于6月29日-7月1日联合主办第三届《翻译界》高端论坛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出去”全国翻译研讨会,旨在集中译学智慧、广开思路,促进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3. 对翻译的再认识与文化对外传播的效度4. 多元文化预设下的翻译理论研究
广东财经大学与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拟于6月30日联合举办“新时代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外语学科建设高层论坛”,热忱欢迎全国财经、政法、师范、医学、化工、建筑、交通、航空航天、外贸、邮电、轻工业、电子信息、林业和机械等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外语学院领导和教师参会,也欢迎其他类别大学的外语学院领导参加。
4. 外语学科的教师发展平台建设与学术研究队伍建设5. 外语学科特色建设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将于7月15日举办第5届跨文化商务沟通高层论坛暨“一带一路”跨文化沟通研讨会。本次会议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主办,商务英语研究所承办,《商务外语研究》期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暑期学校以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
本届论坛将邀请多位跨文化商务沟通以及企业传播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商务部“一带一路”官员以及中外企业精英做主旨发言,拟采取嘉宾主旨演讲及分组发言的方式,重点探讨跨文化商务沟通的理论与方法、策略、效果、问题及解决方案等议题。
“中国企业走出去”跨文化研究 、在华外国企业的跨文化研究、以互联网为平台的跨文化企业传播 、社交媒体与跨文化企业传播、跨文化企业话语研究、企业跨文化传播效能评价体系 、其它跨文化商务沟通议题。(本条据业内人士分享)
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将联合中国标准化协会于7月16日至20日共同举办首届技术写作师资力量培训班。培训班由中国标准化协会主办,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支持。培训通过后,将获得由中国标准化协会颁发的培训证书。
任课老师包括:荷兰特文特大学传播系主任Menno de Jong,英国爱丁堡大学信息设计副教授Maria Wolters,美国明州大都会大学副教授周全,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副教授俞敬松,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讲师高志军等。
技术环节授课期间,老师们可进一步上机学习。除任课老师外,现场也将有北大学生助教辅助答疑。
高等教育出版社定于7月8日-13日在北京举办“首届全国文化比较与国学外译高级研修班”,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中国网、美国东西方国际教育基金会为本届研修班的支持单位。
主讲专家包括:上海大学中国文化翻译研究中心主任赵彦春、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党争胜、北京语言大学英语教育中心主任高明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黄忠廉、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建波、大连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俊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高建。
博雅大学堂——第二届CBI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育研讨会将于7月24日—27日在厦门召开。
会议主要议题包括:CBI理念及课程体系的发展和探索、跨文化研究与外语教师科研、跨文化交际教学与教师发展、跨文化交际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与经验分享、CBI体系与“互联网+”技术的汇聚融合。
主讲嘉宾包括: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程朝翔、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常俊跃、大连外国语大学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赵永青、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史宝辉、大连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夏洋等。
自上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语料库研究发展迅速,逐渐发展为全新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先后建成为数众多的翻译语料库、平行语料库和可比语料库,并以这些语料库为平台,开展翻译共性、翻译语言特性、译者风格及翻译教学等领域的研究。同时,由于缺少必要的师资及语料库技术平台的支持,高校自行整理的语料库普遍存在语料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应用性不高的现状和困难。
研修班围绕“语料库在研究中相关应用问题”为核心开展系列研修,推动各高校语料库建设及应用,辅助高校基于特色语料库开展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指导教师运用语料库开展研究、撰写论文并申报项目将是本次研修的重点。
研修班邀请的讲师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胡开宝、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秦洪武、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威、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李晓倩等。研修班主要研修以下内容:语料库的设计与研制、常用语料库软件的应用、语料库在外语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语料库应用论文写作、语料库应用项目申报等。
第四届中国语言产业论坛暨第六届汉语辞书高层论坛拟于8月17日—19日在鲁东大学举办。本届论坛以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为支持单位,由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语言产业研究中心、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主办,鲁东大学文学院、汉语辞书研究中心承办。
3. 行业语言服务的相关问题研究4. 省域特色语言资源与语言产业发展研究
据澳洲新快网援引当地媒体报道,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将考虑向所有新永居移民增设强制的基础英语语言要求,因为他们担心到2021年,会有超过100万澳大利亚人不会说英语或只会说一点英文。
在与移民、商界及学术团体磋商6个月后,公民事务部长图奇(Alan Tudge)预计14日在悉尼研究所(Sydney Institute)发表讲话,提到政府考虑将基础英语会话要求适用于所有新永久居民的计划。
有研究指出,移民及寻求庇护者缺乏英语语言技能,成为导致社会分裂的一大关键因素。对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显示,按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21年,澳大利亚将有100万人口不会说英文或只会说一点英文。若不计入儿童,也会在2026年达到这样的人口规模。
数字一直在稳步递增,1981年不会说英文或只会说一点英文的永久居民约为300,000人,2006年560,000人,2011年655,000人,2016年已超过820,000人。
据悉,图奇将透露,政府正在考虑一些针对新永久居民的英语语言要求新方案,包括将考虑以一项英语会话测试取代用于评估技术移民的雅思(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考试。据估计,拟议的针对所有永居移民的强制性的基础英语要求可能会适用于每年额外约130,000名新移民。
目前,澳大利亚只对技术移民的主申请人有英语要求,对于其配偶等技术移民次申请人、持家庭团聚签证来澳者及人道主义移民并无英语要求。
与此同时,政府也在考虑重新起草曾被参议院驳回的公民法案,降低原先提议的入籍英语语言熟练程度测试。(中国侨网)
据外媒报道,日本有意将英语列为小学的必修课,但英语教师成本高,招聘又不容易,于是有小学出奇招,用机器人教小学生英语。
“你好,各位,很高兴见到你,我的名字叫Nao。”福冈县大牟田市一所小学,最近找来机器人Nao教授三年级英语。Nao站在讲台上,不仅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还能和学生互动对话,有时更会比手画脚,因此非常受学生欢迎。
据介绍,机器人老师的成本远低于英语教师。数据显示,一名英语教师一年成本约500万日圆,对财政困难的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个负担。而大牟田市19所小学,现在只有一名英语教师,有教师甚至承认对自己的英语没太大信心。
相反,一部Nao只需要120万日圆,对地方政府来说不失为好方法。大牟田市教育长安田昌则也认为,在难以确保教师人才的情况下,机器人是一个好机会,期望其他小学也能使用。(中新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简报 MTI教育年会、机器人教英语、文学翻译名家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