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复习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要说也巧了,刚好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分享一篇文章: 骗老人买保健品,我有几十种方法,简直不能更贴合六便士的现状,于是决定分享两个最近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外加深挖大家钱包被“套”背后的心理原因,帮助上套的同学早日解套、还没上套的同学远离大坑。
其实,这保健品就像月宫里的嫦娥和玉兔——听上去很美,却不过是幻(故)影(事)一场。
产品管不管用、有没有效,不在乎它是不是真材实料+有证可查,而是:故事讲得好不好、像不像真的、能不能击中你的痛处打动你的心......
中秋节前不久,一哥们儿突然连着给我发了一梭子微信,心急火燎地问我某种提取自海参的成分,对这病那病是不是真的管用?会不会让人长胖?
我被问得心头一紧,警惕心瞬间在手机屏幕上竖起了高墙:这家伙,不会是进了保健品营销的黑手,准备把我也发展成下线吧?
(不少做保健品直销的朋友都打过我的算盘,觉得如果一个专业营养人士认可了他们的产品并加入团队,说服力一定会杠杠的,销售额自然也会是铛铛的,所以,屋主对此也算是经验丰富了呢,警惕性已经被训练得比狗耳朵还灵~)
一来二去,问了个大概之后,我长舒了一口气,这哥们儿可以不用被我拉黑了,他真的是来求助的:他说的这种产品,让他3天之内长了6斤多的体重......他心里不是一般地慌~
比3天6斤更惊人的是,这种据称是提炼自海参的保健成分,每天建议服用量是1小瓶,每小瓶的量是5克!——5克!不是500克!更不是5000克!
而我这个朋友,是常年习练武术,体重多年维稳,对自己的身形很有要求的人!且,他明确告诉我这3天他一切如常......
我们用于营养不良患者、或者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的高能量“特医食品”也很难达到如此神速的增重功效啊!更何况,每天只服用5克!
在我的逼问之下,这哥们儿委屈“招供”:合作方新发展的业务,说是自己厂子研发的,专用于三高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研发者自己患2型糖尿病的亲戚喝完了以后,血糖都正常了,他觉得合作方不可能骗他,也非常好奇到底能有多神,所以他才抱着试试看的想法......
嗯,这世上,包治百病的,不止是包,还有朋友圈和熟人堆里花里胡哨的保健品,绝对能帮你把钱都花出去,保证你再没闲银子想包~
我跟这哥们儿说:这5克的东东里一定加了药物成分,捎带手还让你水肿了。话说,我们最高能量密度的肠内营养制剂也要好多百个毫升才能帮患者缓慢地恢复体重的,跟这5克3天6斤相比,简直是“无地自容”啊~ 而且居然那么多临床药物外加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都不能根治的糖尿病可以被简单几克保健品搞定——哈哈哈~ 看来所有的专业医学团体+药厂+各国食药监局都应该被停业整顿审查,这么多年都干嘛去了?另外,这种海参提取物产品,应该申请诺贝尔医学奖......
我这哥们儿放下手机就跑步去了~ 下笔写这篇之前我刚回访完他,据说停药后不懈努力,已经瘦回正常体重了。恭喜他出火坑!
前几日,也是节前,我在家附近的一个清真餐厅吃鸡,被邻桌一男一女的对话激起了浓厚的兴趣,耳闻了一场设计精心、但演技拙劣的骗术,最终还因为没听清楚到底是何产品而深感遗憾~~~我这万恶的好奇心啊!!!
首先,通过对话中暴露的一切线索,我分析出来这俩人并无亲密关系,也不是老相识,充其量是脸熟。女的是“打猎”的——保健品兼保险销售人员,男的是“猎物”——房地产中介销售人员。二人都是外地来京务工、上有老下有小、夹缝生存压力山大的社会小人物。
从俩人的职业身份上,你们不难猜出套路设计方案了吧?保健品和保险双管齐下,总有一管会敲中对方的心。
“咱们都是外地人,在北京打拼不容易,以后有话就说blablabla......”
聊了一会儿后,跟对方说:“我把你拉一个养生群里吧,里面很多养生专家,经常分享保健知识,你可以潜水不发言,但是可以学习知识,要是觉得好还可以把你媳妇拉进来一起学习blablabla......”
“这个群里有专家推荐的xxxx产品,我买了些试了试,还挺好的,有朋友家老人半身不遂的,吃这个吃好了。我觉得这个产品最靠谱的一点是:它有标准,不像好多外面卖的东西都没有标准,我觉得吃进肚子里的东西,首先必须要安全对吧,不能什么都敢往嘴里吃blablabla......
继续喷一会儿......(唉,屋主死活没听清楚是什么产品,你们说遗憾不遗憾?另外,她说的标准,啥标准啊?我敢说不是小蓝帽!关于什么是小蓝帽,一会儿会说)
打猎一方言之凿凿、苦口婆心,谁成想,猎物完全不为所动,也基本没怎么接话,于是,这女的话锋一转——
聊孩子,总有话了吧?围绕孩子blablabla(趁着没聊重点,我赶紧埋头吃鸡)......既然聊了孩子,就要聊开销,要聊上有老下有小的负担,要聊挣钱费力就怕生病......寿险、重疾险、意外险,哪个客户被诊断xx癌,幸亏买了保险,不然花好多好多银子blablabla......
要说这女子,销售的项目组合真的是可以竖大拇指的,只是,她为啥不趁着讲重疾险和客户案例,见缝插针地植入保健品在后续治疗中发挥的无比勇猛、赛过任何临床药物和治疗的“奇效”呢?一看就没有经过特别深入的学习和系统培训,真让人捉急 ,哼!
