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家门口的“健康卫士”(组图)

  年近六旬的闻阿姨有着近10年的糖尿病史,“那些年频繁奔波于各大医院,挤公交、排长队、挂号、就诊、交费、拿药,想想都觉着累!”耗时费力的就医经历让闻阿姨对大医院望而却步。不过,从2006年起,这种不愉快成为了过去。因为在她家附近的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了“糖尿病小屋”,“这里不像医院,倒更像病友们的俱乐部。”闻阿姨告诉记者,不用排队、不用挂号,一来就能看,还能和其他病友唠唠嗑儿呢!

  闻阿姨所说的“糖尿病小屋”后改名“健康小屋”,不再专属于糖尿病人,而是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慢性病患者共同的“健康乐园”。这批自2006年起陆续建成的健康小屋就是本市第一代健康小屋,由各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筹自建,是基层医疗机构为缓解社区居民“看病难”,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的一种积极探索。但由于当时社区医院条件有限,这批健康小屋多半面积不大,仪器较少,多是开展一些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

  两代健康小屋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一代为“民建”,第二代则是“官办”。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扶持,第二代健康小屋与第一代相比,仪器更为先进、功能更加齐全,可以通过网络对居民进行健康干预和实时追踪,做到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

  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处长许俊峰介绍,第二代健康小屋能够让更多患有慢性病的居民,在身边的社区医院就能方便享受包括咨询、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的医疗服务,通过使社区卫生服务和居民健康管理紧密结合,形成一套以“医患合作、人机互动、健康自理”为核心的行为干预服务模式,从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逐渐从发病后管理向发病前管理转变,从单纯服务向全程健康干预转变。

  据了解,建设第二代健康小屋,政府共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第二代健康小屋的标准配置是血压仪、心电图、血糖监测仪、身体成分检测仪等四种仪器。这些仪器全部由财政拨款,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统一购置。除此之外,一些有财力的区县还购置了骨密度检测仪等先进检测设备。

  在展览路、大栅栏、八里庄等社区,记者随机采访了十几位来小屋自测的社区居民,发现血压是居民们测得最多的项目,而骨密度则是最受居民们欢迎的检测项目。记者一问才知道,健康小屋的许多免费检测项目在医院和体检机构都需付费,一套下来怎么也得二三百元。单拿骨密度一项来说,在大医院要一百元左右,而在小屋一分钱不花就能测。

  装修前,长青园社区居民是小屋的“常客”,他们把这里当成“健康俱乐部”。黄淑仙老人说,她家离这儿不远,有事没事常来坐坐。听大夫讲讲防病知识,学学怎么使用血压仪、血糖仪,还有就是和老姐妹们交流交流,吃什么、怎么吃才健康。

  “可最近这段日子,小屋装修暂停开放,大伙儿都觉着生活里好像少了点儿什么,一时还挺不习惯的。早上拾掇完屋子,也不知该上哪儿去了。我三天两头来站里,看看小屋装得咋样了,啥时候能用?”70多岁的杨芙贞老人说。

  闫站长告诉记者,装修期间,测血压、听心肺这类常规检查,都分散在各个科室的诊室里做了,健康咨询可以随问随答。而且,站里的医护人员还教过居民们在家中自己检测,不一定非在小屋里进行。“可感觉还是大不一样,健康小屋就像个小社会,老人们在这儿聚齐儿,交流健康信息,还聊家常逗闷子,热热闹闹,像个小俱乐部。”

  八里庄一带的居民都知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个“健康百事通”,那就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的健康小屋。在这里不仅有着设施齐全的体检专区,还有一整套关系健康生活的功能区域:健康小厨、运动小屋、心灵空间、戒烟限酒门诊、急救知识教室……有了这些健康小屋的“分支”,主动关注健康、自我管理健康的居民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方便了。

  走进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记者看到这里分为中西医两区,西医区靠墙摆着一溜儿体检设备:身高体重仪、血压仪、心血管检测仪、肺功能仪、骨密度检测仪、心电图、血糖监测仪,像个小型体检中心。每个仪器都连着个读码器。跟家庭医生签过约的辖区居民只要拿着社保卡在机器上一扫,就可以进行健康体检,体检数据马上记入居民健康档案。在中医区有三位“中医”坐诊,它们分别是中医五脏相音辨识检测系统、健康状态检测系统和证素辨识评估干预系统。“中医”诊断结果也会通过网络平台,自动记入居民的健康档案。

  在李大夫的引导下,记者输入自己的性别、年龄,进入健康状态检测系统和证素辨识系统,亲身体验了一把电脑“中医”的神奇诊断。当记者一口气回答完70多道选择题后,“中医”马上自动生成评估报告。拿着这份“新鲜出炉”的中医体质辨识报告,记者看到上面写着体质类型、易发疾病、体质得分、体质解析等基本信息,并针对记者体质提出了相应的健康指导,比如怎样通过饮食、起居、运动等方式进行调理,按压哪些穴位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来这儿‘中医’、‘西医’一块儿瞧,真是一举两得!”大栅栏社区居民宋淑艳高兴地说,“这不,我刚用自助血糖仪测了餐后两小时的血糖,6.9,完全合格!”宋大妈说,头一回来这儿时,先把西医区的检测项目测了一溜儿够,结果有的指标有点儿超。可再一听“中医”的话,不用吃药打针,只是控制饮食加适当锻炼,平时再多按按相应穴位就行了。按“中医”的法子,几个月下来指标居然全合格了!宋大妈觉得这儿的“大夫”特神。

  记者算过一笔账:按照我国糖尿病临床发病率9.7%计算,一个两万多人的小型社区约有两千名糖尿病患者;血糖纸按采购价每张2.5元计算,如果这个社区内所有糖尿病患者天天都来免费检测的线千元。数量这么庞大耗材从何而来?据了解,除测血压不需耗材外,其它检测项目均需耗材,主要包括医用棉签、耦合剂、心电图报告纸、血糖试纸等。小屋成立之初,这些材料都由卫生局统一提供,但以后耗材怎么解决?

  记者了解到,在检测材料不充足的情况下,一些健康体检小屋即便每日全天开放,检测的项目也不敢全部展开,有的仅做不需要耗材的血压测量。还有一些健康小屋因为无力负担全部血糖试纸、心电图纸等耗材支出,血糖、心电图等项检测每月只集中进行一次。

  建议:允许健康小屋对耗材适当收取成本费。即便这样做,检测费用也远比在专业体检机构体检便宜。这样可以让健康小屋的常规项目“长盛不衰”,持续为居民服务。同时,提倡居民合理和有节制地使用检测仪,以避免浪费有限的小屋资源。

  连续几天的走访中,记者发现许多健康小屋的确很“小”。像天坛南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小屋,也就六七平方米,放上仪器后,屋里满满当当;而广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更为“窘迫”,连在哪儿安置“小屋”也还没落实,仪器只能先搁厂家。

  建议:社区医院多是地方小、患者多,如果硬要求单腾出一间诊室作为健康小屋不太现实。所以,像长青园社区卫生服务站那样“一屋多用”,倒不失为一种节约资源、提高服务效率的好办法,值得其它有类似难题的社区医院借鉴。

  健康小屋虽广受欢迎,可来小屋的多为老年人,年轻人则寥寥无几,原因何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健康小屋都是周一至周五上班,而周六、周日休息,这与大多数上班族的工作时间正好重叠。因此,许多想来健康小屋的上班族要来只能请假。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探访家门口的“健康卫士”(组图)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