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我愿是燃烧到最后的蜡烛

  15年前初次相识杨力时,她正着手“千古系列”长篇历史小说写作,推出了《千古王朝》《千古绝恋》《千古传奇》……再往前追溯,15岁的杨力曾在昆明西山龙门游览,她站在那里心潮澎湃,指天为誓,要像“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一样,把中国五千年文化尽收笔底。她当然不可预知,后来为此付出了一生的精力。

  杨力淡泊、纯粹,扎进学问里,不谙世事。她的生活轨迹除了教室便是家,用餐永远依赖食堂。她是著名的养生专家,常常做客电视台向大众传播养生之道,号召大家“晚11点之前睡觉”,她本人却从未在凌晨两点之前休息过。她的口头禅是“没时间”,没时间做家务,没时间应酬,没时间睡觉。杨力把自己比喻成一根蜡烛,她愿意为祖国燃烧到最后,一直到自己不能提笔,不能走上讲台。

  杨力出生于书香人家。杨力的父亲段纬先后就读于美国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赴法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深造。回国后段纬担任云南滇越铁路局代局长,1937年抗日战争时期担任抢修滇缅公路总工程师。

  杨力从小就喜欢逛书店,她看书很快,过目不忘,16岁即开始研究《易经》。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她在昆明坐诊十年,临床专业是心脏病。可是杨力的志向不止于此。临床医学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学术中不能解决的难题,她都要迎难而上。一下班她就埋在书堆里,不停地看啊,写啊。她想,只有进入更高的学术殿堂才有望攻破学术上的一个个难题,她决定考研。1979年,她考取了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研究生,学习中医理论,毕业后留校任教。

  “平时我一天拼死了看一百个病人,如果教会一万个学生,一天可以看一百万个病人。”凭这句格言,杨力毫无保留地教学育人。从1981年至今,她在讲台一站就是几十年。她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院为硕博研究生主讲《黄帝内经》,出版了《中医运气学》。她深入探索《黄帝内经》及临床应用,写出《杨力讲黄帝内经》《杨力讲黄帝内经医学智慧》。《周易与中医学》早在20年前已被译成英文版、日文版、韩文版传到世界。多年来,杨力应加州美国国际医药大学博士生院及美国纽约执照针灸医师工会的邀请,多次飞赴美国加州及纽约讲《易经》《黄帝内经》及中医养生知识。

  “明代大医家张景岳说过,阴阳在《黄帝内经》已经很完备了,但是要了解它的变化,还得要研究《易经》。唐代大医家孙思邈说:不知易,不足以言大医。我们要把《易经》和《黄帝内经》不断地联系,抽出它们的理论,来产生医学的道理。”杨力说,《易经》是一门严谨的哲学著作,它对人体生命之谜的阐释主要体现在阴阳八卦的学说之中,通过对八卦象数和义理的结合,我们就能更全面地知道一个人的精神和他的身体各方面的素质。《易经》八卦人的分类比《黄帝内经》的五行人要更全面,因为每一个卦象后面都有独特的义理。《易经》的思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只是“百姓日用而不自知”罢了。

  《易经》是部什么书?为什么要用占卜来包装?杨力在著作中引经据典,条分缕析,一层层地脱去《易经》“占卜”的外衣,《易经》耀眼的内核显露无疑。大到治国谋略、兵家智慧,小到与个人密切相关的心理、养生等,无不闪烁着《易经》的光芒。杨力说,《庄子》中有一句话:“《易》以道阴阳”,就是说《易经》是谈论阴阳的。中医学立法方药都是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而阴阳则根于《易经》。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又发展了《易经》的阴阳,把《易经》的阴阳文化、阴阳哲理,运用到人的生理病理。

  《易经》独特的思维模式是自然科学的导源,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策略、处事哲理和做人原则。“对于这样的一座宝藏,我深感有必要拨开笼罩在其表面的迷雾和误解,让大家了解《易经》,学点《易经》,用点《易经》的智慧,是我的写作目的。”如果说《周易与中医学》是杨力多年给研究生讲《易经》及《黄帝内经》的升华与提炼,第二次对《易经》解读则是她对易学与中国文化全面的、深刻的论述。

