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性上腹疼痛或是十二指肠溃疡(图

  30岁的小张是一家销售公司的业务人员,平时的工作不仅压力大,而且非常繁忙。早晨常常来不及吃早饭就去上班,午饭通常是有时间就多吃,没时间就凑合,“饥一顿饱一顿”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最近,小张时常感觉自己胃部隐隐作痛,尤其是快到吃饭的时间,吃点东西就缓解,而且伴有反酸、腹胀的症状。他怀疑自己的胃出了问题,就去医院就诊,经过医生问诊以及一系列的辅助检查,最终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

  说起溃疡,人们通常会想到胃溃疡,而对十二指肠溃疡并不是很熟悉。“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系统的一类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十二指肠局部黏膜的炎症与坏死性病变,病变深达或超过黏膜肌层,是一个慢性的过程。”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保健综合科副主任医师、消化专业医学博士匡荣光介绍说,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年人,且男性患病比女性多见。近年来,由于压力大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率逐渐升高。

  正常情况下,人们进食后,食物经过食管进入胃后要经过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再进入十二指肠。“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十二指肠黏膜经常接触有强侵蚀力的胃酸和在酸性条件下被激活、能水解蛋白质的胃蛋白酶,此外,还经常受摄入的有害物质的侵袭,但却能抵御这些侵袭因素的损害,维持黏膜的完整性,这是因为胃、十二指肠黏膜具有一系列的防御和修复机制,包括黏液/碳酸氢盐屏障、黏膜屏障、丰富的黏膜血流等。”匡荣光说,当某些因素打破了这一机制时,胃酸/胃蛋白酶等可侵蚀黏膜而导致溃疡形成。消化性溃疡泛指胃肠道黏膜被胃酸和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因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最常见,故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即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匡荣光介绍说,十二指肠溃疡发病是多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胃酸分泌异常、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研究表明,溃疡只发生在与胃酸相接触的黏膜,抑制胃酸分泌可使溃疡愈合;95%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可检出HP感染,HP感染使发生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增加数倍,清除HP可以明显降低溃疡的复发率;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酒精等均可破坏黏膜屏障,导致溃疡发生。

  匡荣光指出,溃疡发生是黏膜侵袭因素和防御修复因素失衡的结果,十二指肠溃疡的最终形成是由于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自身消化所致,而胃蛋白酶活性是pH依赖性的,在pH>

  4时便失去活性。无酸情况下罕有溃疡发生以及抑制胃酸分泌药物能促进溃疡愈合的事实均确证胃酸在溃疡形成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是溃疡形成的直接原因。

  病理学研究表明,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球部,且前壁比较常见。一般为单个,也可为多个,呈圆形或椭圆形。匡荣光指出,一旦发生十二指肠溃疡要及时就医,如不及时治疗,溃疡侵袭周围血管可引起出血,约30%-50%的上消化道出血由消化性溃疡出血引起,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此外,溃疡病灶向深部发展穿透浆膜层则并发穿孔,若诊治不当可危及生命。溃疡反复发作可形成瘢痕狭窄,合并幽门水肿可造成幽门梗阻。

  因此,匡荣光提醒大家,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就医。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性质多为灼痛,亦可为钝痛、胀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一般为中上腹轻度至中度疼痛,疼痛常有典型的节律性,表现为空腹痛即餐后2—4小时疼痛,或午夜痛,有些患者可痛醒,腹痛多为进食或服用抗酸药所缓解。溃疡性疼痛呈节律性的部分原因可能与胃酸分泌有关,人在饥饿时,由于胃酸没有与食物混合而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创面而引起疼痛;午夜胃酸分泌量高且无食物缓冲,因此患者常在半夜疼醒。此时,吃些食物或服用抗酸药,可以中和大量胃酸,从而缓解疼痛。

  出血症状。症状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主要症状为呕血和解柏油样黑便,迅猛的出血可表现为大量呕血和暗红色血便。病人可呈贫血貌,面色苍白,红细胞计数下降,甚至休克。

  穿孔症状。表现为突然的上腹部刀割样剧痛,迅速波及全腹,疼痛难忍,可有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

  梗阻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和反复发作的呕吐。病人最初有上腹部饱胀不适,并出现阵发性疼痛,伴嗳气、恶心、呕吐。

  “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疼痛、上腹痛可为进食或抗酸药所缓解的临床表现是诊断十二指肠溃疡的重要临床线索。但应注意,一方面,有典型溃疡样上腹痛症状者不一定是十二指肠溃疡;另一方面,部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症状可不典型甚至无明显症状。”匡荣光提醒,单纯依靠病史难以作出可靠诊断,确诊有赖于胃镜检查。

  十二指肠溃疡为慢性病程,病史可达数年至数十年,且为周期性发作,发作与自发缓解相交替,可因精神情绪不良、过劳或不良生活习惯而诱发。因此,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十二指肠溃疡的关键。

  首先,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其次,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做到定时进餐,避免过饥过饱。“胃酸是定时分泌的,如果不按时吃饭,分泌的胃酸没有食物中和,就会对黏膜进行自我消化,可能导致溃疡。”匡荣光说,每顿饭都应有量的限制,有的人遇到喜欢的食物就吃撑,不喜欢的就吃很少,这对胃肠的伤害是很大的:吃得太饱,会使胃部过度扩张,增加胃泌素的分泌,从而使胃酸增多;吃得过少,食物不能充分中和胃酸。此外,要注意控制进食速度,尽量做到细嚼慢咽,这样既可以保证食物充分消化,也可以促进碱性的唾液分泌,更好地中和胃酸。合理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碳酸饮料。

  最后,戒烟、戒酒。研究表明,吸烟者消化性溃疡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吸烟影响溃疡愈合、促进溃疡复发。可能与吸烟增加胃酸分泌、影响胃十二指肠协调运动等因素有关。酒中的乙醇可直接刺激胃肠黏膜,引起不适。

  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都是慢性溃疡,合称为消化性溃疡。二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有不少共性,但毕竟是两种疾病,各自有其特点。

  1.发病年龄不同。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后者发病高峰比前者约晚10年。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两者之比约为3:1。

  2.发病机制不同。一般认为,在胃溃疡的发病中,黏膜防御修复因素减弱是主要因素;在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中,胃酸分泌增多起重要作用。

  3.溃疡部位不同。胃溃疡多发生在胃小弯,以胃角最多见,胃窦部与胃体也可见;十二指肠溃疡主要在球部,前壁多见。

  5.胃酸分析不同。胃溃疡病人胃酸分泌量大多正常甚至低于正常;而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酸基础分泌水平升高。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饥饿性上腹疼痛或是十二指肠溃疡(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