通过这两个故事,你们大致应该了解保健品销售的常见套路了吧?无非就是攻心+奇效——是人就有难处,就有软肋和痛处,就算是马x先生,也得有家人有生老病死。医学不是万能的,但活不下去是万万不能的。
上面两则小故事都是我亲身经历的,既往我写过两篇旧文也讲了身边的真人真事,而大家朋友圈熟人圈里的各种口碑营销策略,相信人尽皆知,无需我细说了。
上面这两篇文章中,有关于“小蓝帽”——保健食品标志,以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详细说明,建议大家认真了解一下,一来预防上当受骗,二来预防家里老人被骗。
之前,屋主还写过关于胶原蛋白补充品的文章,并转载过来自冀连梅药师平台的剖析美白丸的文章,请爱美的女士们务必深入学习,以免上当受骗的同时有损身心及容颜健康。
然而,绝大多数保健品(我就差说100%了),不仅不是天然提取,且常常会有微量“不明成分”(药物成分,要不怎么“有效”呢)掺杂,利用监管部门的一些“缺口”打擦边球(比如前面的旧文里跟大家科普过的:号称FDA批准,其实FDA根本不负责具体产品的监管)、混淆视听、愚弄消费者。
当然,一定有朋友问了,那个XXX产品,电视上都有人在宣传,还有自己的官网,而且价格很高,符合天然成分的成本,应该是靠谱的吧?
咳咳咳,是人,都愿意听自己想听的话,尤其是已经买单交了学费的前提下。人性的其中一个特质就是:
拉高价格,然后告诉你:“一分钱一分货,纯天然的就是比化学成分组合起来的产品贵。” 你一般都会信的——这是心理战术!稍微懂点儿心理学的,都会同意我这结论,真的没毛病!
本文一开头,就引用了一篇技术贴——诱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方法(套路)。这些套路,充分利用了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可以说是稳准狠地击中所有老人的软肋:
其实,不仅仅是老年人,很多中青年人群、特别是有一定知识文化的中产阶级,也是保健品的重灾区。原因也很简单: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现代人对健康和长寿的渴望、对慢性难治性疾病的无奈、对环境污染和食品卫生的担忧、对医疗条件和医疗成本的难耐,成为了推进保健品需求的动力。不仅仅是保健品,越来越多的食品、饮料,甚至化妆品、服饰和日用品,也都打着“绿色、天然、养生”的旗号,声称可以保健和包治百病。
更何况,空巢和“准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失去子女有效陪伴的他们,“病急乱投医”,宁可花钱买保健品销售人员抹了蜜的嘴和他们挂羊头卖狗肉的产品,也不想失去被人关心和陪伴的充实感和安全感。外加上是个销售人员都会夸自己的产品如何质量有保障、超越所有同类产品、帮助老人远离医院大门、逃脱阎王魔爪......
中风的能痊愈、瘫痪的能跑马、糖尿病能血糖维稳永不再犯、癌症肿瘤一律今生永别......嗯,屋主还是那句话:你们这么能耐,咋就不去申请诺贝尔医学奖呢?或者说,诺贝尔医学奖居然没有颁发给你们,真的是瞎了眼!
首先,就很多传统保健品而言,不论从化学分析还是临床试验的结果来看,都没它们宣称的那些神奇的保健作用。而就营养成分而言,还不如最常见的牛奶鸡蛋大米白面。
再说说大家朋友圈里满天飞的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抗氧化素补剂,先不说效果如何,绝大多数品牌都拿不出国家权威质检部门的审批报告(至于那些打着美国FDA旗号的进口产品,请回顾前文)。就算是有靠谱的质检报告和准销证明的,也未必对我们就如其所宣的那样有保护作用、更不要提“延年益寿”了。最近几年,国际知名医学和营养学期刊上,已经发表了数篇文献,用大量的临床数据和流行病学数据,质疑复合维生素或鱼油对心血管疾病的保护效果。比如屋主讨论过的这篇:保护心脏,吃鱼?还是吃鱼油?美国心脏协会2018新荐
其实,对于很多这类产品而言,长期大剂量服用不但无益,还可能引起毒副作用。
另外,很多保健品会非法添加剂量不明的化学药物成分,导致服用者误认为这种保健品“有效”,比如前文跟大家讲的第一个故事中的海参产品。
让你觉得“有效”的,并非什么纯天然提取物,而是这些化药成分,更关键的是:非法添加的剂量不明确,带来的危害不仅难以想象,且不可低估。
天然食物才是真的“天然”,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何苦去做买椟还珠、舍本逐末的傻事呢?
任何保健品,忽悠吹嘘得再神,也经不住一个问题的拷问:这么好的功效成分,为何没有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为何没有成为药物?——不论站在治疗目的还是经济利益上,都说不过去啊~
另外,不得不哀叹:良心打假的却无法说服大家远离专业造假的,这是整个社会的悲哀!因为:人们正在缺失一种能力—— 逻辑思考与辨识。
刘遂谦:澳洲DAA认证注册执业营养师(APD),中国营养学会认证注册营养师,澳洲DAA及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悉尼大学临床营养学硕士研究生(MND),同时持有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儿科营养研究生课程证书,临床营养师,科普工作者,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关爱孕产妇健康公益活动专家团成员,《Krause营养诊疗学》等译著的翻译委员,众多杂志及媒体营养专栏作者,曾主编过四套母婴类图书。十年面对临床老幼孕产病患,认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持,是医者帮助和疗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们一起努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我该拿什么“保健”你——我的血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