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以及保健品 到底能不能吃

  自从行医以来,几乎次门诊都会有患者问我一个类似的问题:“彭医生,有人给我推荐一个偏方(或保健品),他说特管用,这个偏方(或保健品)我能用吗?

  这些偏方(或保健品)包括:各种癌症的偏方(或:保健品,后文同,不赘述)、糖尿病偏方、高血压偏方,心脏病偏方、鼻炎偏方、不孕不育偏方、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偏方、股骨头坏死偏方、戒烟偏方、戒毒偏方、肝硬化、腹水、肝肿瘤偏方,哮喘、牛皮癣、银屑病、降血脂、软化血管、减肥、美白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偏方(或保健品)。

  原因很简单,假如有一个人推荐你穿一件衣服,他说这件衣服某某明星穿了很漂亮,很得体,很衬托气质,于是推荐你也穿,甚至让你穿跟明星同一个号码的同款衣服,你会穿么?

  因为每个人身体、体重、身材、气质、年龄、身份不同,穿衣打扮自然就会不同。穿在别人身上很好看的衣服,可能道理你的身上就不好看了,不得体了,甚至难看了。同样,你穿着好看的衣服,别人穿上去也可能不好看。款式都有这么大的区别,尺寸和号码就更不一样了。然而,穿错衣服没有副作用。

  偏方(或保健品),其成分一般都是中药,即使是药食同源的食物,也有偏性,中医传统术语称之为:“药性”,基本分为:寒、热、温、凉四种药性,这一点很重要,请大家记住!

  所以,对于偏方(或保健品),我的意见是:“不要盲目吃,要根据情况吃!”根据什么情况呢?

  两个情况:一、偏方(或保健品)的药性。二、你自己的体质和具体的疾病情况。(中医把这叫做:“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病因、症状、脉象等情况,用中医理论分析判断后,给予适合的治疗。)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很多人问我:“薏米红豆粥可以祛湿,我是不是可以吃呢?”

  薏米,即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肾、肺经。功效: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排脓消痈。红豆,又名赤豆、红饭豆、米赤豆。性平,味甘酸。 功效:健脾止泻,利水消肿。

  陶弘景云:“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瘦。”《本草新编》:“赤小豆,可暂用以利水,而不可久用以渗湿。湿症多属气虚,气虚利水,转利转虚而湿愈不能去矣,况赤小豆专利下身之水而不能利上身之湿。盖下身之湿真湿也,用之而有效;上身之湿,虚湿也,用之而益甚,不可不辨。”《本草纲目》:“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则降令太过,津液渗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

  综上所述,薏米和红豆,这两个药(请恕我在此处的用词:“药”。因为在中医看来,几乎所有的食物都有药性,都能入药。古人所说“梁上尘、锅底灰”皆能入药,甚至馒头、米饭炮制好了,都是药材,此是后话,有机会写专文论述)的组合,其性偏凉,利水消肿、淡渗利湿作用较强。但对于不合适的人,古人甚至强调:“不可久用”。

  答案是:湿热偏重之人。其表现是这样的:面色晦暗不明亮,皮肤油腻不清爽,易生痤疮,头发易出油,甚至脱发,口苦,口干,身体容易乏累困倦,大便黏滞不畅粘马桶,或大便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年人偏多。这一类人吃“薏米红豆粥”特别对症,既能清热,又能化湿,方证相对,效如桴鼓!

  同样是“湿”,如果您的“湿”偏于虚寒呢,就非常不适合吃“薏米红豆粥”了。(关于“湿”的话题以后专文论述)虚寒偏重的身体表现:肌肉松松垮垮不结实,平素怕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身体困沉乏力,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稍微一活动就容易易出汗,大便稀溏,不成形,舌淡胖有齿痕,舌苔白,脉沉迟,容易得感冒、腹泻等病,病后恢复缓慢。这一类人如果误吃“薏米红豆粥”,就会加重症状,让原本虚寒的体质越来越虚,越来越寒,非但不能化湿,还会对身体有损伤。

  回到主题,对待偏方(或保健品)最安全的方法是:拿着偏方(或保健品),去找真正精通医道的医生去咨询,他会根据您的情况,给您合理的建议:

  4 偏方(或保健品)不行,负责任的医生会根据经验给您量身打造一个适合您好方子。

  同理可证,偏方不能盲目吃,保健品也不能盲目吃,保健方法不能盲目用,养生不能盲目养!

  以前很多流行一时而又迅速消灭的养生方法,比如:大量吃绿豆、大量吃生姜(或姜粉)、吃大蒜、吃**花、吃**粉、吃**草、吃**宝,吃**丸,吃**胶囊喝**液,喝**酒,凡此种种,就存着在这样的弊病,那就是不分青红皂白,也不“辨证”,也不参考您的体质,就一味的让您狂吃!结果吃出来问题非常多!

  本身脾胃虚弱的人,大量吃绿豆的,吃出胃寒腹泻;本身阴虚的人,大量吃生姜,吃出烦躁失眠,口干口渴等内热问题;这些这都是有问题的。

  用中医专业术语讲,一定要:“辨证”!“辨证”!“辨证”!重要的话说三遍。“辨证”何意?

