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名噪一时的“悟本堂”到“田婆婆”洗浴中心……近年来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负面新闻不断,凸显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监管的不健全。
日前,信息时报记者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为探索实施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准入管理,北京市东城区、上海长宁区、湖北石家庄在内的21个地区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准入试点地区,这意味着提供按摩、艾灸等八大类养生服务的机构营业前,除得到工商部门许可外,还须卫生行政部门对相关技术规范进行审查。
业内人士认为,此规定措施肃清了行业乱象,规范竞争,行业发展驶入健康轨道;更为重要的是“增加消费者对行业的信心”。广州虽有众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但此次尚未纳入试点区域,市民及业内人士都盼望该试点工作能加速推进。
市民郑小姐告诉记者,她曾在一次按摩中被告知“经络不通”,随即在某中医馆连续按了数次,本来轻微疼痛的腰部最后“疼肿到连坐都坐不了”,前往医院诊治被告知,已造成肌肉损伤。
无独有偶,市民马先生也有着相似的遭遇,马先生患有轻度银屑病,一直无法根治,某次到水疗馆沐足,被告知可以通过刮痧与针灸来改善,抱着“任何方法都要试一试”的心理,马先生在该水疗馆做了一个疗程的“治疗”,令他气愤不解的是,病情非但没见好转,皮肤瘙痒更严重。在医生的指点下和再度接受治疗后,病情才恢复平稳。
“我们怎么知道他们没有治疗资格呢?”郑小姐和马先生均表示。对此,不少市民认为,中医养生机构不受卫生部门监管“很不合理”,如颈部、腰部按摩等,如果手法不对、力度过重,很容易造成损伤。“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进行拔火罐、针灸、刮痧等操作,后果真是不敢想象。”马先生说。
对于近年来养生保健市场鱼龙混杂的现状,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此新兴行业的有效监管在我国尚处空白地带,也无经验可借鉴。
“严格意义来说,非医疗机构从事中医治疗项目属于‘非法行医’,尤其是针灸等侵入性的治疗项目,不过,目前此类机构的审批发证权是市工商局,卫生部门并无对非医疗机构开展的中医类服务有监督检查的权力。”该负责人表示,同时,其中从业人员的资质培训和审批权在人事部门,卫生部门也无权干涉。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广州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机构牌照分两种:一种是通过卫生部门审核的机构拿的是“医疗门诊部”的营业执照,例如“扶元堂”;而另一种则是通过区工商部门审核,只规范面积等硬件。“现在市场上大部分的机构都是后者。”
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家对中医养生保健机构的《标准》因要具有全国范围的适用性,“要求较低”,而本市的养生保健机构目前提供的服务名目繁多,且不乏高端养生服务机构,整体水平及群众需求较高。
据了解,国家标准中,对养生保健服务机构场所和环境方面提出,经营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咨询指导类用房应独立设置,且每室建筑面积不低于10平方米;开展有操作类项目时,应独立设置消毒室,使用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从业人员不少于3人,且须持有相应资质证书。
对此,广州市碧澄健康中心负责人张斌告诉记者,早在5年前,广州就已对养生保健机构的规模和服务水平进行进一步规范。包括分级分类的准入和管理,如床位数不同的机构面积,需配备的人员数量也相应不同,“而国家标准只是按技术类别进行分类,我们将细化,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执行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21个地区试点中医养生机构准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