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保健品才能“真”保健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明显增强,以及老龄化现象加剧,国内对保健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从而也促使这一行业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营销套路层出不穷、真假产品鱼龙混杂、行业从业者良莠不齐……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对此坚决予以打击,但行业乱象却也未能禁绝。对于大家来说,面对各种天花乱缀的宣传“攻势”,只有做到理性对待才能真正达到保健养生的目的。

  “我母亲自打退休以后,就开始痴迷购买保健产品,这已经有很多年了,各种据说功效显著的保健食品、药品、器械等买了一大堆。我们保守估计,她至少有30万元是花出去了。之前家里人怎么劝都劝不住,她就像是被洗脑了一样,根本不听不进去,还会跟家里人闹。后来,母亲看我们都坚决反对,自己的钱也花得差不多了,这才收敛了不少。可我知道,她现在还是会背着家里人买点东西。”市民袁先生无奈地说。袁先生平日里忙于打理生意,虽然不能时刻陪伴在父母身边,但也十分关心老人的生活。他说:“我父母一向身体硬朗,退休后也都有事情做,日子过得倒也充实。但自从母亲迷上买保健品,严重影响到了家庭生活,更影响到了她的身体健康。母亲患有糖尿病,需要按时注射胰岛素。有一段时间,她盲目地相信那些保健品的功效,竟然把胰岛素给停了,身体一下子就不行了。这让我特别不能接受!”

  像袁先生母亲一样深信保健产品功效的人不在少数,今年79岁的冯先生也曾疯狂地痴迷于此。“我爸有一段时间特别相信那些商家的宣传,就非要买那些所谓的保健产品,你不给他买他就给你闹,甚至闹过自杀,最后还惊动了警察。”市民冯女士回忆道。她说如今再想起来,仍觉当时荒唐,好在父亲总算清醒了过来。她告诉记者,当时为了有效规劝老人,她还专门陪老人参加了几次商家组织的营销活动。她说:“我发现那些商家都是有套路的,他们先是举办养生讲座,讲一些成熟的中医保健理论,让老人一听觉得还挺好的,然后时不时地送点鸡蛋、挂面、洗衣粉等吸引老人注意,后来会通过带老人免费体验、参观旅游等获取信任,最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诱导老人认可所谓的‘疗效’,自愿购买保健产品。而在宣传过程中,他们往往是夸大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经常是你有什么病这产品就能治什么病。”

  最近,市民王女士遇到了一件令她十分头疼的事情。“那天我的一位亲戚来家里做客,坐了没多久就拿出来一个包装看着普普通通的杯子,说是‘用这个杯子喝水能治糖尿病,以后就不用再打针、吃药了’……我一听就觉得十分可笑,这简直是无稽之谈,都没拆包装就让他拿回去了。后来,我经过打听才知道他加入成为了某直销品牌的‘会员’,开始全力干‘事业’,而且他跟我说‘保证能赚大钱’。我特别替他担心,可怎么说他都不听,他就只相信商家讲的,劝多了他还跟我急……”王女士担心地说道。她的担心不无道理,一般做直销大多是先从自己的社交圈子开始,销售对象往往都是自己的亲友,产品质量有保证是销售的前提。她说:“像我亲戚拿的那种‘能治病’的杯子,以及他另外推荐的一款据说有‘保护心脏’功能的挂饰,这样的产品怎么可能让人放心购买?”

  针对保健产品虚假宣传的情况,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以举办养生讲座、免费体验、参观旅游等为幌子,通过夸大、虚假宣传,引导、鼓动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产品的事情屡见不鲜。作为工商部门,我们通过加强日常监管、开展专项行动和正面宣传引导等,做了不少工作,但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首先,从市场准入角度来讲,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经营行为,我们无权设置门槛。其次,取证困难,执法人员进行调查、取证时商家往往只宣传正确的养生保健理念,不涉及产品宣传,且他们的讲师经过专业培训,在用词上十分注意,我们很难发现违法事实。第三,一般投诉的人多数为购买保健产品的老人的子女,老人们维护商家,经常不予以配合。为此,我们要积极帮助老年消费者提高辨别能力,家人发现问题后要及早干预,并及时向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举报。”

  针对直销行业发现的情况,该负责人说:“直销企业需要先取得商务部门颁发的直销牌照,然后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直销活动。这几年,我国直销行业发展迅猛,有部分企业打着直销名义从事产品宣传推广销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发现一家、查处一家,始终全力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需要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所谓的直销产品时,一定要看是否具有完备的直销手续,对于上门推销的人员要认真查看其资格认证,如发现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请及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本报记者 彭冰 见习记者 胡静)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理性看待保健品才能“真”保健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