  从1979年至1999年,杨力的足迹遍布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等,只要一下课,她就骑车直奔图书馆。各大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很快熟悉了这个勤奋好学的女性,北大文科教师研究生阅览室甚至给杨力设立了专座,允许她看不完第二天接着看。

  20年,她写出600万字论著体《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而这部书的核心就是《易经》与中国文化。《中华五千年文化经典》《中华五千年文学经典》《中华五千年科学经典》……

  第三次解读《易经》,就是《易经哲学大智慧》。她说,自己学习研究《易经》已50年,经历了若干个学习阶段,到60岁才真正获得了深刻的感悟,才真正读懂了《易经》是部什么书。

  看到“《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医是伪科学”这些言论,杨力忍不住以笔据理以争。“中医学是《易经》开创的以象数思维为杰出世界观的科学方法,我把它称之为‘象数科学’,其特点是观象取义(包括取象比类)、运数取义,这是一种重‘象’的科学。”杨力进一步解释说,东方重“象”的科学,特点是动态的、活的、整体的观察事物的方法,是一种高维的思维方法。中医是要观象取义的,西方是重“形”的科学,而东方是重“象”的科学。两种科学方法各有特点,各有魅力,只不过是探索事物的方法不同而已。

  为了进一步拿出有力的理论说明,2012年,杨力出版《周易象数预测学》。“《易经》具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易经》有象数,象数思维是《易经》的核心,失去了象数,《易经》就没有了生机。”她认为,《易经》是中国影响深远的一部经典,研究好《易经》有助于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能对中医经络学产生积极影响。

  把《易经》的哲学和国学尤其和医学的关系融会贯通,升华提炼,才能有独到见解。杨力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禅学是国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禅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2014年,杨力推出《中国禅的智慧——杨力说禅》,从国学、哲学的角度对中国佛禅文化做了纵深的阐述,从学者的视角对佛禅文化进行阐述,而她最新出版的“杨力国学经典专著”系列图书,对国学经典的解读带来了新启发。

  2003年,非典肆虐,给了杨力极大的刺激。她觉得自己有推广“中医养生学”的使命,便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医养生文化的传播和普及事业中。在北京科技出版社的支持下,一年之内她出版了8部中医养生书,《杨力养生23讲》《杨力四季养生谈》《杨力抗衰老36计》《杨力讲营食与营养》……涵盖了多个领域。她以医易学为指导融汇儒道佛家,对中华养生进行了升华提炼,开创了医易养生法,提出了大量养生理念,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和弘扬起到了推动作用。

  杨力撰写、主编的养生书已经一百多部,共计三千多万字。图书出版后,北京卫视、山东卫视等各电视台纷纷前来邀请她举办讲座。遵循《黄帝内经》的精神,杨力在全国各地组织了两千多场健康养生讲座,足迹踏遍大江南北。

  在忙于国学、哲学、医学的同时,杨力心中始终没放下文学。杨力出版了10部长篇历史小说“千古系列”:《千古王朝》《千古绝恋》《千古一帝》《千古汉武》《千古传奇》《千古智圣》《千古英雄》《千古绝唱》《千古孔子》《千古名门》,她的第11部历史小说——《周文王》出版后,最近又自己改编成40集电视连续剧。

  杨力记忆犹新的是,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年春节,研究生院的书记把三个没有回家过年的学生带回家,炖了一锅鸡肉和学生们分享。“书记夫人把一碗鸡肉盛给我,真香啊,我一辈子不会忘了那鸡肉的味道。现在想起来还觉得很温暖。”40年的春节,杨力都是独自在家,年三十晚上没吃过一次饺子。但是,她觉得,独立思考专心著书,很幸福,很满足。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杨力:我愿是燃烧到最后的蜡烛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