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之后,凉意更添一分,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眼下正是秋季养生的关键时刻,下面就让我们就一起来从这8句谚语中学习秋季养生的正确攻略。
虽然“饿死郎中爷”的说法太夸张。但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建议一年四季都吃。
1.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2.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秋天既没有夏天的酷暑,也没有冬日的严寒,秋高气爽,最适合户外运动。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
但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运动量不要突然增加,以免造成身体不适。
这体现了中医因时制宜的思想。秋冻应遵循“昼薄夜厚”的原则。气温明显下降后,最好在起床时就添加衣物;气温回升时,减衣服更须在早上起床时进行。
但同时,只有气温在15-25℃时才适合秋冻,当气温持续走低时,也要做好防寒措施。;另外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可以在秋分后给鞋子垫上棉垫,穿上棉秋裤,南方老人也可以垫上棉鞋垫。
其实秋也燥有分别,中秋节前属温燥,中秋节后为凉燥。建议温燥时饮用桑杏汤,凉燥服用杏苏散。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您可以适当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老年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对于秋季,情绪不宜像夏天那样张扬,而应宁心安神,静心养气。可多进行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这8句谚语全是“养生精粹”老祖宗的智慧快来一睹为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