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性体质易诱发癌症”、“亚健康人体呈酸性”、“调节身体酸碱平衡”、“碱性食物有利健康”……这些伪科学理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的罗伯特·扬(Robert O . Young)
11月2日,美国圣地亚哥法庭判罗伯特·扬向一名癌症患者赔偿1.05亿美元。据各大媒体报道,早在两年前的一次非法行医指控中,罗伯特已当庭承认自己不是什么微生物学家、血液病专家、医学专家,没受过任何科学训练。无行医资质,文凭也是买来的假货。
2002年,罗伯特出版了一本名为《酸碱奇迹:平衡饮食,恢复健康》的书,“发明创造”了酸碱体质理论,风靡全球,并靠此大赚黑心钱。国内外医学专家对此早有各种辟谣,但总是跟不上谣言的速度。人的体液有很多种,从细胞内液、血液、组织液、淋巴,到胃酸、肠液、胆汁、唾液等,酸碱度差异巨大,pH值从1到8.5各不相同,本就是一个酸碱共存的状态,不存在单一的酸性或碱性体质。用某种体液在某一时刻的酸碱度,来评价所谓体质的酸碱性是典型的伪科学。
至于把食物分为酸碱性,更是伪科学,因为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会分别产生酸、碱性代谢。人体内,酸和碱永远处在动态平衡之中。无论什么食物,到胃里都会变成酸性,因为胃酸是一种强酸,当食物进入肠道时,又会被碱性的肠液影响,呈现碱性。通过食物是无法调节体液的酸碱度的,像备受推崇的碱性食品水果、蔬菜等,之所以对某些疾病有预防作用,主要是它们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元素等,与其碱性无关。
罗伯特的骗局被揭穿后,不少迷信“碱性养生”的信徒大为震惊。有自媒体梳理了国内一些健康养生节目的传播路径,发现大量挂有教授、博士头衔的养生专家都鼓吹过这一理论,市场上的相关产品、保健品和书籍仍大行其道。现在他们的祖师爷倒了,不知这些所谓的专家们是否有兔死狐悲之感。
在大陆盛行的各类健康养生谣言中,酸碱体质论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小分支,其他的如排毒养颜、辟谷排毒及各种保健品陷阱可以说比比皆是。尤其随着老年社会的来临,老人们越来越在意自身健康,加上商家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掀起了一波波的养生热潮,其中弥漫着大量伪科学。即使张悟本、李一道长等所谓的“神医”被曝光后,也并未使养生热潮有所降温,仍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总有新噱头让你上当。
一方面有了健康与养生的愿望,另一方面却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和科学精神,是让大量人群尤其老人陷入养生骗局的主因。不少养生机构和保健生产商,也把骗老坑老作为自己的营销手段。可以说,各种健康养生谣言与保健品骗局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让越来越多的人裹挟其中。
有数据显示,大陆每年保健品销售额约4000亿元,老年人消费占了五成以上,有超过六成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大陆公开的媒体报道显示,有老年人因此被骗得倾家荡产、食不果腹的,有老年人因被骗自杀的,至于因相信养生而致病、相信神医而放弃医学治疗的,更是不计其数。
去年7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办与公安部等9部门开展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今年7月,各地共查处食品保健品违法违规案件3.7万余件,货值16.2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8600多名。此数据看似很大,但比起庞大的、鱼目混珠的保健品市场来说,还是九牛一毛。要真正解决保健养生市场的欺诈问题,还需要多方面的共治才能真正有效。
首要原因,还是因为民众普遍缺乏医学与健康常识。由于医学和健康常识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导致各种伪科学盛行。相关的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通过新媒体、讲座、宣传栏等方式多普及医学健康常识。大量的老人上当受骗,与平日里极难接触到医生有关。如果常常能与自己的家庭医生沟通,相信很多老人会告别对养生保健机构的依赖。大陆目前已将65岁以上老人作为家庭医生签约的重点人群,希望这项改革措施能够加快进度。
其次,法律与政府对养生和保健机构的监管也很重要。从美国对罗伯特的重判重罚可看出,一旦出现欺诈行为,严刑峻典是有震慑作用的。针对养生和保健市场,只有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才能让商家不敢为所欲为,只要触碰了法律底线,就不姑息纵容。此外,需要明确有关部门对养生和保健机构的执法权与处罚权,避免监管中的推诿扯皮。简政放权不是放任市场,针对特殊的市场需有特别的监管举措。
最后,公共媒体和自媒体的管理部门也要当好守门人,不能为了利益而把社会责任放在一边。从曝光的一些“神医”案例、养生和保健品的虚假宣传中,大量官方媒体成了推手,这从根本上让一些民众放弃了警惕。一旦出现欺诈案例,对这类虚假宣传的媒体也需严肃追责,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养生与保健市场乱象,非一日之寒,治理起来也需要全社会的共治——一个社会的医学健康素养的缺失,是各种因素造成的。在老年社会快速来临的今天,加强对这个市场的治理与监管极为必要,千万不能让这一公害演变为一场社会灾难。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养生市场的乱象已成社会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