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农业部吉恩梅尔人类老龄化营养研究中心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每天饮用含糖饮料的坏习惯会增加人们患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风险。
研究者选取了2634名参与者,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中年白人,且都参加了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组织的心脏健康对后代和第三代群组影响研究。调查问卷中的含糖饮料包括了含有咖啡因的可乐、不含咖啡因的可乐、其他添加糖分的碳酸饮料、混合果汁、柠檬水和非碳酸类的果汁饮料等。研究者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对参与者肝脏周围的脂肪数量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显示:与饮用不含糖饮料的参与者相比,每天饮用含糖饮料超过1份的参与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患病率较高。在考虑了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指数、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如热量摄入、饮酒等)后,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依然成立。
包括化学毒物(黄磷、砷、铅、苯、四氯化碳、氯仿等)、药物(甲氨蝶呤、四环素、胺碘酮、糖皮质激素等)、酒精等,嗜酒一直是欧美脂肪肝和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饮食过多、体重超重造成的肥胖是近年来引起脂肪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蛋白质及热量缺乏是脂肪肝的另一重要原因。
包括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虫,这些致病因素主要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近来研究发现部分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感染可分别引起大泡性和小泡性肝细胞脂肪变性。肺结核、败血症等一些慢性细菌感染性疾病,也可因营养不良、缺氧以及细胞毒素损害等因素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此外各型病毒性肝炎恢复期以及慢性病毒感染均可诱发肥胖性脂肪肝。
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的畸变直接致病的。在肝脏,它们主要引起先天性代谢性肝病,其中肝豆状核变性、半乳糖血症、糖原累积病、果糖耐受不良等遗传性疾病可引起大泡性脂肪肝,而尿素循环酶先天性缺陷、线粒体脂肪酸氧化遗传缺陷等则可引起小泡性脂肪肝。此外某些家庭中的人具有某种疾病的素质,如肥胖、Ⅰ型糖尿病、原发性高脂血症等,此种现象称其为遗传易感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多糖、多酒饮食相对增多,而饮食调控未得到重视。长期过量摄入这些物质,使得脂肪在肝脏内堆积增多,引发脂肪肝。要预防脂肪肝的发生,人们应该改善膳食结构,避免摄入过多的脂肪和大量的甜食,少饮酒。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常喝果汁易致脂肪肝?8种食物能预防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