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尽数》云:“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又是一年之春,度过冬日的封藏,终于可以享受春日的生发。风不刺骨了,暖阳正当头,顺应着时节的变化,在春节长假后开始认真调理身心。记者采访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征医院)针灸科主任张智龙,张主任表示,中医非常讲究迎合时节的变化,达到与自然界和谐的养生之法,调整作息、渐变饮食、周身调理。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长征医院)针灸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针灸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脑病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中医脑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
主编《针灸临床穴性类编精解》《汉英对照针灸治疗糖尿病》《五味斋医线部;参编《脑梗死》《中级中医药师考试题集》《针灸单穴临床研究》著作3部。
春季进食忌急,当缓。张主任建议多食辛味温性之品。如葱、姜、蒜、豆豉、佛手、芹菜、香菜、胡萝卜、黑芝麻、羊肉都是上选。平日下厨,一碗米粥、一盘炒佛手,再加上一锅当归羊肉汤,就是春季食补的合理搭配。由于酸味泻肝,而春季应升发阳气,因此减酸增甘很重要。如红薯、土豆、白菜、山药、鸡蛋、鸡肉和鱼类以养脾气,促进肝气生发,可谓于土中荣木,与自然界中土木相映衬,推荐多食甘甜之物。张主任提醒,春季不宜多食大辛大热之品,如酒和参类,不宜过早贪吃凉饮,也应忌食类似海鲜、雄鸡类的发性食物,因其易在换季时引起旧病复发。
春季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气候变化无常,务必“春捂”。可选取青色、黑色的宽松衣物,注意保暖透气,顺时增减衣服。“二月休把棉衣抛,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等俗语都有一定道理。
《黄帝内经》记载,“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辟邪不至,长生久视。”“顺四时”就是顺应四季养生,人们应以“调神”顺应四时阴阳的自然规律,使自身与大自然达到和谐共存。
中医保健讲究“三因”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地制宜。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季节不同表现,不同地域不同特点,应根据个人情况合理调整养生之法。此外,中医与西医语不同而理类似,西医认为机体抵抗力强病邪不染,抵抗力低下则易发病;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人体内正气充足便不易生病。在寒冬刚去、新春初至的季节交替之时,人体新陈代谢会受自然变化而影响,正处于适应期,此时正易发病。先调理心情,精神务必宣达、生发、疏泄。尽量不要长期独处、忧郁,忌多思,可以通过聊天、唱歌等娱乐活动调节精神。面对困扰人们的春困,张主任给出“对抗春困四则”:保证睡眠、积极到户外运动、增加营养补充以及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外出时可选择春游、踏青、慢跑、放风筝等舒缓类运动。
春季养生另有一法宝便是针药保健。刺激保健穴位有温阳滋阴的功效。常用方式有拔罐、走罐、温灸等疗法。拔罐可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走罐也叫推罐,是指在拔罐时将罐体推拉移动,走罐可促进身体气血的疏通,阳气的升发。针对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温灸疗法,可补益气血。尤其对于老年人、女性可在初春进行专业的中医理疗,养生防病,一年之治,在于春。
张主任特别提醒,长期服中药的患者不要忽视换季时调整中药方。冬季时医生为病人开出的药方在春季就不宜继续服用了。张主任指出,冬季养阴,春季养阳,二者有很大不同。患者应在换季时到医院重新调整处方,以便更好地发挥治疗效果。另外,春季治病,对一些疾病,通过辅助食用辛味疏肝之品,可增加疗效,但亦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酌情服用。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初春 和谐养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