  辨证,中医学术语,指根据病人的发病原因、症状、脉象等,结合中医理论,全面分析,作出判断。(需要提醒的是:中医学专业名词“辨证”,不是哲学专业名字“辩证逻辑”,的“辩证”一个是“辨别”的“辨”,一个是“辩论”的“辩”,二者需分清)以此类推,其他的类似问题诸如:

  “彭医生,我适合吃:冬虫夏草,阿胶、红糖、玛卡、固元膏、燕窝、海参、灵芝孢子粉、五行蔬菜汤、藏红花、果蔬酵素、姜汤、药酒、高丽参、太子参、人参、红参、西洋参、**粉、**草、**宝,**丸,**胶囊、**液,**酒,么?”

  如果再加一句话总结,那就是:“需要辨证!”其中:“不要盲目”这4个字很关键!末学写这篇文章的原旨,在于树立正确的养生理念,让大家避开养生的误区。

  很多人都觉得,吃些维生素片是很保健的事情。虽然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得出这种结论的,但是确确实实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每天都把各种维生素当作万能保健神丹天天吃,而且认为多吃维生素有益身体健康。

  甚至很多朋友会从澳洲、欧洲、美国买各种维生素保健品回来,有些买来自己吃,有些用来孝敬父母,有些则当做礼品送人。

  这问题还是要两说,有合理的一面,当然也有不合理的一面。问题的关键是,要参考你自己的实际情况,不要搞一刀切,适合别人并不代表适合你。

  比方说姚明长得够高又灵活,很适合打篮球,能够出成绩。如果你的身体条件也那样,那么不妨也去学学打篮球搞体育,如果是普通身高一米七几,那就不适合做那样的选择。别说普通人不适合,就算是刘翔,你硬是不考察实际情况,也让他去打篮球,是不是也不太合适呢?

  有一次,我恰巧与一位长期定居澳洲的长辈聊天。他说在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人是会定期吃各种维生素制剂的。理由是当地人在饮食结构中蔬菜品种比较单一,而且摄入量过少,相对身体所需会显得不足。

  澳大利亚有些人的饮食谱中肉奶蛋比例很高,所以很多人会额外吃些复合维生素来作为蔬菜摄入过少的补充。同样情况在欧洲和美国也有,有部分人群也会这样服用维生素。

  服用维生素来作为蔬菜摄入过少的补充,这种事情在我看来不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因为那还不如自己适当调整饮食结构来的更好,毕竟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成分是天然的。而很多维生素产品的成分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人工合成的,虽然可以补充维生素,但多多少少对身体生理的代谢会有些影响。

  但是话说回来,外国人有这样的客观情况,那么采用额外补充维生素制剂的办法,也算是有一定的合理性。

  而我们身边的朋友呢?你又为啥一定要天天吃维生素片呢?你是天天和欧美人一样的食谱吗?你的健康理念是不是听说来的呢?

  你是不是一开口就“人家说~~~巴拉~巴拉~巴拉”的那位朋友呢?你有没有想过,人家说得对不对呢?不要听风就是雨好吗?也可能是下冰雹啦!

  大家想一想,我们周围的人群,除了那些天天要应酬的朋友,还有些以吃货自居的朋友们,在中国生活的绝大多数人,在我们食谱中所含的维生素量是绰绰有余的啊!

  中国人食谱的多样性,可能是世界第一,品种丰富,我们的饮食大多是荤素搭配的,而且蔬菜品种也非常丰富。至少我身边的人群,其中绝大多数还特别喜欢吃水果,尤其是女性,仅仅在常规饮食中,各类维生素摄入量只多不少。

  其实维生素是微量元素,人体的所需量并不多,少了当然是不行的,但多了绝对对您的身体没好处。

  要知道,天然的食物相对人工合成的提纯物来说,大多而言是易吸收易代谢的。而人工合成品在人体吸收时可能和天然饮食差不多,但代谢就比较难,而且又是高浓度提纯的东西,靶向性很高。如果是人体不需要的,高浓度而且靶向性高的物质在体内,对身体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增加身体负担。

  人体是要平衡稳态的,是管道系统,是进出口公司,不能只管进、不管出啊!不需要的东西吃到肚子里,出不来怎么办?很多患者做尿常规,尿液检查结果中维生素量过高,他却还天天维生素吃个不停。是嫌身体太好您才这么折腾吗?

  现在经济发展了,生活改善了,自然对健康有要求的人就多了。这些想法和心态,我还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我多嘴劝一句,养生和治国也是有点相通之处的,如果对健康领域您了解得不多,您的知识都是听别人说听来的,那么还不如学学“无为而治”,说白了就是:别瞎折腾!

  最后重要的话再重复一遍:没事您老该吃吃该睡睡,没事别瞎折腾,这也算养生了!如果想进一步,还是咨询专业人员的意见比较好!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56健康网 » 维生素以及保健品 到底能不能吃

分享到: +More

评论 沙了个发

换个身份

取消评论